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8-15健,熊焰,陈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校高水平后备

张 健,熊 焰,陈 立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 健1,熊 焰2,陈 立3

1.江南大学体育部,江苏 无锡,214122; 2.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3.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无锡,214072。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采用文献资料、咨询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总结前四个奥运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对全国现有基地和被取消基地称号的部分体校进行考察,指出了当前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探索我国体育后备人才信息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构建后备人才基地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为促进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竞技体育;科学管理;后备人才;人才培养;体教结合;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1]。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核心问题。为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自2001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按奥运周期在全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中,每四年开展一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以下简称“国家基地”)的认定工作。基地建设是国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精品工程,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2]。在过去的四个奥运周期里,以国家基地创建和后备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的工作是各地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近四届(夏季)奥运会中,我国代表团稳居金奖牌和奖牌数前三名,获得这些奖牌的运动员90%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基地体校(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官网等查询有关历届奥运资料和国家基地命名文件以及访谈调查统计得出数据)[3-7]。如: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由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和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培养,跳水运动员陈若琳由南通市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和江苏省少年业余体校培养,在巴西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十米台夺冠的任茜是成都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输送的,这些学校都是国家基地体校。实践证明,国家基地体校成为了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总结国家基地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时,发现部分国家基地体校存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的突击性发展,以及违背青少年后备人才成长规律等问题。青少年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我国在世界体坛表现的重要因素。在新一轮(2017-2020)国家基地认定工作开展之际,探讨制约基地规范化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国家基地评估标准和业余训练工作体系,是促进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各地各级各类业余体校为重要基石的“举国体制”“政府主导”下的“三级训练网”,这种培养模式为我国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需求。在以地方业余体校和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下,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人才质量、培养效益、学训矛盾等问题凸显。

1.1 重视训练过程远甚于规范管理

通过四轮国家基地创建工作,全国各级各类体校向管理要人才、出成绩、见效益的现代化管理的意识增强,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但调查发现,部分国家基地重视训练过程远甚于基地管理规范、制度完善和队伍建设,导致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本高”“效益低”等现象。运动训练常规管理制度的内容简单,可操作性较差。在训练计划审核、训练课监督、教练员业务水平认定、后备人才技术档案录入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制度保障,人才库的部分原始资料和数据缺少整理与保留,对教学、训练大纲和测试的要求不明确,对统计、计算方法的掌握不准确,难以形成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未能实现对运动员选材、训练和参赛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1.2 软件建设相对滞后于硬件建设

全国各级各类体校在国家基地创建中增加投入,修缮或新建场馆,购置训练设备,增添科研设施,硬件投入突显成效,但在人才建设方面却存在诸多短板。

调查发现,部分国家基地的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比相对滞后。有相当一批教练员是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走上教练员岗位的,在岗后接受教练员资质教育的比例不高。虽然教练员队伍以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合理,且有着丰富的训练经历和实践经验,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完成日常训练任务的能力,但是教练员学历偏低、学识水平不高[8]。而从体育院校毕业任职的教练员,虽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综合素质较高,但专项实践能力较弱。个别国家基地体校的领导缺乏对教练员长期培养和“以用为本”的理念。部分教练员在训练规律的把握和研究上不深,受“师傅带徒弟”传统训练模式的影响,训练方法和手段更新不够[9]。尤其是教练员自我学习的能动性不够,科研水平不高,在运动员选材、训练过程与组织参赛等多方面表现为盲目性粗放式管理,对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规律把控能力较差,人才培养的成功率较低。

1.3 后备人才的学训矛盾依然突出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竞技体育日益明显地受到运动员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影响。中国体育事业不仅要出色的大赛成绩,更要长远发展和良性循环,不管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层单位,还是优秀运动队、国家队,都要注重运动员的文化教育[10]。

全国各级各类体校在国家基地创建和整改过程中,加大了与教育部门合作的力度。但是,教育系统的“应试教育”与体育系统的“金牌至上”造成了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两个系统之间较多的制度障碍。学校教育与竞技体育在办学理念、方式和途径上的差异,以致学训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考核激励机制分离,系统间赛制分离,后备人才流动受阻,尚未真正形成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未达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中国家庭独生子女和老龄化的增长,社会、家长、学生的发展取向远离竞技体育领域,造成有志于竞技体育事业的青少年人数急剧下降。即使是有一定体育兴趣的青少年也因为训练挤占学习时间、消耗精力和体力,以及较低成才率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家长也不愿意让学习好的孩子因训练而荒废了学业。因而,现从事竞技体育的青少年人群主要是由那些学习差、家长难管的孩子构成,他们入校时的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普遍存在着个人自控能力差、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等弱点,即便少数进入更高一级训练单位的运动员在退役后成功转型的也是屈指可数。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和科学发展,运动员文化教育是一个重大瓶颈。

