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干预抗菌用药的效果观察
2019-08-15彭丽华
彭丽华
(西部战区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临床中将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称之为抗菌药物,其中包含各种抗生素、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等合成药物。其经过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培养而成,或是经过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全部化合物合成而来。该药物在一定用量下对病发体有着抑制与灭菌的作用,在临床用药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用药中因为种种原因对药物的质量没有进行过多的干预把控,导致部分患者在用药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过多的改善。近几年随着药物管制制度的不断提升与实施,对医院药物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与干预,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医院抗菌药物在使用时进行药剂科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98例患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根据资料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抗菌E组与抗菌F组各99例。抗菌E组在治疗用药时采用无干预的抗菌药物,该组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17~65岁。抗菌F组在治疗过程中则采用药剂科干预后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该组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18~66岁。研究期间为了保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对患者的资料及病症、年龄、男女比例做了严谨的对比分析,并与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及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告知他们此次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使研究成果更为精准。
1.2 方法
1.2.1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 对抗菌E组的处方及所用药物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临床用药中出现的不合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药期间对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了解不透彻,出现用药指征不明确的不良因素。
(2)医师在用药开方中对药物的选择过于局限性[1]。
(3)患者在服用抗菌药物时,单次的用药剂量不合理,而且在每天的给药频次上没有合理的医嘱指导,促使患者用药后病情没有明显的改善。
(4)患者在使用抗菌药时,所选择的用药途径缺少依据性,药效得不到好的发挥,影响治疗效果。
1.2.2 药剂科干预的措施 为了保证患者服药效果达到治疗目的,对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药剂科干预把控,具体措施如下。
(1)对药剂科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在工作中要对每种抗菌药物的适用症、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相互作用都完全掌握、熟记于心,便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2)对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等做出严格的干预把控,避免不当的使用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或达不到药效。
(3)药剂科应干预到患者的用药治疗中来,对患者服用抗菌药物的症状改变及不良反应进行近距离的干预观察,针对不良现象制定改善措施[2]。
1.2.3 抗菌E组:该患者在进行用药治疗时根据医师开出的处方直接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1.2.4 抗菌F组:该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将经过药剂科干预的抗菌药物应用到病症治疗中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抗菌药物用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病症改善情况。有效指患者在经过药物服用后,病症消失好转;显效指患者用药后病症稍有好转,但还需继续服用抗菌药物;无效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后病症没有任何程度的改善,需实施进一步的用药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不同抗菌药物的服用治疗,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评分对比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若P<0.05则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干预措施的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身体各个病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是经过药剂科干预的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没有经过干预的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具体病症改善状况数据对比如表所示。
表 治疗状况对比表 [n(%)]
3.讨论
在抗菌药物用药管理中医院必须加强用药管理制度,药剂科从各个综合角度出发,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患者用药治疗效果,还提升了医院药品管理质量。
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进行分析改善后,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干预的抗菌药物进行临床治疗。两组患者在病情康复上都有显著成效,但是应用药剂科干预抗菌药物的抗菌F组病症治疗总有效率94.95%明显高于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的抗菌E组65.66%。由此可见,药剂科干预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在患者用药中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