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8-15林绘芝
林绘芝
[摘要] 目的 探究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12月该院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将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实施于对照组,将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实施于观察组,进一步对两组的护理管理成效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观察组发生风险事件、并发症及护理投诉的比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2.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能够使护理管理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外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b)-004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sur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On this ba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strengthened nursing risk management.The effect of nursing manag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compla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2.0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sur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make patients satisfied and reassure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Sur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Research
外科是醫疗机构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科室,主要研究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功能障碍等外科疾病的发生、病程进展及临床表现,涉及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临床手术开展的主要场所[1-2]。外科疾病具有发生突然、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且复杂,容易出现疏忽,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威胁到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需加强管控。在2018年1—12月该次研究过程中,重点分析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主要研究成果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入选的患者一共200例患者,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100例。采集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情况如下:①对照组100例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分布在19~62岁,中位数年龄(40.12±11.54)岁;其中,普通外科例50例,泌尿外科36例,心胸外科14例。②观察组100例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跨度为20~62岁,中位数年龄(40.73±11.24)岁;其中,普通外科例52例,泌尿外科34例,心胸外科14例。上述一般资料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管理方法
该次入选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即:根据外科常规护理管理流程制定及质量标准作业,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实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干预、环境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等措施,加强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密切病情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处理[3-4]。
观察组则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在护理管理期间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加以贯彻落实。具体流程如下:①护理风险发生原因分析。按照工作经验丰富、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责任心强的标准,选择普外科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或观察,指出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藏的风险因素,分析发生的原因。②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制定。经总结,发现普外科护理风险多由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足及缺乏护患沟通所致,以此为依据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加强对于尿管脱落、压疮、鼻饲管脱落及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制定护理风险评估机制,引导护理人员积极识别并评估当前存在的护理风险隐患,进行循证护理,提出对症策略,同时虚心接受患者及家属的建议,不断改进护理管理方案内容。③培训工作的加强。对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工作,从基础护理培训开始进行,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普外了护理技术,熟悉护理工作流程,提升其责任意识,端正其服务态度,严格遵医嘱用药,执行无菌制度,加强护理风险防范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护理风险识别、评估能力,提升警惕心及法律意识,治疗过程中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告知治疗流程、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征求患者同意,并让责任人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制定各项风险事件的应对方案,提升护理人员的意外事故应变能力,提升其法律意识,一旦发生风险事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获得其理解与信任,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1.3 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发生尿管脱落、鼻饲管脱落、坠床跌倒等风险事件的例数,记录两组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例数,记录护理投诉例数,计算百分比。同时,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及家属根据治疗期间的心理、生理感受得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评价,计算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试驗获取的基础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两组对比采用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指标情况方面的比较
在发生风险事件、并发症及护理投诉的比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0%,与对照组的82.00%对比显著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外科治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或不专业,或者是服务态度太差,容易出现风险事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这样进一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威胁,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护患纠纷,从而不利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在风险管理制度规范下,有效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加强防范,及时处理,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损害的管理机制[5-6]。考虑到外科护理管理效果的提高,需结合普外科实际情况,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
结合该次研究可知,针对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从中表明,护理风险管理具备实施的价值作用。
综上所述,在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够使得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薇,王玲云.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9):149.
[2] 谌志红.护理风险管理对普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8):278.
[3] 任永春.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8):176-177.
[4] 刘海燕.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的应用[J].大医生.2018,3(7):116-117.
[5] 董建花.浅谈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28-129.
[6] 李成凤.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6):140-141.
(收稿日期: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