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特点分析

2019-08-15王和平

医药前沿 2019年19期
关键词:腰段融合术后路

王和平

(第二师焉耆医院 新疆 焉耆 841100)

骨折的好发部位就是脊柱胸腰段,发生骨折的特点主要是脊柱中段受累,一旦在遭受轴向用力作用的时候,其椎体就会发生爆炸性裂开[1]。目前临床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患者在治疗后,其伤锥高度会有一定恢复,而且椎管也可以得到间接减压,但是在远期疗效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椎体高度丢失或者是后凸畸形等等[2]。为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治疗方式在治疗此类患者上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行脊柱腰椎段骨折患者62 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20~60岁,平均40.1±1.3岁。共包括21例发生交通事故伤的患者,30例发生高处坠落伤的患者,11例发生砸伤的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麻,随后让其保持俯卧位,采用伤锥处作为中心,以后正中线作为切口,暴露出患者的伤锥处和上下锥处,解剖方法选择Weinstein解剖定位法,将横切面角保持在5°~15°,将矢状角保持为0°。随后进行探测,探测时选用椎弓根针,并且保证钻孔位于椎弓根四周骨壁之中,才能够将椎弓根针植入。然后进行椎弓根螺丝钉系统内固定,按照进针点的常规位置,把钉钉入骨折椎和正常椎之间。综合考虑患者椎管的狭窄程度,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是否要进行减压,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并根据患者的椎体受损程度来进行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最后反复的用生理盐水来冲洗伤口,并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等的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下来,方便予以对比分析,并记录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对比

本次选用的62例患者在经过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以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楔变指数发生明显的提高,后凸Cobb角也发生了明显的降低,治疗前后患者机体的各项指标显示差异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

表 6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表 6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椎体前缘高度 椎体后缘高度 后凸Cobb角(°)楔变指数(d)治疗后 82.2±16.8 87.7±7.9 3.7±1.3 83.5±17.4治疗前 38.4±15.6 80.1±7.6 26.4±4.8 57.4±11.1 P <0.05 <0.05 <0.05 <0.05

2.2 患者并发症表现情况

经治疗后,仅有两例发生断钉,其并发症发生率是3.23%,在后期更换螺钉后,其恢复情况较好,而且未发生严重功能障碍。

3.讨论

临床关于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的发病率一直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升高,因此在选用手术方法时,那些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压、保持患者脊柱的稳定的方法都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以解决患者的腰椎不稳情况,而且对疼痛的运动方向也有一定阻止作用,所以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4]。本次在采用内固定融合术以后,患者的后凸Cobb角以及椎体前后缘高度都发生了显著改善,跟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这表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伤锥高度的,而且对后凸畸形也有一定矫正作用,运用椎弓根固定,其效果可靠,且能维持脊柱生理弯曲。虽然脊柱手术易引起并发症,但操作技术一直在熟练,因此部分并发症完全可得到预防。本次有2例发生并发症,这就提示医师要熟练应用进钉方向的角度,并在手术过程中应用C型臂X光机,以便达到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其伤锥矢状面曲度可显著得到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腰段融合术后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小茴香热敷治疗腰段脊柱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