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生爱上习作
2019-08-15侯毅
摘要:写作文,对小学的许多孩子来说,感觉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面对作文,他们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闭门造车”“抄袭仿写”成了他们应付作文的法宝。长此以往,孩子们的习作能力非但得不到提高,还容易滋生懒惰和作假的心理。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累积
怎样让这些“谈文色变”的孩子从心里爱上作文,是我们语文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多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会积累丰富的语言。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内阅读,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文质兼美,其中的精彩段落和典范语句都应该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这样日积月累对孩子的语言素养会有很大的好处。另外,课外阅读也是学生丰富语言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组织多种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如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课外师生同读一本书。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大家一起说说体会,谈谈感受;可以探讨写作技巧,也可以讨论故事情节。这样既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同时这种浓浓的读书氛围,也会相互感染学生,使他们渐渐爱上阅读。另外,“亲子阅读”“班级读书汇报会”“每日一讲”“诗词大赛”都是学生喜欢的读书活动。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言积累会得到提升,这为他们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多观察拓展写作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写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邻里亲朋,陌路知己……都是我们写作的对象。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用心观察,撷取生活中一朵朵美丽奇异的浪花。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实践,都会给学生带来创作的灵感。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出家庭,广泛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踏青”“秋游”“观花卉展”等活动,建议家长利用假期带孩子出去旅游,参加这些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为他们写作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有了这些丰富的经历,学生习作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窘况。
三、 多动笔提高写作技巧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离不开学生的习作练习。只有勤动笔,多练习,不断改进习作中的不足,才会有真正的进步。教师要想多种办法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学生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写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日记不受篇幅、内容、格式的限制,可以把每天的所見所闻,所想所思,自由真实地表达出来,所以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写读书笔记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把阅读中看到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记录下来,把阅读中受到的启发或感受及时写下来,这样天长日久写作能力必定会得到提升。为鼓励孩子多动笔,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还可以在班级开展“我是小作家”活动,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在班级轮流传阅;或张贴在走廊里,让其他班级的同学观赏,会激励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教师除了要鼓励学生多动笔,还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要及时细心地加以指导。
四、 多鼓励呵护写作信心
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教师,要深刻把握各学段的习作目标,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不可拔高。为了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和信心,教师要做到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只有呵护好学生的写作信心,学生才会对写作不断产生动力。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文,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体验孩子的真实情感。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用赞赏温馨的语言鼓励。对于习作中的不足,教师要具体耐心的指导。作文讲评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精确的词语,一个精彩的小片段,都要给予由衷的赞扬,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充满信心。
当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语言之后,写文章就会言之有物,得心应手。于是,写作就会变成一种需要,一种快乐。面对作文,也就不会再“望文却步。”
作者简介:
侯毅,山东省德州市,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