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有道勤为径
2019-08-15崔增凯
崔增凯
作为一名美的厨卫在太原的经销商,在运营市场的几年时间中,我们的门店也随着太原的城市规划和市场渠道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而实际上,这几年太原的终端渠道也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最明显的是建材家居渠道和家电品类的不断交互和融合。
渠道前置建材家居店分流卖场销售
在太原家电市场,终端一直以国美、苏宁和三友电器三足鼎立的局面为主,这三家终端卖场几乎占据了家电产品在当地的零售份额。
2007年,我们开始涉足建材渠道,品类涉及美的烟灶、热水器和后来引入的净水、微蒸烤,组成专卖店的全线产品。彼时,家电品牌进驻建材卖场的并不多,但在销售上已经可以看到其上升的势头。事实证明,这两年建材家居渠道中家电产品、尤其是以半安装类为主的产品销售占比越来越大。基本上,现在的家电专业卖场,以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为主的大家电成为销售主力,而厨卫类产品的渠道倾斜已经非常明显。可以说,建材家居卖场已经分流了很大一部分的厨卫销售。
目前,居然之家的3家门店、红星美凯龙的1家门店,以及太原本地的建材家居品牌黎氏阁2家店,和1家锦绣国际商贸城,组成了太原本地的建材家居品牌格局。每家卖场均设有家电展区,引入多品牌和多品类的组合运营。
由于在经营品类上具有融合优势,在渠道上具有前置优势,与07年我们刚做建材渠道相比,现在建材领域的竞争态势已经不能与十年前同日而语,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建材渠道并纷纷入驻,包括美的提出的前装店,以中央空调为主切入也取得不错的市场效果。
但品牌的集中一方面充实了建材卖场中的家电品类,同时也导致了竞争的加剧。过去,一家面积3、40平米的门店年产出在3、4百万,是常态,现在虽然也可以保持一定的年销售额,但在具体的市场运作层面,已经较比过去吃力和复杂许多,这也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市场渠道和用户需求进行营销策略的调整,包括活动的密度、频次和效果,以及资源投入产出比,经销商既要勤于耕耘,也要精于计算。
精准营销打造标杆门店四要素
在我们现有的门店中,运营较为良性的是位于太原南端经济开发区的大运金丰店,这家门店从三年前开张至今,依然保持着较为良性的发展,很多同行问我门店的经营秘诀,我认为销售没有捷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勤于试错,敢于试错,并在一次次的试错中进行总结,提炼出最好、最有效的方案应用于实践。
第一步,正确选址。
大运金丰店最特殊在于其选址的成功,虽然门店偏于市区,位于太原市最南端的经济开发区。但也正是因为位于新城,周边新建楼盘林立,为该门店带来了天然的客流优势,加之美的成熟的品牌认知,从2016年4月26日开业就进入了销售旺季。
我们总结,大运金丰店初期的成功有三个主要原因,周边楼盘的集客和品牌的成熟认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周边的建材、材料类门店比较集中,包括装修的管材、水电等等最初的材料配置都十分齐全,加之我們是其中唯一一家家电专卖店,很容易搭上客户一站式采购的“顺风车”,所以也就直接决定了前期销售局面非常顺利的打开。
如果说金丰店占据了地利,真正的销售、持续而且不断扩大的销售,也不是这么简单,而是需要我们主动且深入的主动营销。主动出击的第一步,我们锁定了与物业的合作。
第二步,联合物业。
与物业联合,首先也得益于美的的品牌效益。而更关键的是,在与物业合作中,我们拿出了百分百的诚意。
与其说与物业合作,不如说我们服务于物业更贴切。首先,我们承包了物业的资料印制,包括业主手册、合同范本等文件,只要物业有需要,我们全部免费印制,附带条件是其中夹带1~2页美的产品品牌宣传页,印上专卖店的地址,联系方式、优惠、产品活动等相关信息,作为广告投放的一种。
其次,在小区服务区设置展位,紧邻物业,只要业主拿钥匙,必须经过我们的展位,而且拿钥匙之前加入我们所建的“业主服务群”,只要业主进入群里,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便紧随其后。
第三步,经营社群。
实际上,现在的社群营销非常流行,但也不乏很多“僵尸群”,要想运营好一个社群,既简单又不简单,简单的是,看似发发信息而已;而不简单的是,要真正带动一个群的活跃度并产生效益。
首先,我们在群里推送信息就有讲究。一般围绕装修要点、验房注意事项等业主实际需求的内容展开推送,以服务为后续销售做铺垫。
其次,一般我们的群背后都是几个品牌老板共同经营。每天派驻一名品牌老板在群里值班,负责调动当天该群的活跃度,解答群里业主相关问题,真正做到24小时在线维护。
另外,在群里不定时的发送红包,尤其在有活动的前几天,红包可以更密集,调动群里业主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建群,进一步锁定了意向客户,而且这种锁定非常精准。从资源投放的角度来讲,现在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资源都十分有限,我们的财力、物力、人力都要与最后的销售产出匹配上,尽量减少浪费。如何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的产出?聚焦资源、聚焦客群是答案。
同时,社群不仅成为互动场所,也成为展开进一步服务的载体。
第四步,精细服务。
