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8-15陈小娟
赖 平,陈小娟*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 402260)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不断加深,医疗行业越来越注重患者获得感的提升及员工的成长,积极引进各种管理模式,以促进护患和谐发展[1],提升员工素养。我院在实施6s管理模式后,护理管理得到较大改善。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根据我院护理部门实施6s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的不同科室进行分组, 2组患者均抽取于2018年3月~2018年9月,观察组在已成熟实行6s管理模式的本部院区科室内抽取,对照组在分部院区既往管理模式下的科室(科室类别相似)内抽取。观察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6.00±13.25)岁;对照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45.31±12.30)岁。2组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排除意识障碍、老年痴呆、病情危重者及不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者。
甲组大专57人,本科10人;护师及以上30人,护士37人。乙组大专56人,本科11人;护师及以上28人,护士39人。
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对比差异P>0.05,甲组、乙组护理人员学历、职称比较差异不大。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抽取的患者均为排除意识障碍、老年痴呆、病情危重以及不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同一时间段拟出院患者;甲组和乙组护理人员为相应观察组与对照组所在科室的护理人员,分别对其进行相应问卷调查。
1.3 观察指标
以本院自制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入院指导、健康宣教、服务态度、生活护理、安全管理及病区环境,每项满分50分、总分3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
对甲组、乙组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包括仪容仪表、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职业满意等内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评价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达所有数据,用t检验,以P值小于0.05时说明对比有意义。
2 结 果
2.1 病员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8.88±1.17)分,对照组则为(90.29±4.22)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2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比
在研究结束时进行甲、乙组护理人员的素养评价,甲组的综合素养评分为(97.01±1.54)分,乙组(88.84±3.41)分。甲组综合素质高于乙组,P<0.05。
3 讨 论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及信息化社会的加深,各行各业均在寻求最合适、最有效益的管理模式,以提升管理效益,节省人力资源的消耗,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
我院既往的护理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变化及临床需要,存在较多的问题,总结如下:(1)公共区域物品摆放不合理;病区卫生环境不达标;护士值班室凌乱。环境舒适度差。(2)护士站及治疗室内物品、药品放置不规范,使用不便。管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3)病区整体环境管理差,工作效率低。(4)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精气神不足。(5)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我院护理部对既往护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合6S管理内涵推进相关工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前期工作。成立6s护理管理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外请专家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6S管理培训,强化认识,提升工作主动性;制定实施方案、考评标准等,经积极动员后,2017年8月在本部院区各科室全面开展6s管理活动[2]。(2)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明确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各步骤的具体做法及要求,重点明确了相关物品定置管理、视觉管理、目视管理的具体要求。(3)强化着装管理。按照着装规范要求,在每天晨会、各时间节点的交接班时相互检查[3]。(4)全面协调推进。护理部牵头,组织设备科、药学部等召开多部门协调会,明确病区物品定点放置的相关规范要求,确保高效便捷的取用。(5)强化督导工作。制定了考评标准,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召开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督促整改落实。(6)加强激励。每月开展6S管理评比,从优质护理基金中提取6S奖励基金。
本文中,我院本部院区各科室通过一系列的6S管理深化改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既往护理模式管理下的科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护理部门通过实施6S管理,规范了办公区域、值班区域等的物品放置及管理,有效改善了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病区整体环境得以改善,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对环境卫生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得以提高,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环境干净整洁,物品放置有序,仪器管理规范,消除了安全隐患,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断完善礼仪规范、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及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护理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改善护患沟通平台,加深护患交流的深度,患者获得感增强,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学习更加主动,将技术、服务、品质与成长有机融合,提升了综合素养;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了护理团队乃至医院的形象,丰富了护理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