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新生儿乳糜胸患儿的护理体会
2019-08-15张娜
张 娜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381)
1 乳糜胸的诊治
1.1 乳糜胸的分类
新生儿乳糜胸类型较多,临床可根据患儿发病原因将其分为四大类:先天性乳糜胸;栓塞性乳糜胸;创伤性乳糜胸;自发性乳糜胸。根据患儿乳糜样胸水脂肪含量也可分为两类:真性乳糜胸:脂肪≥4g/L;假性乳糜胸:脂肪<4g/L。
1.2 诊断
该病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胸腔穿刺液检查诊断,通过胸X线检查、B超检查、淋巴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了解胸腔积液、病灶定位及定量、确定胸导管异常部位,辅助疾病诊治。乳糜胸诊断中胸腔穿刺液检测仍具有其他方式无法取代的价值,多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在穿刺液检测中可根据其性状、颜色、镜检等结果进行诊断。
1.3 治疗
目前治疗新生儿乳糜胸主要以患儿实施病因出发实施治疗,保守治疗是首选方式,常实施胸腔穿刺引流及对症治疗,必要时可实施手术治疗,但绝大多数新生儿实施保守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效果[1]。
2 病历介绍
患儿郭树澎,男,27天,2018/07/31下午入院,入院时家长主诉患儿持续咳嗽、鼻腔堵塞3d。入院常规检查:体温(T)36.5℃,脉搏(P)152次/min,呼吸频率(RR)40次/min,收缩压/舒张压67/34mmHg。患儿入院时神志清晰,精神尚可,鼻腔轻微堵塞,检查鼻腔略堵塞,但吸痰管可正常通过,双肺存在明显痰鸣音、呼吸音粗。
患儿呼吸异常,立即给予患儿呼吸道管理,清理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并给患者抗感染治疗(阿奇霉素+拉氧头孢钠)免疫调节治疗(丙种球蛋白)、 祛痰治疗(雾化吸入氨溴索),并实施激光理疗控炎症,针对患儿实际身体状况进行营养支持、对症处理。住院后第3天,患儿突发气促、喘息症状,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予吸氧,甲强龙静点减轻炎症反应,行胸腔闭式引流引出乳糜样液体约150ml。据胸腔闭式引流引出的乳糜样液体,胸腹MRI示乳糜池扩张伴周围少量渗出,符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改变,患儿右肺叶可见炎性实变,右胸腔内发现积液,立即实施胸水检测,取1.5ml胸水,色黄,浑浊,检测结果显示蛋白阳性,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均较高,以单核细胞为主,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正常值,综合诊断确诊为乳糜胸。随后立即对患儿禁食处理,通过静脉营养支持和用药改善内平衡。加强伤口护理、定期外科换药等对症治疗。第5天予拉氧头孢钠联合青霉素G抗感染治疗。第9天,采取脂肪乳支持维持热卡量。第17天,胸腔引流液<20mL/24h,复查胸片,病灶明显缩小,患者病情稳定,开始进行糖水喂养。第18天,予深度水解配方奶试喂养。第19天,患儿胸腔积液引流量>30ml乳白色液体,再次禁食,静脉补液。住院第21天,予O型洗涤红细胞80ml输注纠正贫血。住院第34天,胸腔闭式引流24小时可见约3ml黄色液体,复查肺CT好转,但可见右肺少量气胸,予糖水喂养,行胸腔穿刺抽出少量气体。住院35天,予深度水解配方奶试喂养并逐渐长量。住院第41天实施胸腔引流管闭管,24h后再次复查胸片,显示患儿胸腔积液基本消失,对患儿实施外科会诊,确定可将引流管拔除,拔管后患儿病情稳定,恢复良好,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3 护 理
3.1 气体交换受损,呼吸道护理
3.1.1 患儿存在呼吸异常状况,治疗中需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按医嘱对患儿实施吸痰,但吸痰中需严格规范操作,预防气道损伤及感染。实施吸痰时可对患儿进行加压给氧或高浓度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5%[2]。吸痰中严格控制时间及强度,两次吸痰操作需维持一定时间间隔(3min以上为宜),避免患儿气道损伤。
3.1.2 合理用氧:根据患儿血氧饱和度调节吸氧浓度(不超过4L/min),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6%~93%。每班要对吸氧浓度进行监测,q6h监测经皮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及时评估患儿病情,明确吸氧效果,调整吸氧方案。
3.1.3 引流护理:患儿需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对引流管进行胶布交叉固定,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3]。治疗期间可对患儿实施保护性约束,出现哭闹及时使用奶嘴安抚,预防脱管。在患儿床头做好警示标识,对不同管路采取不同颜色标识标记,方便管理。引流期间需严密监测患儿引流量、颜色等,每天严格记录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状况及时上报。
3.2 营养护理
患儿禁食期间或喂养不足需要静脉补液时,应遵医嘱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保证患儿的生理需求。遵嘱调节输液速度,严格控制输液剂量,预防输液不良反应。
3.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动作轻柔,所有操作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按时给患儿做抚触,对患儿全身进行轻轻抚摸,并可配合在患儿耳边轻声言语安抚。
4 护理体会
由于新生儿乳糜胸比较少见,接受此类病人时首先我们应明确诊断,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了解到此病除了引流乳糜液外禁食是关键,进食可使乳糜液产生量增多,不利于胸导管的闭合,因此我们在遵嘱予以试喂养的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及乳糜液的引流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然而我们在给予患儿积极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应及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缓解家属的不安情绪,给予讲解及安抚,做到真正的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