以社群为依托,展开线下“保姆式服务”。由于门店距离市区有一段距离,我们每天不同时段都会针对客户推出用车服务,只要有业主在群里提出要求,我们的人员第一时间响应,哪怕没有产生销售,派车服务也及时到位。而且,所派车辆均是每个品牌老板的私家车。
为什么没有实际的产出我们也要做精细化服务?这是否与之前所说的聚焦资源相悖?并非如此,通过包括派车在内的服务,我们进行了消费习惯的培养,当客户习惯了派车服务,一旦对方有购买需求,自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们的联盟品牌。虽然现在很多问题通过线上都能够解决,但对于销售而言,面对面永远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面对面的交流让双方减少距离感,一名好的销售:只要有面对面的机会,绝不会流失一名客户。
同时,服务是情感营销的具体体现,为客户营造一种舒适感。因为品牌联盟不止一家产品,客户的需求也不止一项,只要到现场,总有品牌能够成交,为联盟品牌付出,同样是一种回报。
更重要的是,服务赢得了客户口碑,通过社区邻居间的口口相传,对销售的带动作用非常大。通过服务,可以有效的进行客户资源累积,为后续活动和后续销售奠定基础。
这几步活动的流程是否可以完全复制推广,还要看各地区、包括各场活动的目标客群实际情况而定。销售没有定式,现在市场上的活动形式大同小异,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细节的把控,例如小区活动之前,要进行详细的摸底,该楼盘是回迁楼还是商品房?楼盘售价如何?配套设置怎么样?等等,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判断业主整体消费水平,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资源投放和制定差异化的活动方案。
品牌联盟从单打独斗到合力借势
实际上,以门店为依托,在建材渠道开展品牌联盟既有优势也是趋势。过去,我们一直在单打独斗,从去年开始,联盟逐渐成为活动的主要形式。从最初摸索到后期几次成功的实践,在我看来,联盟成功与否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品牌、品质、服务,一个都不能少。
实际上,我们也见证过同行的很多活动,自己也请过第三方组织。从第三方老师身上,我们學习到了很多,也吸取了很多。最典型的案例是,该第三方公司在做出市场效果之后,对于联盟品牌的把关开始松懈,虽然活动也有销售产生,但后续客户的口碑却差强人意。
这之后,我们再进行联盟,首选产品品质,再进行品牌匹配,同时强化、细化联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项目。
有了这三条,联盟等于事半功倍,成功了一半。
第二,是否高效执行是联盟成败关键。
联盟活动各有各的成功之处,但失败点却是共同的。
所谓执行力,即在一个品牌联盟中,从老板到员工、尤其是老板,是否有绝对的执行力决定了联盟活动成功与否。
过去,我们也邀约过第三方组织联盟活动,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第三方有绝对的约束力,绝对的约束力决定绝对的执行力。例如,与第三方合作,对方首先需要各品牌先交付押金,活动组织过程中,迟到一次扣除500元,旷课一次扣除500元,金额不小,力度很大。有了这种约束力,品牌老板往往执行力很强。
反之,我们自己做活动,由于没有这种有形的约束力,而是全凭自觉,全凭面子,显然解决不了执行力的问题。所以,我们将联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将其作为一个正规的组织进行管理。以最近展开的“5.18”活动为例,前期客户邀约“蓄水”9天时间,到场客户150多人,成交56单,是今年比较理想的一场活动。活动期间,联盟制定了严格的执行流程,作为联盟会长,我每天必须了解预交款客户多少;犹豫客户多少;每天增加几名意向客户;每天增加多少客户资料,等等。尤其是硬性规定了预付款的客户完成任务额度,一是为了鼓舞士气;二是为了活动当天现场氛围的保证,从而影响其他客户。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督促联盟品牌的执行,二是掌握活动推进情况,以此预判活动效果。将活动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没有最细,只有更细,才是一个良性的品牌联盟应该有的状态,也是活动取得的成功关键。
第三,品牌联盟贵在精不在多。
根据我们过去的活动经验,个人建议,联盟品牌不在于品牌数量,而在于品牌质量,尤其是注意品类的关联度。
过去,我们组织一场联盟,将前期的水管,甚至后期照明在内的十几个品牌都联合在一起,效果并不理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于前期产品老板来讲,他不关心后期产品的销售。反之,后期产品人员也不主推前期产品,难以形成合力。
另外,品牌过多,产品线过长必然导致销售周期的拉长,一场“马拉松”似的联盟活动,一方面造成内部人员的筋疲力尽,另一方面客户也容易疲惫,甚至容易给客户造成错觉“这是活动价格还是平时价格?”
所以,后期我们调整策略,只保持5个左右的、关联度高的品牌进行合作。例如,玉兰壁纸、欧派木门、法恩莎洁具和大自然地板。这样一来,活动周期短、平、快,容易出效果。
今年的“5.18”就是典型案例。前后“蓄水”一周时间,内部人员精力集中,现场落地氛围好。
一般来讲,活动周期最好不超过半个月,即15天,否则,联盟活动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活动频次密些,落地更精准些,细节做的更到位些,以勤补拙,市场效果自然会更好些。(责编 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