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19-08-15周文邱开忠赵炯明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5期

周文,邱开忠,赵炯明

(1.国防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2.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一 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正式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此后国内高校设立了29所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在校生数量已达万余人,据相关学者调研得知,国内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教学主要是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等校内课堂实践课程以及毕业实习为主的校外实践课程。然而尽管高校开设有知识产权实践类课程,实践课程在整个学业课程占比过少。国内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课程总学分一般为85学分左右,而知识产权模拟法庭课程一般为1学分,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为2学分,实践部分为1学分,毕业实习一般为8学分,这样知识产权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一共10学分左右,只占课程总学分的12%左右,这样看来,在知识产权领域日渐偏重实务类人才的社会,这样的课程安排显然是不合理的,应该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理论课程跟实践课程之间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 我国知识产权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培养方式是不能够满足当下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的。教材选用的单一,教学模式的滞后,师资队伍能力的薄弱以及实践类课程教学安排质量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着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 教材选用与教学模式

正确选用教材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是良好教学培养的关键一步。大学四年,知识产权专业学生以学校所发教材为蓝本,从开始接触知识产权领域到深入知识产权各个环节,学校所选的教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据目前统计,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教学教材主要有《知识产权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基础类教材,《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程》《知识产权经典案例教程》等案例类教材,《专利分析和预警操作实务》《商标实务指南》等实务类教材。从研究数据中发现,针对知识产权专业实践教育方面所选教材不多,与法学专业所用教材相比略显单一,学生很难在寥寥数本专业教材中大幅度提升自己在知识产权领域知识与技能。

此外,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案例研究、模拟法庭、毕业实习等模块,这几个环节为知识产权专业学生毕业踏入知识产权工作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所获得的技能不应仅限于此,应该着眼于知识产权的特征和市场运营情况,从大局出发,在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运用分析、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提升自己。可是,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培养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二) 知识产权专业培养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强大与否对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水平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知识产权专业教师基于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综合性与复杂性,要求其不仅具备扎实稳固的专业知识,还需在实务中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为学生全方位讲解知识产权专业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然而,事实上这样的一直强大的师资队伍在我国高校尚未建立,更多的是知识背景为法学串讲知识产权专业,或者是以知识产权管理为背景,毫无知识产权实务经验,对专利申请、专利数据挖掘、商标注册、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处理等问题尚且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提高无从谈起。

(三) 学生实践类教学安排质量有待提高

虽然国内高校知识产权专业设置有一些实践教学的内容,但是目前现有的实践教学规划和组织都存在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实务知识,这必将限制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实务技能的掌握,将来踏入职场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据相关调研,校内的模拟法庭课程,诸多组织者自己对法庭审判细节都不熟悉,甚至没有亲身参与过真实的审判活动,这导致模拟法庭不够真实,将整个过程进行简化。此外,大多数学生是在旁学习,没有亲身参与,对模拟审判仍旧是一知半解,模拟法庭环节流于形式。而校外毕业实习,常常是教研室老师联系好实习单位后,学生直接到实习单位实习,届满后实习单位给每人开一张实习证明,这样学生就能拿到实习学分,在这个实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成果无从得知,也没有进行成果检验,实习单位对学生一般不做过高要求,管理比较松散。

三 对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优化建议

如上述可知,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尚有提升空间,亟需加以调整优化。对新的情况作出新的分析,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

(一) 合理优化课程体系

市场对知识产权人才种类的需求表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越来越集中于技术知识产权领域,国内高校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应该提升实践能力培养的比重,在原有的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应该增加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商标注册和专利文献检索等实务内容,此外将工程制图课程纳入知识产权必修课程,将实践类课程学分占比从原有的12%左右提升至25%左右。以此提升知识产权本科毕业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二) 多媒体与专家参与教学相结合

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更应该以书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多媒体为媒介,获取更多新的案例,汲取知识产权界最新成果。与时俱进,灵活运用新时代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调培养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的个性、创造性、运用能力以及新的问题做新的分析。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知识产权实务界专家,如专利代理人、大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律师等,开设串讲课堂,着重讲解新形势下遇到的疑难杂症,以此弥补在校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也能让知识产权理论授课老师获益颇丰。

(三) 提升校内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实习制度

高质量的校内实践教学活动,配合着基础理论知识能够极大地提升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的实务技能。知识产权实践类课程授课老师应该不断琢磨授课方法,不断地学习最新案例,与时俱进。在模拟法庭课后,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可以将其纳入期末考试范围内。此外,组织同学到法院听审,感受真实的法庭审判过程。

知识产权专业准毕业生实习制度是检验本科四年专业学习质量的最后一道门坎,高质量的实习经历能给初入职场的新人巨大的帮助。首先,高校应当根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为其提供实习机会,可以与相应的校企合作培养计划,同时加大学生实习学分设置。其次,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增加考核制度,将出勤,绩效纳入其中,一方面可以鞭策知识产权专业准毕业生实习,另一方面保证实习的整个过程的质量。最后,高校可以指派指导老师进入实习单位,及时了解实习生的态度和表现,也方便随时与实习生沟通联系,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这样,在实习的每个阶段进行把控,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

四 总结

知识产权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领域也极广,突出强调“应用型实务人才”,即知识产权法律实务、管理实务和技术实务等各个方面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增强师资力量,在教学团队中不断注入各个领域的专家的力量,让知识产权本科生阶段不断了解到知识产权领域中的新动向,新趋势。高校还要顺应市场的需求,随时做出调整,结合现有的资源,以此提升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