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9-08-15杜晓光
杜晓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要有“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是工匠精神的载体,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1]。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必须加强工匠精神培育。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虽然人们对工匠精神含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确是由来已久。所谓工匠精神,从狭义上讲,是指工匠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所凝聚的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精神。从广义上讲,工匠精神已不再局限于手工劳动者,而是逐渐被推广至所有从业者并且被视为一种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取向。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含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内容。
敬业是工匠精神之基。工匠精神以爱岗敬业作为力量源泉[2]。从业者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拥有高度的认同感和敬畏感。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生”。敬业既体现了劳动者应有的职业操守,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准则。精益是工匠精神之核。精益求精是指工匠对产品或技艺追求完美的状态。工匠在制作产品时十分注重细节,对产品品质要求极高。在他们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完美品质的追求永远在路上。德国的汽车、瑞士的手表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美和信任,源于制造者对完美品质的不懈追求。专注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工匠在制作产品时需要高度凝神、全情投入。正是工匠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才使得老字号创造“不老传奇”。苹果公司,从iPhone到iPhone8,正是由于一心专注电子科技产品的研发创新,才成为世界最具价值品牌之一。创新是工匠精神之魂。工匠精神蕴含着勇于突破和敢于创新的思想。工匠不断追求完美品质的过程本身就包含有创新的因素。不能把工匠精神的专注执着等同于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只有对产品进行不断改良,才能使产品臻于至善。
(二)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
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新时代的工匠肩负着重大责任,工匠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
强调团队协作。传统工匠制作产品时,一般都是由师徒共同完成。现代社会分工更加精细,产品的最终形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由专人完成,有的企业只负责生产高端产品的一个零部件。新时代的工匠要发扬合作精神。
注重市场需求。传统工匠的任务就是做好产品,保证产品发挥基本功能。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产品功能全、形式美、特点亮。新时代的工匠要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市场变化,打造更多消费者信得过的精品。
依靠科技创新。传统工匠的创新是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有限度的突破。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造更多更大奇迹。创新是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3]。新时代的工匠,要主动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新益求新,以科技促进创新。
二、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由于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工匠精神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虽然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工匠身上折射出来的工匠精神却没有过时。正是由于世代传承发展工匠精神,才使一些国家的“长寿企业”在历史长河里经久不衰,并助推这些国家成为制造强国。在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牢记使命,明确目标,坚守匠心,发扬工匠精神,弘扬创新精神,以匠心培育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工匠精神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入实施阶段,经济发展从片面追求速度到更加注重质量。李克强总理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我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要有别具一格的创意思维,抓住市场的新需求,还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细节和质量,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优质产品。工匠精神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助推器。只有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摆脱“中国制造”低端的现状[4]。 高职院校只有大力培育工匠精神,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筑牢基础。
(二)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专科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职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有的高职院校没有形成自身特色,追求高就业率、跟風开新专业、盲目扩大规模,放松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忽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只有全面准确把握企业用人导向,将工匠精神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指引,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5], 帮助学生成长为技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的好工匠,才能使其成为企业青睐的对象,为学校赢得良好口碑,为学校在竞争洪流中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三)工匠精神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高职学生思想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现象的影响。高职生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专业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信心底气不足、自我认知不清。工匠精神强调专注耐心、踏实认真、进德修业。加强工匠精神培育,使学生认识职业教育的美好前景,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其职业精神和技能水平,以顺利胜任未来工作,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更大价值。
三、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绝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靠点滴不懈坚持和日常精心打磨,必须课上课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
(一)提高认识,创新理念