1.4 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短视行为

全国各省市开设项目均考虑到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奥运冲金项目,但对于落后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特别是大球类集体项目和水上项目)上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平衡造成项目发展不协调,缺乏长远的且与国际接轨的项目布局和发展战略。

部分国家基地体校早期“专业化”“成人化”训练的问题严重,群体竞争优势和科学监控尚未形成,获得成绩与成本付出不对称,给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带来阻力。全国各级各类体校主要依靠体育部门单独办学,而教育部门没有把体校当成其直管学校一样对待,在学校建设和教学科研等诸多工作缺少具体要求和详尽指导,造成国家基地办学模式单一,教学基础设施陈旧,教育教学质量与普通学校相比有较大差距。一些地方政府和体育部门为了短期的目标和业绩“涸泽而渔”,缺乏针对本土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长远发展规划,单纯地把优势资源配置到一线队伍和外部系统引进人才上,却忽视了内部系统后备人才培养“周期长”“见效慢”的基业。资源共享型的“体教结合”没有固定的管理机构和长效政策作为保障,随着主管领导的更换,管理工作衔接不好而影响长效管理的效果,“体教结合”很难稳固。部分国家基地对运动员思想教育重视不足,忽视了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规律和发展目标,运动员文化成绩和知识水平没有量化标准和具体要求,绝大多数运动员被淘汰,导致国家基地培养后备人才“高投入”“低产出”的现实困境仍然存在。

2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策略

至今,国家基地认定工作已经开展了四轮,被命名为国家基地荣誉称号的各级各类体校的数量比第一轮评估结果增加了一百多所,国家基地的创建工作覆盖全国区域。其中,一些体校在国家基地创建以及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基地”实地统评认定工作专家组的认可,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全国各级各类体校的后备人才培养和国家基地建设等工作提供好的借鉴。

2.1 营造适合后备人才全面发展的环境

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影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各级各类体校可以采用文化长廊、学习一角和国旗下的演讲等方式,或充分利用图书馆、餐厅、走廊、训练场等空间张贴一些名言警句等手段,还可以安排运动员拍摄一部励志短片、创办一份宣传画报、布置一个冠军榜、光荣栏和荣誉展厅等,而部分体校开设人文素质讲堂,达到营造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之效。

提高训练质量是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培养和输送高水平运动员是衡量国家基地“办学”“办训”“办赛”水平高低的标准,是国家基地体校“立校”生存之本。各地各体校都应坚持以输送为宗旨、运动员竞技成绩为导向,以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为基层业余体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制定阶段性训练质量考核标准,强化学生全面成长过程的管理,“选好苗”“育好才”,进而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2.2 提高科学化训练和系统化管理水平

实现训练的科学化是规范化管理的核心目的,对运动队成本核算的管理科学化是重要问题之一。所谓科学训练,是指以科学理论与科学原理为指导,在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成果,采用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化控制,以最小代价取得最佳训练效果和创造最优异运动成绩的过程[11]。在违反科学规律的理念下,管理措施越强硬,结果就会越混乱。各级各类体校应当遵循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关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特殊性,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年龄运动员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

业余训练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基础工程,其成败取决于其系统与否。各级各类体校应当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做好选材、育才的基础训练工作[12],必须树立长远规划、科学训练和系统管理的思想,坚持把教练员的行为规范及其训练计划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作为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抓。

2.3 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与协调发展

竞技体育队伍的文化素质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13]。全国各级各类体校应把教练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人才队伍建设齐抓并举,注重“训练、科研、管理”一体化建设;有计划地对年轻教练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其尽快成长起来担负重任;根据实际需要,外聘高水平专职教练员,保证训练效果。教练员要具备科学与经验相结合的选材意识,对重点运动员进行长期监控,抓好训练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与评价,注重提高单位时间的训练效益。在教练员的职称评定中,不仅以比赛成绩和输送情况作为考量标准,还要从训练、科研、管理等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衡量,进一步完善考评和奖惩机制,做到考核科学、全面,奖励及时、合理。

在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科研、管理人才,以及添置新的科研仪器的同时,加强科研、管理人员与教练员的协作。训练管理人员要熟悉本校所有项目,构建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团队,研究运动项目特征和训练竞赛规律,合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训练进行科学监控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以免训练和竞赛工作发生更大的偏差,积极推动学校文化教学和训练竞赛等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

