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9-08-15杨小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将情境教学法与高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可以给数学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课堂;应用策略
情境教学很好地扩大了数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空间,让理论知识依托于具体的情境进行呈现,一来可以有效的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学习;二来可以增加数学课堂的丰富性,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而要想很好地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需要将其与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提升情境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一、 创设多样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时需要灵活多变,创设多样情境。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情境,而且,学生的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情境也需要根据学生动态变化来进行调整。所以,创设多样情境是进行情境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需要注重情境创设的细节以及变化。
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时,我从建筑的角度进行了图片情境的创设。具体来说,我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几组关于空间几何体的图片,有埃及金字塔、水立方、天津滨海图书馆等等。在图片展示出来的时候,学生很快就被这些精美的建筑吸引了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从这些建筑中提取出基础的数学几何体。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几何学习的基础,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在学生提取出柱、锥、台、球的基础几何体之后,我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形式来学习这些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这样做一是因为这些知识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二是想要借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完成后,我又回到图片上,让学生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几何体的组合,看看能否将这些建筑变得更加美观。在这样的图片情境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高,学习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多样情境。
二、 突出学生主体
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给学生创造出充分探究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同时,教师还需要控制好情境探究的程度,既要让学生进行探究,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以免适得其反。
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实物情境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我让学生动手做出柱、锥、台、球的模型,利用实体模型来观察柱、锥、台、球的三视图和直视图,再结合数学教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结果。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凸显,有了动手环节的加入,学生学习得非常认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了,如:有学生用橡皮切割了一个圆台出来,以前他认为圆台的俯视图就是一个圆,进行了实物观察后发现是一个圆环。这样的认知比教师直接教授更有意义。在学生交流讨论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再次强化学生的学习。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很高,所以,教师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将课堂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 注重情境延伸
情境延伸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是学生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以在进行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进行自然而然的延伸,加深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还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动手制作了柱、锥、台、球的模型之后,我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进行情境的延伸,让学生将目光从课堂上转移到生活中。即:我提议学生放学后在从学校回家的这一路上仔细观察看到的事物,比如,一座建筑物、一个垃圾箱、一块立体广告牌等等,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联系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回到学校后可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这样一来,既扩大了知识的应用范围,又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情境延伸。
总而言之,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教学也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当与时俱进,灵活地做出改变和调整。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法可以切实优化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因而,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入手,致力于发挥情境教学的最大效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獻:
[1]任亚楠.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2]赵婧.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5.
[3]张世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杨小华,四川省巴中市,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