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与优化路径

2019-08-16于国辉

现代国企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国有企业企业

文=于国辉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抑制金融风险、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和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

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情况

国有企业在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成就突出。2012—2016年央企累计有效专利48万余项;中央企业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占到了获奖总数的1/3,在特等奖和一等奖占比更高。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共计424项,约占同类奖项总数的1/3,其中获得全部14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的12项。尤其是许多国有企业在生产规模、全员工效、科技创新、安全指标等技术指标方面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来自西方的世界500强企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管理水平走向世界,不断赢得“高精尖”领域的国际大单,占领全球市场的更多份额。

国有企业的创新成果在两个领域值得关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如西电东输的超高压电网、高速铁路等,这些领域的建设发展能力是像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型国家应具备的,国有企业创新突破对国家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国家影响力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的前沿科学项目,比如FAST项目等,国有企业多是与科研院校合作完成,此类项目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但短期见效慢,收益滞后期长。国企在重要领域的创新能力被海外学者关注和认可,英国牛津大学终身教授傅晓岚指出,中国国有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相比之下,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中低和中高技术领域。

对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有坚定的信心,这是我们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前提。真正具有价值的问题在于,国有企业为什么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其背后的制度根源又是什么?有哪些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只有有的放矢,加强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把国有企业建设成为大国复兴的“国之重器”。研究这些问题既可以从实践上推动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深化对国有企业制度本身的研究,提升对国有企业的理性认识,坚定制度自信。

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内部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大幅度的改革,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对于国有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优异表现,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进一步阐释,即哪些因素在国有企业的创新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在此,我们首先从企业内部制度上总结国有企业创新的优点。

国有企业拥有来自政府的绩效激励。从性质上讲,国有企业领导人是党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来源。中央政府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领导人则有相应的激励,企业只有通过创新发展才能通过来自国家的绩效考核,并为他们赢得更多的上升空间。这种上升空间来自多个方面,既包括企业领导人适度调整的薪酬体系,又包括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未来的仕途—根据统计,国有企业是仅次于政府机关和高等院校的第三大省部级领导的来源地,包括李小鹏、竺延风等都是从国有企业中锻炼和选拔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内部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促成国有企业在创新领域的投资行为。

国有企业拥有有利于创新的规模优势。英国学者罗思义在《一盘大棋》中写道,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来说,最重要的是企业的规模,以及与此有关的创新投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通过持续投入创新一项科技产品是具有巨大的收益的,这可以大幅度地削减企业的成本,并带来更多的利润。根据统计,近五年来中央企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研发经费的1/4;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营业总收入比重)约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8倍。在研发经费规模上,2017年国有工业企业平均研发经费达1117万元,不仅远高于内资企业平均水平(290万元),也明显高于港澳台资企业(491万元)和外资企业(596万元)水平。

国有企业拥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中央企业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公示的中央企业的招聘要求和录用人员名单,越来愈多精英大学的毕业生进入到国有企业的员工队伍中来,这其中的很多人都是拥有中国双一流大学学历背景的优秀毕业生。从性质上来讲,中国最吸引精英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职位主要包括公务员、中央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等,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内部凝聚了大量的人才,这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优势。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拥有科技工作人员超过156.6万人,两院院士226名,其中中央企业拥有工程院院士189人,占全国的22.8%。这样优秀的人力资源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保障。

国有企业的使命感也是重要优势。国有企业特殊的使命感,也是激发企业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教授张莹莹发现,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大唐电信科技集团,所有员工从一入职就要接受企业文化的培训课程,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交流、协作和成效”。事实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激励企业员工的创新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员工将创新视为爱国、敬业的重要表现,甚至将创新视为工作的使命和责任。在这样的一种文化氛围下,国有企业的员工往往有着更出色的创新表现。

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外部优势

国有企业自身具有创新发展的一系列优势,但是这些优势仅仅使得创新成为可能,它并不能保证创新一定能够实现。国企的创新能力也离不开宽广的市场空间、激烈的市场竞争、金融系统的支持和对国外技术的应用消化。

庞大的国内市场为国有企业提供了需求拉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中国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为国有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拉动。尽管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开放了其国内市场,但是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仍旧是很大的。比如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大唐电信科技集团,该企业被选为向全中国TD-LTE网络提供150000台4G设备的定制供应商。以航空领域的中国商飞集团为例,中国政府要求国有航空公司订购中国制造的C919飞机,目前已经收到28家客户的815架订单。

国有银行为国有企业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一直以来,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受到某些媒体的批评,但是,这些媒体很少能够从理论的深度来解释二者的紧密关系何以成为必然。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乔·史塔威尔在最近的一部专著《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通过国有银行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进而推动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这不仅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也是亚洲国家发展的普遍经验。因此,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这种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恰恰构成了中国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优势和经验,解决了国有企业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最困难的资金问题。

