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瘤胃臌气诊治方法及体会
2019-08-15杨超
杨 超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畜牧兽医局,甘肃徽县 742300)
瘤胃臌气主要因采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引起瘤胃臌胀导致膈与胸腔脏器受到压迫,呼吸与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窒息现象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春秋季节。
1 病例
病例1:2018年5月3日,在徽县虞关***家,一头黄牛放牧回来后,牛出现了异常现象,呼吸急促,困难,左腹部明显臌胀,高出脊背,病牛不断发出啃声。
1.1 诊断方法
1.1.1 视诊:左腹部明显膨大,病牛呼吸困难,第3眼睑外露。
1.1.2 问诊:病牛在放牧时,采食了大量苜蓿。
1.1.3 叩诊:在左腹部臌胀部位,用力叩诊呈鼓音。
1.1.4 听诊:瘤胃蠕动音初期4~5次/min,后期1~2次/min。
1.2 初诊
根据视、问、叩、听等一般诊断结果,可确诊本病为瘤胃臌气。
1.3 治疗
原则是穿刺放气,降低腹压,缓解呼吸困难。
1.3.1 瘤胃穿刺放气:取16号针头进行放气,部位选在臌胀最高点,穿刺后只有少量气体吹出,针孔就被阻塞,无法再放出气体。
1.3.2 插入胃管:将胃管沿咽、食道缓慢送进瘤胃后,只有少量气体从胃管吹出,然后,灌服了1000ml石蜡油,大约十分钟左右,再一次插入胃管,这时便有大量气体从胃管吹出,臌胀不再明显,病牛呼吸开始平稳。
1.3.3 输液
确诊:泡沫性瘤胃臌气,该牛愈后良好。
病例2:2018年7月2日晚上,在徽县嘉陵镇***家,一头小黄牛突然发病,病牛卧地不起,腹部明显臌胀,呼吸困难,呈现张口呼吸,四肢乱动呈游泳状。
2 诊断与治疗
2.1 诊断方法
2.1.1 视诊
病牛腹部明显臌胀,尤其左侧明显。
2.1.2 叩诊
左腹部呈现鼓音,腹壁弹性增强。
2.2 初步诊断
瘤胃臌气。
2.3 治疗
2.3.1 瘤胃穿刺放气:在左侧突出明显的部位,取20号针头刺入瘤胃内,气体排出畅通;动物表现安静,呼吸开始平稳。
2.3.2 灌药取1000ml石蜡油经口腔投入瘤胃,以防止瘤胃内容物二次发酵产气。
2.3.3 中药疗法:大黄、芒硝、枳壳、枳实各70 g,木香、青皮、陈皮、木通、槟榔各50 g,黄芩、莪术各40 g,甘草20 g,水煎候温,一次灌服。或用大黄50 g,芒硝50 g,枳壳35 g,槟榔45 g,厚朴40 g,枳实40 g,甘草20 g,水煎候温,一次灌服。
讨论;以上所述两个病例,同样都是瘤胃臌气。病例1属泡沫性瘤胃臌气,病例2属单纯性瘤胃臌气。两个病例最大区别是瘤胃穿刺是否能放出气体,泡沫性瘤胃臌气放气不顺畅,一般容易复发,非泡沫性瘤胃臌气放气顺畅,一般很少复发。
3 体会
(1)导致本病发生主要原因是采食容易发酵饲料,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发酵,产气,引起瘤胃膨胀,导致本病发生。
(2)瘤胃膨气一旦发生,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应想到放气,降低腹压,再在配合一般疗治疗。
(3)要是继发因素引起的瘤胃膨气,应先除去诱发因素,如食道阻塞引起的瘤胃膨气,必须先除去阻塞物,否则治愈率很低。
(4)对泡沫性的瘤胃膨气,在治疗时首先要用消沫药,再进行放气。
(5)豆科牧草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和皂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皂素能在草食动物瘤胃中形成大量的泡沫,幼嫩牧草的根、茎秆、叶片和花中都有存在,是造成反刍动物瘤胃臌胀的病因之一。二是幼嫩豆科青牧草紫花苜蓿在牛瘤胃内发酵后,急速生成挥发性低级脂肪酸及乳酸,瘤胃内pH值降至5~6,呈酸性状态,从而抑制瘤胃蠕动及嗳气,阻碍牛瘤胃中二氧化碳、CH4等气体的排出,是造成瘤胃臌气的直接原因。
(6)合理搭配青、豆、干牧草,不单一过量饲喂幼嫩豆科青牧草,可以避免本病的发生。
(7)病牛消胀后,应及时给予健胃及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以促进瘤胃机能的恢复。
4 治疗建议
(1)在放牧时,应尽量限制牛采食易发酵饲料(如开花的苜蓿、带露水草、带霜的青饲料及玉米幼苗等)。
(2)经常放牧牧民,建议随身携带针头,一担发生本病后,应立即放气,降低腹压,再采取一般措施。
(3)发生严重情况时,应及时请专业兽医进行医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