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原则分析
2019-08-15陈刚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下,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降低教学与认知难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为其扎实掌握所学和运用所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此才能发挥该教学法应有的价值。在本文中,我主要就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所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詞: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原则;主体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指出了新的方向。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在明确的教学原则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的。我在分析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和数学学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认为,在数学生活化教学实现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严格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这样的原则。
一、 主体性原则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将自身的教作为教学的重点,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宰,采取一言堂的方式,从头至尾地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无法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限制了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长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了依赖性,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其将感到迷茫,无法适应数学学习。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是有一种渴望被发现的需求,同时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究者。在学生的内心渴求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应当遵循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数学教学的主体。尤其在数学生活教学活动开展中,这里的生活不仅仅是指教师的生活,更是指学生的生活。试想一下,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仍将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被动参与者,反而立足自身的生活实际选择教学内容。由于教师是成人,其生活的世界与高中生是不同的,如此选择的教学内容,非但无法满足高中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其数学学习负担。对此,在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将学生作为数学探究的主体,并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符合其数学学习需求的内容,并结合其现有的数学学习水平,采取符合其接受能力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驱使下,对数学产生探究兴趣,进而自主地参与到生活探究活动之中,为其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用性原则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其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实现学以致用。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在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结合教学所需,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引导下,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其选择一些极具实用性的内容,以此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有效应用所学解决问题,进而享受到数学应用的乐趣。以“排列组合”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过年用手机发短信该经历,为其创设教学情境:如果一个班级里有50个人,在过年的时候,每两个人之间相互发一条短信,请问这个班级里的所有学生一共发了多少条短信呢?如此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可以调动起其数学探究兴趣。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可以在应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一举两得。而且一些学生还可以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其生活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趣味性原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氛围枯燥、沉闷,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生活,缺乏趣味性。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开口说、积极动手做,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到数学学习乐趣。以“三角函数”该内容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和数学探究兴趣,教师可以立足该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为其创设问题情境:女性高跟鞋的鞋底、鞋跟与三角函数有何关系呢?当鞋底和鞋跟呈多少度角的时候,脚才会感到舒服呢?如此使学生在生活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产生探究兴趣。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主体性、实用性趣味性等原则的指导下,为学生选择极具生活性的内容,以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使其在生活体验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所学数学的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顾晓莉.回归本真,锻炼思维品质——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设计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27):61-62.
[2]王晓婷.高中数学教与学要适当地和生活相结合——基于高中数学教学片断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3):101-102.
[3]李阳刚.让数学与生活互动——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2.
[4]张延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渗透与实践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2):233-234.
[5]朱卫萍.让数学与生活巧妙融合——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1):54.
作者简介:
陈刚,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