一是要进一步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的现实意义,在学校层面为工匠精神培育做好制度设计。二是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坚持以培育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认识到工匠精神对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是要进一步宣传工匠精神,大力营造学习工匠精神的氛围,为激发师生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四是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实验数据要以精确无误为要求,项目论文要以原创质优为要求,改变以往求快求多的思想,大兴求真求质之风。
(二)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一是要主动与企业对接,学习借鉴优秀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官网和内部资料,了解尚新求精的核心价值理念,学习一线员工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精神。二是要组建一支由企业专家、一线能手、学校教师融合的工匠型教学团队[6]。 通过接受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在现场领略到专家的风范,在真实工作环境中体悟工匠精神的价值。三是要重视学生专业实习工作。与企业联合举办“实习生大练兵”“争做最美实习生”等活动,发扬工匠精神,展示实习成果。支持业务熟练、态度端正、勇于创新的实习生留下来,带动更多学生守匠心做匠人。四是要加强监督与管理。比如校企双方要明确责任,严格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用高标准和严要求做好实习考核鉴定工作。校企双方合作育人,书本理论和现场操作相统一,学生对照实际问题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实现知识技能与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
(三)锤炼师德,提升素质
一是要以工匠精神武装广大教师。教师要牢固树立“课比天大,德比地厚”的理念,勤耕不辍,深耕不移,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追求和一生的事业,写好每一章教案,做好每一页课件,善于运用新手段新教法,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打造精彩课堂。二是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将开阔视野与交流经验相结合。三是要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7],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对师德失范实行“一票否决”,对学术腐败实行“一票否决”。四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教师+技师”型人才,支持“双师型”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
(四)德育为先,学习典型
一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思政课教师要教育学生理解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人人都是劳动者和建设者,认识到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人人都可以通过职业活动实现自身价值,要教育学生立足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戒骄戒躁、永不懈怠,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多价值,自觉将“我的梦”融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就业指导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就业形势,充分认识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价值,明确职业目标,优化自身能力,增强职业信心,树立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立志做新时代好工匠。二要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意义,深入挖掘典型案例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比如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在三十多年里加工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钢琴家巫漪丽老师一生守护一架琴;银行职员王东云入职二十多年,每天18万次不懈练习,不断学习创造新的点钞技巧,练就“听音辨点钞数”神技;《舌尖3》里介绍的章丘铁锅、怒江石板、景德镇陶器等器物均出自匠人之手;泥人张彩塑不忘传统的同时,不断推出新人新作。通过这些真实案例教育学生学习他们执着专一的精神,学习他们永不满足、不断超越的精神,学习他们修身正己的做人准则和服务社会的利民情怀[8] 。大事都是从小事发展来的,难事都是从容易事发展来的。学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教育学生从“细”做起,从“小”着手,诸如参加每一次活动都要坚持到底、做每一次实验都要保证数据零差错、参加每一次实训都要严格按照流程。
(五)优化课程,强化实训
一是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面,要开设更多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和人文素养教育类课程,授课方式要灵活多样。比如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邀请工匠走进校园讲述工匠故事。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专业课教师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信心和专业精神。比如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大能手》等大型职业技能竞技节目,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强化实践实训。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落实实践实训教学,对相近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合理整合,构建仿真实训平台,经常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车间开展实践实训,教师要全程参与指导各个环节,必要环节要有企业技师参与指导。
(六)文化育人,营造氛围
一是要加强学风建设,弘扬求实尚新的优良学风。比如教育学生不做“低头族”,诚信考试,拒绝抄袭。二是要将行业企业成熟的管理制度引入校园,将有关操作规范上墙,制定体现专业性和应用性的规章制度,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制度保证。三是要在有形的物质建设中体现行业要素和职业要素[6]。比如雕塑、路标、楼宇等景观设计,要彰显工匠精神的本质和学校的特色。四是要精心打造一系列体现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匠人精神”读书交流会、“守住匠心做好匠人”演讲比赛、“创赢青春”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品质——永远的追求”征文比赛等活动,教育学生以工匠精神做事,坚守工匠情怀。
培育大批大国工匠,是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9]。高職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必须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思路,精细管理,完善制度,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05-13(05).
[2]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3]王蓉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6):56-58.
[4]程舒通.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背景、诉求与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3):17-20.
[5]梅洪.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6(25):79-81.
[6]王靖高,金璐.关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6(36):62-64.
[7]程建平: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7-11-23(17).
[8]薛栋.中国工匠精神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25):8-12.
[9]徐桂庭.以工匠精神引领时代,以工匠制度创造未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6):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