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9-08-15宋建廷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主要强调了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展自己的潜能和天赋获得自己想要发展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能力培养;发展平台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跟紧时代的步伐,虚心学习新鲜的事物,给学生创造更具有特色的教学课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同时,还要教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要一味地死记硬背,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教师更要信任学生,多给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才会有更多的领悟,成为他们的学习主人。
一、 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能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联系,两者缺一不可。古人又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又说明了思考和质疑之间的关系。所以,要想学到知识,离不开思考和质疑。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教师要合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设置问题,让他们产生疑问,他们才会有探究答案的冲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 从课题入手,引导提问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总结和概括的精髓所在,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课题就能猜到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具有点题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比如,在学习《青蛙卖泥塘》这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这个课题来提问,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呀?卖了泥塘之后它住哪里呀?青蛙的泥塘卖出去了吗?学习《大象的耳朵》这一课时,学生会提问课文讲了哪些动物的耳朵呀?它们的耳朵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课文要重点说大象的耳朵呢?大象的耳朵和其他动物的耳朵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大象喜欢它的耳朵吗?小学语文课文中,很多课题都适合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而且学生会很快的提出和课文有关的,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和看法。
(二) 从课后习题入手,发现问题
课后习题都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反过去到文中去寻找答案,这也是一种学习思路和方法。而且课后习题都是和课文的重难点,文章主旨思想和写作思路有关,学生通过这些问题能更好的理解整篇课文,相当于是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学生只要顺着方向走下去,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从课后习题中找解题思路,长期訓练之后,学生的分析课文和探究课文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 从课文的矛盾点入手,以小见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课文中,作者都设置了令人寻思的矛盾点,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角度不同看法也会不同,很是耐人寻味,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就是要让读者产生疑问,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矛盾之处入手,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 从课文的结尾入手,发挥想象
很多课文的结尾都是意犹未尽的,充满了悬念,专业术语称为留白,就是留给读者无限的空间去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从结尾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思考,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他们是作者,那他们又会如何续写这个故事呢?这样一来,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升都有帮助和提高。
二、 探究能力培养的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年纪小,贪玩好动,枯燥的教学模式和固定的教学地点,会使得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能长久的保持新鲜感和注意力,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多样化的探究教学活动,主题丰富,组织形式多元化,才更能让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且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方案,避免让学生感到失败和难过,打击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三、 探究学习的时间要充足
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就不能过多的干涉和参与,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规划好教学时间之后,要确定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不能做表面功夫。让他们独立探究和思考,所以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足够的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才会得到提升,才能促进他们的探究精神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只要从每堂课的每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提问的好习惯。教师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挖掘学生的才能,这样学生才会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俊.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8(8).
[2]李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赢未来,2019(2).
作者简介:
宋建廷,山西省吕梁市,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金家庄乡浩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