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思政”提升网络新媒体专业大学政治媒介素养
2019-08-15嵇娟娟
嵇娟娟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
新媒体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当代大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之中成长,全方面的信息化的接触习惯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和思维习惯。快餐式的媒体文化和网络虚拟空间使得大学生们很少有时间静心去吸收和消化信息,一些不良信息诱导极其容易使得他们误入歧途,虚拟世界的所谓正义感和自由感与现实世界的规则和秩序感形成矛盾,若不能很要控制与引导,很容易滋生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本文网媒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通过“精准思政”提升政治素养。积极适应当前网络新媒体人才的市场需求,培养出综合媒介素养较高的全能新媒体人才。
专业认知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网媒专业学生具有全方位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是指面对各种媒体信息时有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应能力。当前高校教育者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重点突出专业素养教育,而我们认为建立网媒专业学生首要前提是获取媒介信息的正确价值观体系,其核心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政治认同核心价值观[1]。
一 微时代下网络新媒体大学生政治媒介素养现状及问题
为了顺应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需要和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教育部在2012 年备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行业的崛起和飞速发展促进,网络新媒体专业学科的诞生。目前网媒新媒体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网媒新媒体专业大学生未来在新媒体行业中从事新闻工作,他们是新闻的二次加工者,政治素养尤为重要。他们担负起正确舆论引导的导向者。所以如何将网媒专业大学生成功转化为一名合格的“政治人”,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是网媒专业教学培养过程中核心所在。
微时代移动媒体客户端信息包罗万象,形式新颖,互动性极强。作为主流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淹没在海量信息之中,受到众多文化冲击大,降低了受教育者的认同感。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于思政课堂教学,尽管高校思政课程不断改革和创新,但教学效果仍不容乐观。网络新媒体大学生区别于一般专业大学生,他们思辨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较高,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理念很归属感和认同感。高校思政教育发挥浅层次作用,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网媒专业大学生思维活跃,对社会问题敏感度高,喜欢发声,渴望关注和认同,进而获得社会满足感和存在感。有些大学生媒介素养有待加强,对信息的思辨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过多的垃圾文化和低级心灵鸡汤容易迷失大学生成长成才方向。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严峻,网媒专业大学生自身管理和教育较弱,提高防范意识差,尚不能成熟的科学理性的运动新媒体。因此网媒新媒体专业学生思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 微时代下网络新媒体大学生政治媒介素养与能力要求
新媒体行业对网媒人才需求首先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其次才是具备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新媒体行业发展与高校网络新媒体专业发展相辅相成,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新媒体行业促进网络新媒体专业培养更精准化,精准化的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又推进新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2]。
三 网络新媒体大学生开展“精准思政”的新路径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新方法和新实践,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习总书记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多种新形式,以受众客户喜欢的方式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新路径。
(一) 精准思政课堂提高网媒专业学生政治认同感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办好思政课程的重大意义、原则方法和路径途径。明确强调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人。
网络新媒体作为新兴行业,就业前景很好,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目前大多就职于各类门户网站、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网站,从事信息采集编辑、撰写、策划等相关工作。网媒专业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尤其重要,他们未来就业岗位影响力和辐射力广而泛,因此思政课程是网媒专业学生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课程。要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与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既要理直气壮开展思政课堂的理论教育实质内容,又需要针对网媒新媒体专业学生实现“精准思政”。通过大数据分析,记录学生学习规律,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根据网媒专业学生特点制定学习内容,突出学习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实现“精准思政”个性化教育。
精准思政课既要高贵冷艳,又要温暖相伴,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复旦大学陈果教师的思政课一票难求,陈果老师积极表达和乐于沟通的授课模式给青年大学生启发式的引导,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备课准备过程中了解网媒专业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关心的国家时事、社会热点、校史校情为出发点,将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具有针对性、亲和力,从而激发学生课堂获得感和参与感,从而达到预期育人效果。
(二) 以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为载体,开辟精准思政新平台
高校官微是学校官方的政务信息平台中心,是党的喉舌,承担高校对内对外的新的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受众方是在校学生、高校老师、校友、学生家长、兄弟高校同行、社会媒体专业人士等。目前官微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传播校园信息,传承校园文化的信息的平台,它承载着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成材服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是学校职能部门开设,平台运行一般依托学生团队+指导教师模式进行[3]。
网络新媒体专业大学生成为各高校各职能部门官微运营争抢的人才,他们为公众号的运营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网媒专业大学生在公众号采编时,通过领导活动报道和会议精神解读,潜移默化的提升新闻编辑过程中政治分析能力。相比传统的媒体人才要求,除实时了解国家时事政策、善于运用网络宣传规律和技术之外,网络新媒体技术人需要了解服务受众方使用习惯,进而提升网络服务平台的影响力。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受众方对平台的认可度和意见,及时调整并有针对性开展教育,从而提升精准思政育人效果[4]。
(三) 借助红色微媒体主题教育,让思政教育沁入人心
利用微媒体与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与相融合,是提升网络新媒体专业大学生政治媒介素养的又一渠道。对于网媒专业学生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时机,提炼品牌活动主题,充分发挥榜样激励作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感兴趣的微媒专业实践活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特殊的历史节点,全国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微故事推送、微电影大赛、微话题探讨等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利用红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加强对革命历史认识和国家改革发展历史,形成政治认同感,增强育人的实效性。高校要充分发挥地方资源,鼓励网络新媒体专业学生服务地方经济服务,让红色精神结合当下融媒体,让更多的人内心坚守红色精神[5]。
四 结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深化,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中。大学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确定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新时期民族复兴的时代接班人,需要通过“精准思政”教育路径为大学生做好人生引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