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外部压力。有人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存在垄断的行为,但事实上,很少有国有企业能够真正地垄断国内市场,难以拥有马来西亚的那种“垄断地位”,企业不仅要面对同行业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的竞争。首先是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政府会通过拆分、重组的方式将有可能形成垄断的国有企业分为两到三家新的企业,以促成它们之间的有效竞争,比如通信领域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其次是国有企业与外部跨国公司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可能会通过“强强联合”的形式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比如北车集团和南车集团合并后的中车集团,其创新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包括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重载货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先进产品已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并开始重塑国际市场新格局。

对外经济合作为国有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外资技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设厂,面对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空间,西方跨国公司更愿意同中国的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并向后者出让更多的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以技术换市场”在一定时期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在这样一种经济模式中,中国国有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实现了自身技术能力的成长,但这种合作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即外国转移技术的相对滞后性,以及贸易带来的纠纷和风险。国有企业必须将重心转移到自主研发的能力上来,避免对外国技术的过度依赖。

国有企业创新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要加快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领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创新强国的建设目标。但当前,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

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机制还有待完善。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其风险性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制度与考核制度存在不协调、不匹配。国有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欠缺,科研人员受到诸多行政化束缚,也难以放开手脚开展创新活动。而且,在高度行政化的国有企业中,人际关系往往显得更重要,员工的创新表现反而排在其次,那些善于经营关系而非创新技术的人更有可能升到高层管理者的位置。至于身在一线的基层员工,即使他有优秀的创新表现,也很难获得有激励意义的收入。有学者指出,国企企业的“薪酬制度使得员工越来越没有创造性和努力工作的态度”,这种状况可能导致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

国有企业滥用自身垄断地位的风险。必须承认,部分国有企业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有企业处于相对较好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和压力。美国学者张莹莹在《中国创新模式》一书中指出:“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大多数国企缺乏创新精神。”这一研究得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佐证,根据调查显示,国有企业中认为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企业数量仅占23.2%,低于全部调查企业的平均水平24.7%;认为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起作用的企业占比为17.5%,高于全部企业的平均水平16.5%。显然,不少国有企业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国有企业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冷漠态度。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基础科学领域已经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这方面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但是,与高科技发展对基础理论的迫切需求相比,国有企业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投资和研发还远远不够。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指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没有真正进入到基础理论的研究。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同时积极完善企业内部的创新团队和机制,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利用有限。与西方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国有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绝大多数科技创新都是在本土范围内进行的,还缺乏应该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视野。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创新能力在中国科技起步的初级阶段取得的贡献和成绩不容忽视,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依靠集体的自主创新,以追赶世界技术前沿的行业水平,国企持续创新能力迫切需要提升。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化的转型,这为中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创新的利润将随着国家战略的拓展得到更大的提高。

推动国有企业创新的方向与策略

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将创新发展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以党的建设为政治保证,全面深化改革,以创新发展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科技保证。

改善管理,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和薪酬制度。一方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和改善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与评价机制,将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品、技术指标、国际专利拥有数量作为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重要因素,引导国有企业投身于创新发展的大潮中来。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适时推动企业内部的薪酬制度改革,根据员工的创新表现以及对企业的经济贡献,来支付有竞争力的薪酬,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得员工更积极地投入创新。

鼓励合作,加强国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国有企业要重视基础科学对于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继续向基础科学领域进行投资。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高校的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将具有市场潜能的科技产品予以转化。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带动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目前,中央企业已经搭建了各类“双创”平台500多个,比较突出的是工业互联网,包括航天云网、中航爱创客、欧冶云商、熠星大赛为代表的一大批成果,有效汇集了社会创新资源,带动了社会的创新,真正起到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总体带动了社会就业超过600万人。

需求拉动,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实施〈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中,正式提出将公共采购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事实上,很多OECD 成员国也都“实施了很多目标导向更为明确的需求侧创新政策,尤其在那些社会需求较高且市场机制未能完全单独应对的领域”。并且,中国政府的需求侧创新政策已经被证明是相当成功的,通过“认可目录”和“信号目录”的方式,这种需求侧创新政策提升了买卖双方沟通的有效性。政府应该继续发挥自身在需求侧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领先市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工程,从需求侧引领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

跨国整合,吸收全世界的一流科学技术。国有企业还应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的战略投入,在重视矿产资源、市场空间的同时,加大对国外高科技研发公司的收购力度。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做好对全球创新市场的考察,挖掘具有潜力的创新公司,并通过与国际风险评价机构的合作,降低收购外国企业的风险。从目前来看,国有企业更为关注外国技术在中国市场落地的潜力,国有企业已经在以色列承接大型工程,并投资了几十个以色列公司。未来,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方向应该进一步拓展,包括汽车、消费品、能源、金融、生命科学以及TMT领域进行更多的投资。通过全球市场上的跨国整合,进一步增强国企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国有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