APP下载

深松及旋耕作业对冬小麦生产影响的探讨

2019-08-16高贞子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年7期
关键词:对比试验

高贞子

摘要:深松整地作业能在打破犁底层的情况下,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农作物的根系生长提供良好条件的关键技术。是国家保护性耕作中主推技术之一。也是当前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短板。为补齐该短板,更好、更有效地宣传、推广机械深松,为该项技术现场观摩、演示提供平台,永城市农机服务中心2017年进行了深松作业对冬小麦生产影响的对比试验。

关键词:深松作业;小麦产量;对比试验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永城市已实施多年,其它几项主推技术实施较好,作业面积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深松技术实施效果不理想,即使在有补贴的情况下,仍推而不广,以2016年为例,全市拟深松999万亩,每深松1亩政府补贴30元,当年仅完成任务的483%;另一方面,应用该项技术的用户,对深松的适宜深度把握不准,莫衷一是,为尽快使该项技术推而广之,寻找出适宜本地的深松深度,永城市农机服务中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别开展了旋耕、深松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

1试验目的

旋耕、深松作业后对不同深度地块的作业质量、经济性能进行对比试验。

2试验田块

为搞好对比试验,选择的地块为:试验点一,在城厢乡政府西侧、沱河北岸,种粮大户常某的地块内,该地块1998 hm2。南北走向,偏淤壤土肥力中等。试验点二,裴桥镇农场,春雨农机合作社裴某的地块内,该地块2331 hm2。呈东西走向,淤土地,肥力中等,两地块的前茬作物均为玉米。

3试验设计

试验时的处理步骤:

处理1,确定试验田块,试验田块是在目前普遍不施农家肥的基础上进行的,试验面积为1亩,试验地周围设1 m保护行。

处理2,土样采集与分析,实验前使用不锈钢工具,用蛇形取样法,取试验地0~20 cm的基础土样,混合样由15个采样点组成,每个采样点的深度及重量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下层的比例相同,取样量4 kg。并详细填写采样标签(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中要求的式样填写)。常规法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机磷、速效鉀、缓效钾、有效铜、铁、锌、锰、硼、钼、硫如表1。

处理3,初步消除病虫,调整碳铵比。玉米秸秆还田前,需人工剔除病株,初步消除如玉米黑穗病,顶腐病等病虫害,同时选用低毒、高效、绿色、环保的农药灭虫,最大限度的防止病虫害传染给冬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后,适宜秸秆腐烂的碳氮比为20∶1~25∶1,而玉米秸秆为53∶1。玉米秸秆在腐烂过程中,微生物需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肥,导致小麦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的速效氮肥缺失,致使小麦的幼苗颜色发黄,生长缓慢。因此,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同时,每亩施2~3 kg秸秆腐烂剂,加快秸秆腐熟程度;另外每亩施5 kg尿素,保持玉米秸秆腐熟时合理的碳氮比,防止冬小麦弱苗的出现。表1土壤基础信息

营养物质城厢乡裴桥镇有机质/g·kg-117.517.3全氮/g·kg-10.930.96有效磷/mg·kg-116.216.6速效钾/mg·kg-1136135缓效钾/mg·kg-1770775有效铜/mg·kg-11.521.66有效铁/mg·kg-19.810.2有效锰/mg·kg-114.715.1有效锌/mg·kg-10.820.86有效硼/mg·kg-10.570.55有效钼/mg·kg-10.180.16有效硫/mg·kg-117.116.8处理4,小麦品种精选处理,种子的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7%,底肥配方为:含氮量为46%尿素,含氮量为18%、含P2O546%的磷酸二铵,含钾素为60%的进口氯化钾。

处理5,试验机型的选择。选择的牵引动力为东方红-1004轮式拖拉机;深松机具为大华宝来IS-270深松机;播种机具为鑫乐牌免耕防缠绕施肥播种机。

处理6,城厢乡地块耕作时间为2017年10月6日,10月7日播种,播种量为8 kg/亩;裴桥农场地块于10月10日耕作,10月11日播种,播量为95 kg/亩。试验田的耕作方式为:深松,对比地块为旋耕。其他方面相同。耕深及施肥方案。

试验地基本情况记载土壤基本性状,前茬作物种类、产量、施肥、病虫害情况等;田间农事操作记载深松及旋耕整地、播种、施肥、中耕、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害等;小麦生育记载:播种期、出苗期、分叶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抗寒期、抗病虫、干热风等。

考种与测产考种:株高、穗长、穗粒数与茎粗。在原设定调查样段内随机抽取25株,现场测量小麦株高、穗长、茎粗。入冬前苗情调查时间为2017年11月26日,春季苗情调查时间为2018年3月23日。2018年5月29日每亩随机取点,每点取1 m2,调查每亩穗数;在每个样点中随机取25株,调查穗粒数。2018年6月4日小麦成熟期每处取5个点每个点取25株,晒干,计算实产。小麦收获时,避开样品采集区,收取中间三个1 m2带回并晒干除杂,计算各处产量。

5作业技术指标分析

5.1实验结果

各试验地点生长动态调查情况及考种情况分别见表4、表5。

5.2试验结果分析

(1)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表4、表5可以看出:深松区的冬小麦在出苗、分叶、叶龄、次生根、抗病性、株高、茎粗、穗长等方面都比旋耕区的小麦高,

(3)小麦产量与耕作方式的关系。表5表明,旋耕折合产量(平均)504.4 kg/亩。深松折合产量(平均)550.2 kg/亩,深松比旋耕每亩增产45.8 kg,增产率达8.32%。

6结语

今年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40周年,40年来,永城市土地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人、畜力七寸步犁时期、小型动力铧式犁时期、中型动力旋耕时期、保护性耕作深松—旋耕间作时期。前三个时期历时较长,耕层较浅,只有10~12 cm。导致如下问题:一是土壤板结严重,犁底层变厚、硬而脆,阻碍了水气通透,储水能力低下,土壤的团粒结构下降严重。二是前三个时期的耕作方式翻、耙、压、播等反复耕作使土壤毛细管结构损毁严重,土壤养分输送能力下降,导致土地“越喂越馋”“越种越板”。三是土壤中的微生物急剧减少,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有机质含量极低,导致粮食作物的优质高产难度加大。因此,耕地质量下降已成为当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障碍因素。采取深松、旋耕相结合,合理交替进行,是当前较理想的耕作方式,迅速补齐深松等全程农机化发展的短板,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耕地质量下滑的趋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作物质量,是将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杨正海.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实验[J].河南农业,2014(9):42.

[2]刘绪军,荣建东.深松耕法对土壤结构性能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1):9-11.(04)

猜你喜欢

对比试验
玉米品种对比试验
CORE—DS型白光测量机对某叶片的测量与对比
几种农药防治甜菜夜蛾的药效对比试验
吉安巨峰葡萄人工控制自然坐果最佳定果时机对比试验
3种有机肥在葡萄上的对比试验总结
体验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油菜品种展示对比试验
国产电子束纤维强力机在苎麻纤维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与试验分析
一种节能增效的新型半自动打底焊接工艺
中药渣基质栽培番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