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19-08-16唐晓静田文彬邓江旭
唐晓静 田文彬 邓江旭
脑梗死是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性病变, 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有研究报道, 进展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常见亚型, 其患者约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26%~43%[1]。依达拉奉能清除自由基、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同时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因此, 本研究选择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以观察其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5 月~2017 年8 月于本院经过CT 或MRI 诊断为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176 例, 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88 例。观察组男50 例, 女38 例;年龄58~78 岁, 平均年龄(69.57±4.87)岁。对照组男48 例, 女40 例;年龄56~80 岁,平均年龄(70.13±5.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调节血糖、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栓通500 mg 加入25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1 次/d, 持续治疗14 d;阿司匹林0.1 g, 1 次/d。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依达拉奉30 mg 加入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2 次/d, 持续治疗14 d;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 皮下注射, 2 次/d, 持续治疗10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凝血四项(PT、APTT、FIB、TT)、血清神经损伤分子(NSE、S100B、GFAP)、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GMP-140)指标水平。疗效判定标准: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价, 治愈:NIHSS 评分下降91%~100%;显效:NIHSS 评分下降46%~90%;有效:NIHSS 评分下降18%~45%;无效:NIHSS 评分下降<18%。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 取患者清晨静脉血5 ml, 采用ELISA 检测血清神经损伤分子(NSE、S100B、GFAP)、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GMP-140)指标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 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FIB、TT 指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PT、APTT 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B 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FIB 指标水平稍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 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 指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损伤分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SE、S100B、GFAP 指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NSE、S100B、GFAP 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D62p、CD63、GMP-140 指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CD62p、CD63、GMP-140 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CD63、GMP-140 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PT(s) APTT(s) FIB(g/L) TT(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88 12.48±2.38 17.51±3.05ab 26.59±5.19 34.54±4.69ab 2.92±0.61 2.29±0.40a 13.77±1.74 12.35±3.46a对照组 88 12.81±2.53 14.68±3.35a 26.91±4.35 29.88±4.87a 2.96±0.74 2.15±0.54a 13.86±1.38 12.59±3.25a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损伤分子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损伤分子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NSE(pg/L) S100B(pg/L) GFAP(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88 22.58±3.98 9.38±1.59ab 2.03±0.35 1.16±0.11ab 36.58±4.23 25.42±3.13ab对照组 88 23.03±4.21 14.54±2.41a 1.97±0.19 1.21±0.11a 37.12±3.89 26.39±2.53a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CD62p(pg/ml) CD63(pg/ml) GMP-140(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88 9.58±3.98 8.38±2.59a 8.31±1.32 2.83±0.33ab 50.58±8.23 35.42±3.13ab对照组 88 9.85±4.21 8.54±3.41a 8.17±1.89 4.52±0.54a 51.12±8.89 36.39±2.53a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 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这一结果与尹魁明[2]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徐兴才[3]的研究发现, 经过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后有效改善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凝血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PT、APTT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B 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FIB 指标水平稍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 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 指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凝血功能发生明显改变。NSE 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神经元损伤标志酶, 当神经元受损时机体会释放大量的NSE。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NSE 的明显下降, 且低于对照组。脑卒中发生后, 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的血小板聚集分泌神经毒性物质加重缺血性脑组织的损伤。有研究表明,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CD62p、CD63 均降低, 且与疗效相关[4]。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NSE、S100B、GFAP 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CD62p、CD63、GMP-140 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CD63、GMP-140 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可以通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神经损伤分子的表达、抑制血小板活性, 从而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