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新挑战切实推进全球治理“中国方案”落实

2019-08-15郭艳

中国对外贸易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国方案共识杭州

郭艳

作为国际社会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制度性产物,G20峰会这一机制在过去11年中为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然而,在G20机制自身固有缺陷、当前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泛滥、民粹主义盛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制本身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治理主体都面临新挑战。

6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G20机制20年:演进、困境和中国应对》。该报告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文和人大重阳副研究员王鹏。报告重点评估2008年G20升级为首脑峰会后的机制化建设与演进逻辑,研讨近两年来G20机制所遭遇的最新困境,重点考察杭州共识的国际接受度与所面临的最新挑战;最后就如何延续“杭州共识”,并进一步优化G20架构、推进全球治理改革提出新的中国思路。

G20机制面临的困境以及“中国方案”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反/逆全球化、民粹主义、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思潮的兴起,以及大国间结构性矛盾的上升,全球治理面临新困境,G20机制也同样面临新挑战。

报告指出,G20机制自身性质和组织形式存在固有缺陷。G20内部存在三个组合:一是G7,就世界经济和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发达国家内进行协调;二是金砖国家组织,在G20期间也将就重大国际议题协调立场;三是中等国家或者中等强国组成的称之为“MITKA”的集团,成员包括墨西哥、印尼、土耳其、韩国和澳大利亚。它们游离于前两者之间,希望“抱团取暖”,增加发言权。因此,G20具有先天的临时性、非正式性和不稳定性,譬如三个集团间权力不均衡、缺乏凝聚力、合力不足等。这些特性又共同导致了G20的低效性,如议程的泛化等。

全球治理新形势给G20机制带来新挑战。全球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为低速增长,新的危机和风险却在上升。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争夺存量的新博弈出现。各国都倾向于加紧“多分蛋糕”,而不是想办法“做大蛋糕”。与此同时尽管科技革命有力提升了全球生产力,但由此在收入分配方面造成的新鸿沟未能有效弥合。

西方国家对G20机制的重视度大幅降低。欧盟内部的分裂更使其仅关注与自身有关的议题;日本则希望借2019年大阪峰会为2025年大阪博览会预热、铺陈,遂提出“社会5.0”概念;特朗普政府对全球治理、G20峰会的认知、立场和行为都产生了质变。

大国博弈“角斗场”的风险增加。自2018年上半年以来,受中美两国贸易摩擦加剧的负面冲击,G20在沦为“清谈馆”的同时,又平添了沦为大国角力之战场的风险。另一方面,作为推动G20落实“杭州共识”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中国尽管通过该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积累经验并取得成效。然而,在最近三年的全球治理实践中,“杭州共识”在加强各国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改革经济金融治理机构、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领域的努力也遭到了一定阻力。

进一步夯实杭州共识,加强国际协作

尽管G20面临种种挑战,但它仍然是中国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而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不仅需要利用好这个平台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也是为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携手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为最终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报告建议,中国在现阶段可以在进一步夯实杭州共识、捍卫国家利益的同时,推动全球治理的发展与G20机制的进一步优化。

中短期延续杭州共识、捍卫“中国方案”的策略思考。借助G20峰会促进大国协调,如协调中美之间、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继续夯实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与它们一起寻找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协调立场,一齐发声。高度重视G20配套活动,以打造更加丰满、立体的国际形象。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政策抓手落实“杭州共识”,不断扩大国际社会的接受度,并在促进“五通”的共同实践中加以打磨、完善。

中长期进一步优化G20架构、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策略思考。从中长期看,未来5—10年将是全球治理“中国方案”全面推进、开花结果的10年。尽管仍面临空前的挑战和阻力,但中国崛起的国家实力、“中国方案”自身的价值与全球吸引力,都为中国推进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全球治理提供新动力。为延续杭州峰会的成果,同时因应新的挑战,切实推进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落实,报告建议具体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第一,针对世界大国实力消长与全球治理架构的现实,确立更加符合实际的全球治理目标和战略预期;适度调整对G20的认知与心态,在全球治理中聚焦力所能及的重点领域。中国在继续利用G20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同时,宜把重点锚定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APEC等多边和区域机制,且仍以双边外交和双边经贸关系为基础。

第二,借助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架构,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領域的协调协作,共同捍卫自由贸易、开放市场的价值观,并抓住下一轮全球化将带来的机遇。

第三,在国际金融领域,审慎应对并利用当前的世界经济“美元退潮期”。长期来看,美元加息可能迫使西方企业债市场被迫持续去杠杆化,从而形成“债务悬崖”,从而因遏制创新而间接打击世界经济。除了美元自身的问题,美国政府恶意利用其美元霸权,频繁使用金融手段制裁、打压他国,也迫使更多国家从国家安全与战略的角度警惕美元。中国可在国际货币结算清算系统中加强与俄罗斯、欧盟等方的协作,适度、逐步递减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从而加强中国的货币—经济主权,并推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朝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方案共识杭州
BEIJING CONSENSU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d education(Ⅲ)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