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3D打印技术的A G V智能车研制

2019-08-15施勇猛

装备制造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循迹树莓小车

施勇猛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362700)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AGV小车已经成为了现代物流的关键设备。利用3D打印技术的快捷与便利,可以实现AGV小车的快速制造,节约成本与时间。通过将3D打印部件与树莓派、传感器模块等智能硬件进行结合,构造具有循迹行驶、自动避障功能的AGV小车。

1 总体设计

1.1 小车的组成

本项目所设计小车由3D打印车身、主控制器、电机驱动板、循迹模块、红外避障模块、电池组成,通过良好的三维设计及3D打印制造,将所有零件系统性的整合在一起,构造成一辆完整的AGV智能车。该智能车由四个直流电机(TT马达)驱动的四个车轮托载底盘,在底盘上面装配3D打印的车身部件,主控制器、电机驱动板装在车身与底盘之间,循迹模块和红外避障模块安装在车头。

1.2 行驶控制过程

将各个部件安装好之后,利用主控制器(3B型树莓派)里的python软件编辑程序控制电机驱动板,驱动板的L298N驱动芯片可驱动四个直流电机,控制小车的走向与速度;驱动板上有多个传感器模块接口,选择其中的接口连接循迹模块和红外避障模块,分别采集黑色轨迹线信号和障碍物距离信号,将电信号传输回主控制器,让python程序进行轨迹判断和距离判断,自动反馈信号给驱动板,调整直流电机的运转,并利用各轮差速进行小车转向,实现小车沿黑色轨迹线自动行驶、遇障碍物自动启停避障的功能。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设计

2 机械结构设计

2.1 车身结构

车身结构包括车壳、底盘、直流电机、车轮,如图2所示为车身结构的三维模型设计装配和分解图,所使用的设计软件为creo5.0。该车身结构的设计以简约为基本原则,以便于安装、拆卸载货装置,有利于载送小型货物。从分解图中可以看到,四个车轮装在四个直流电机上,四个电机装在底盘上,底盘与车壳可分离,且可根据智能硬件的大小及安装位置在底盘上打孔,为小车进一步的装配打下基础。

图2 车身结构

2.2 3D打印车壳

车壳是AGV小车的最大结构,也是最重的结构。3D打印技术,学名为“快速成型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本项目利用FDM型3D打印机打印,获得的PLA材质车壳具有轻量、坚固、一体成型的特点,可完美契合小车其他部件,如图3所示。

图3 车壳3D打印实物

3 电控系统设计

3.1 主控制器

采用3代B型树莓派为主控制器,它是一款基于ARM的微型电脑主板,虽然只有名片大小,但拥有PC的所有基本功能,只需接通电视机和键盘,就能执行如文档处理、程序编辑、硬件控制等诸多功能。3B型树莓派性能强大,搭载1.2 GHz的64位四核处理器,1 GB内存,内置无线Wi-Fi模块,方便联网。

设置树莓派的步骤:将树莓派连接显示器、鼠标、键盘、网线,把已经录入linux系统的SD卡插入树莓派,打开树莓派电源,进行系统安装;安装完系统后,进行无线设置,开通VNC、SSH连接和无线热点;接着安装python软件,配置ip地址及编程环境。设置好树莓派系统后,用笔记本连接树莓派无线热点,登陆树莓派系统。

3.2 电机驱动板

采用L298N为电机驱动芯片的电机驱动板。L298N是一种含有双H桥高电压、大电流电机驱动芯片。主要特点是:工作电压高,最高工作电压可达46 V;输出电流大,瞬间峰值电流可达3 A,持续工作电流为2 A,额定功率25 W。通过该驱动芯片驱动4台直流电机,其中左右两侧的电机各自两两并联,且提供PWM使能信号,控制小车的走向与速度。小车运动逻辑如表1所示。

表1 小车运动逻辑

3.3 循迹模块

采用HJ-IR1循迹模块。该模块的红外发射二极管不断发射红外线,放射出的红外线经过物体表面反射后被接受管接收,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过电压比较芯片进行信号比较和放大,然后输出低电平信号,当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信号时,模块则默认输出高电平信号。黑色和白色对红外线的反射强度不同,循迹模块分别输出高低电平信号给树莓派,树莓派里的python程序通过分析判断,反馈信号给驱动板,控制左右侧电机的运转,从而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实现循迹功能。

3.4 红外避障模块

采用HJ-IR2红外避障模块。红外发射二极管不断发射红外线,当红外接收器没有接收到信号时,模块默认输出高电平信号;当放射出的红外线被物体反射,被红外接收器接收时,并输出低电平信号。主控制器(树莓派)检测到返回的高低电平信号,通过python程序分析判断,输出信号给驱动板,控制电机的运转,实现遇障碍物小车自动启动停止的功能。

3.5 电池

电池采用双节的18650电池,单节电量2200 mAh,电压3.7 V,具有容量大、稳定性强、经久耐用的特点。

4 程序系统设计

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程序,程序流程为:程序初始化后,进入双线线程,一线为循迹运行程序,另一线为避障程序。避障程序通过反馈回的高低电平信号判断是否遇到障碍物,遇到则输出flag=0标志位,并停止小车运行;没遇到则输出flag=1标志位,并隔一段时间重新判断。循迹运行程序首先判断flag标志位的现状,如果flag=0则停止小车运行;如果flag=1则接着判断小车是否压到黑线(循迹线):压线,则调整小车使其左转或右转;未压线,则正常直线行驶。最后,检测控制人员是否有发送终止指令给小车,有,则结束python程序;没有,则重新进入双线线程,开始新一轮程序运行。总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总程序流程

5 实物展示

5.1 A G V智能车外观

循迹模块安装在小车底盘下面,跟红外线避障模块一起安装在车头,树莓派和电机驱动板一起固定在小车底盘上,电池的位置在小车车尾,未装上车壳时小车外观如图5所示。装上车壳后外观如图6所示,红外避障模块伸出车壳,其余大部分硬件被车壳包住。

图5 未装车壳外观

图6 小车整体外观

5.2 系统功能调试

如图7所示,在地板上贴黑色电工胶布作为小车循迹线,并要求循迹线不能有急弯出现,以免小车冲出跑道。经过测试,小车能够实现按照黑色轨迹线循迹行进的功能,且当在循迹线任意一处放置障碍板,小车能够实现避障停驶功能。有需要取货(运货)的人员,提前在黑色线上设置障碍板,红外避障模块检测到障碍物,反馈回树莓派,控制小车停下,取走(放置)货物并撤掉障碍板,小车继续前进,如此反复,完成运送货物流程。

图7 系统功能调试

6 总结

本文结合3D打印技术及智能硬件研制了一款AGV智能车,良好的车身结构完美契合小车零件,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减轻了重量。通过编辑程序,实现小车沿黑色轨迹线循迹、遇障碍板自动避障的功能,整个过程完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工操作,可以用于厂内货物运送。该设计拆装方便、用处广泛、价格低廉,具有很大的实用及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循迹树莓小车
基于DFT算法的电力巡检无人机循迹检测系统设计
山间“小精灵”
——树莓
大车拉小车
自制小车来比赛
基于树莓派的骑行智能头盔设计
浅谈基于机器视觉和姿态检测的循迹智能车
刘老师想开小车
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树莓派的远程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智能差分循迹小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