2.4 深化人才交流市场规范与机制改革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市场相对不完善,“长周期”“高投入”“低成才率”的培养成本影响了培养单位的积极性。因此,应尽快建立起规范的竞技体育人才交流市场,形成后备人才的良性流动[14],深化后备人才培养与训练机制改革,加强高水平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开发和完善全国范围的人才信息共享的网络系统平台,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水平。完善体育系统与高校、中学、小学联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体教结合”模式,充分利用各类(体育运动职业技术)院校优越的教育资源和体育资源,积极探索体育系统、普通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多元化培养人才模式,深化优秀运动员招生体制改革。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合理安排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在训练过程中,要严格管理,注重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宏观管理与微观调控相结合,要制订多年的训练计划和培养目标,坚决反对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不负责任的错误行为[15]。

以备战2020年奥运会为新的契机,加强制度创新,完善管理体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鼓励人才合理流动,规范人才交流市场。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力量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社会力量是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政府力量以外有效的补充力量[16]。各级各类体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应与社会力量建立互动合作的关系,协力做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拓展后备人才的升学和就业渠道,充分调动教练员、运动员和家长的积极性;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后备人才到各类优势项目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培训;抓好现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统筹安排青少年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完善人才培养需求监测、动态调整和联动机制,建立全面规划和系统培养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各区域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3 结 语

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是指对竞技体育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的人员现实及潜在禀赋的总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是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而青少年是竞技体育发展的生力军。全国各基地体校培养的运动员在近四个奥运周期的国际大赛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彰显了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结合的硕果,证明了我国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基地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部分国家基地在建设进程中仍然存在重视训练过程却忽视了管理规范、硬件和软件配比不平衡、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化和长远目标缺失等问题。全国各级各类体校应总结经验教训和做好整改工作,积极营造适合后备人才全面发展的环境,探索后备人才信息和资源配置最优化,加强各类人才队伍的规范化建设与协调发展,深化人才交流市场规范与机制改革,努力构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的选拔、训练和管理体系,进而有效推动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1] 中国政府创新网.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EB/OL]. http://www.chinainnovations.org/Item.aspx?id=31754,2011-07-03.

[2] 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 关于印发《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的通知 [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 n33193/n33208/n1581724/n158154/2748372.html,2012-03-26.

[3] 国家体育总局命名211 所体育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竞字[2005]18号文件[J].少年体育训练,2005(02):3~5.

[4] 关于命名北京什刹海等310 所体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决定——国家体育总局体竞字[2009]12号文件[J].少年体育训练,2009(01):4~6.

[5]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总局青少司关于“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3-2016)”命名公示的通知[EB/OL]. http://www. sport.gov.cn/n16/n1251450/n1251465/ n1252727/ n1252890/3981884. html,2013-04-03.

[6]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总局青少司关于命名“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公示的通知[EB/OL]. http://www.sport.gov.cn/ n323/n10516/c788873/content.html,2017-02-15.

[7] 国家体育总局. 第28/29/30/31届奥运会[EB/OL]. http://www.sport.gov.cn/n318/n360/ n418/index.html,2004-09-16/ 2008-09-08/2014-02-28/2017-02-20.

[8] 张 健,江海林,熊 焰,等.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规范化建设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2(09):41~44.

[9] 张 健,江海林,熊 焰,等.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1):139~144.

[10] 中国青年报. 蔡振华警告地方队切勿耽误文化课——培养青少年球员绝不能只顾竞技成绩[EB/OL]. http://zqb.cyol.com/ content/2008-11/26/ content_2446516.htm,2008-11-26.

[11] 徐本力. 专项理论到运动训练科学——兼论运动训练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趋向[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06):721~726.

[12] 刘 鹏,袁贵仁.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15号]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Z/OL]. 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12/ content_2106866.htm,2011-09-02.

[13] 杨春艳. 试探体育强国建设[J]. 体育文化导刊,2011(02):5~7.

[14] 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 后奥运时期“体教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1152/ n2523/n377568/n377613/n377733/1651071.html,2010-09-06.

[15] 王保成,周志雄,王 川,等. 北京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体育科学,2005,25(07):9~15.

[16] 杨蒙蒙,吴贻刚.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政府与社会力量互动关系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3):74~77.

The Qu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National High Level Sports Reserve Tal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ZHANG Jian1, XIONG Yan2, CHEN li3

1.Sports department,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China; 2.P.E. College,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3. Sports school of Wuxi, Wuxi Jiangsu, 214072, China.

The national high level sports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for our countr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consulting interview,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four evaluations of the base, therefore points out that the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high level sports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To explore the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Constructing the backup of the talents base team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systemat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talent train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e the high level sports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etitive sports;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Personnel training;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808.18

A

1007―6891(2019)01―0014―04

10.13932/j.cnki.sctykx.2019.01.04

2018-12-01

2018-12-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系统科学视域下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项目批评号:14YJA890019)系列成果。

猜你喜欢

体校高水平后备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