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工匠精神,用细节呈现玉雕价值

2019-08-15宋海涛

天工 2019年7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玉雕工匠

文 宋海涛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浮躁、敷衍之风的流行。工艺美术领域也是如此,笔者从事玉雕行业几十年,对此深有体会。由于玉雕厂都是计件工资,工人们每天都在想着快干、多干,以便多领一份工钱,对产品设计、雕刻工艺的关注程度越来越低,也导致整个行业形成了求快而不求好的通病。

在此背景下,政府提倡“工匠精神”,不得不说,是玉雕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一盏指路明灯,笔者学习了相关政策资料,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别浅谈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工匠精神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至此,“工匠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均有体现。

工匠精神有四重内涵:敬业、精益、创新与专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中国制造”不断发展的精神源泉,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工匠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玉雕行业与“工匠精神”有着与生俱来的内在一致性。玉雕是一门精细活,注重对细节的把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曾在中国古代玉雕行业的传承中发挥了巨大的正面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成为许多所谓“玉雕大师”的唯一追求,粗制滥造的玉器充斥着市场。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对于复兴中国玉雕艺术,培养有情怀、有担当的玉雕艺人至关重要。

二、当代工匠精神的缺失

市场化与机器、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带来了玉雕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慵懒、浮躁风气的泛滥,精工制作的工匠精神在许多当代玉雕艺人身上逐渐消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产品同质化日益明显,模仿成风

中国玉雕文化历史悠久,佳作辈出,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玉雕佳品,这些历史积淀成就了经典,也导致了当今玉雕行业某种程度的“不思进取”。

近年来,仿古玉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玉雕行业的发展。但在艺术多元化的当代,很多玉雕家依然把仿古器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未免有固步不前的嫌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即许多人怯于创新,原创能力不足,无论是技法还是构思,都不能达到比拟古人、前辈的水平,于是只能“邯郸学步”,将生硬地仿古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生产出一批又一批风格相似、特点不鲜明的作品,每一件作品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二)重数量轻质量,滥用机器导致玉雕成品泛滥

古代,玉雕主要为达官贵人、皇家的把玩之物,社会需求量小,且制作周期长,玉雕匠人有充足的时间构思、加工。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社会大众对玉雕的需求也日益扩大,机器生产使得批量化制作成为可能。数量与质量是一对矛盾体,对数量的过度追求,必然是以不同程度的粗制滥造为代价,在商业利益面前,能守住“工匠精神”这一底线的人越来越少。

玉雕行业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旦玉雕艺人在圈子里小有名气,或者是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便会引入工厂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聘用专业的设计师负责绘画,再交由专业的打磨和抛光工人加工成品。如此流水线般的生产方式,让玉石褪了去天然灵气,成为纯粹的商品、工艺品,艺术品位越来越低。

三、工匠精神对玉雕工作的要求

面对以上这些不利的市场状况,身为玉雕艺人,必须有所思考、改观。笔者坚信,唯有脚踏实地地践行工匠精神,才是玉雕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下从工匠精神四重要求的角度,分析一名有使命感的玉雕家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敬业

敬业是一种职业精神状态,作为玉雕从业者,要对玉雕事业有着发自内心的敬畏和热爱,全身心投入,将其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尽职尽责。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各行各业都需要敬业精神,玉雕等工艺美术行业尤其如此,真正优秀的雕刻作品,必定源于发自内心的热爱。

(二)精益

精益求精是作为一名手工匠人的基本素养,《大学》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记载,最早就运用于玉雕行业。作为玉雕从业者,对每件作品、每道工序都应做到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在细节处体现自己的“真功夫”。

(三)专注

专注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要成为艺术家,都必须具备一种执着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技艺,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苦心磨炼,不断积累优势,而不能朝秦暮楚,一有挫折就想着改行。

(四)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工匠精神”更多强调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玉雕作品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以及人生价值。

《富贵花开》

《富贵人家》

《人生如意》

四、在工作中实践工匠精神的方法

实践层面,如何才能更好地落实工匠精神,实现玉雕技艺的飞跃?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职业蓝图,制订工作计划,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学习、总结先人经验,提升自己的艺术、学术素养,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与艺术风格。要避免急功近利的错误思维,注重经验的积累,厚积薄发,使作品达到更高的艺术审美品味和经济价值。

其次,还应精益求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维固然无可厚非,但艺术价值决定着玉雕行业的生存空间。只有把工匠精神贯穿于玉雕选料、设计、制作过程的始终,以追求完美与极致为目的,精益求精,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在玉雕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玉雕工匠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90后大工匠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玉雕青松献祖国
工匠神形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光影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