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2019-08-15曾晓燕
曾晓燕
(淮安市中医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消毒供应室与临床各科室具有紧密联系,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以及公共卫生状况,因此需要十分重视消毒供应室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提升,加强对工作情况的检查,进行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1]。消毒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但总体可归为两大因素,即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因素以及工作性质客观因素。为了保证消毒供应中心供应的各类医疗器械设备、无菌物品达到无菌供应要求,避免造成职业损伤以及对其他医护人员、患者的安全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对其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医护人员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5-50岁,平均(37.9±4.6)岁。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情况。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通过抽查的方法定期进行消毒供应室房间、环境监测、器械处理流程、清洗操作、物品包装、个人防护措施达标率的统计,分析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对策。
1.2.2 消毒供应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消毒供应室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主要可分为如下两大类:
1.2.2.1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即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方面的因素。由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通常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院感知识了解认识不足,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懈怠心理,具体表现为不严格遵守各项工作流程、规范,实习时由于对医院感染标准掌握不牢,认识欠缺,导致正式开展工作时仍然没有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工作责任感,在进行污染物品再接收时,不严格进行初消情况的检查,不严格遵守落实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2]。另外在个人安全防护措施方面不注意严格遵守制度,使得对自身也容易造成职业损害。
1.2.2.2 客观因素
由于毒消毒供应室工作性质特殊,接触的都是被污染的各类医疗器械设备、耗材、物品等。临床科室接收的患者复杂多样,并且很多患者还患有传染性疾病,如果在消毒供应中心没能做好清洁消毒灭菌工作,重新将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设备、物品等分发出去的时候,便会极大增加临床科室工作人员以及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3]。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侵入性诊断的方式不断增多,若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没有对感染途径进行良好的预防控制,会使此类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大大升高,不但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这不利于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甚至会对正常医疗秩序产生干扰。另外医护人员接触没有严格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设备、物品,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职业损害。
1.3 统计学方法
进行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数据均用(%)表示,x2检验,P<0.05视为进行对比的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统计,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改善前后,消毒供应室房间达标率分别为88.0%、96.0%,环境监测达标率分别为81.0%、89.0%,器械处理流程达标率分别为83.0%、95.0%,清洗操作达标率分别为85.0%、97.0%,物品包装达标率分别为92.0%、100.0%,个人防护措施达标率分别为93.0%、100.0%。经过对比,以上各项指标实施护理工作改进措施前后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统计系意义(P<0.05)。
3 讨 论
通过分析消毒供应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工作质量的改进,从而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自身以及患者、其他相关医护人员的安全。
3.1 加强进行质量监管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安全,是最容易引发院内感染的部门。而要想提升工作质量,首先应当在管理方面加强重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制度、流程,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环节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指导改正,以使消毒工作室工作不断完善。另外需要加强对各个工作环节以及灭菌物品的质量监控,严格进行无菌管理。
3.2 提升工作人员防护意识
受到消毒供应室工作性质的影响,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损害发生风险。为此,一定要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如果工作不当可能对自身造成的不良损害,从而从思想上加强重视,自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3 加强工作人员专业培训
应当定期组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尤其是各种新型医疗设备使用的不断增加,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培训,以保证各类新型设备的消毒灭菌质量可以达标。而对于新上岗工作人员,应当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保证工作人员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