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019-08-14黄财文
黄财文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学科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本文针对如何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这一课题作出简单分析。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德育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担负着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做人,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使命。实行素质教育,首先应把德育放在首位,思想品德课能起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载体”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是一项需要广大学科教师认真探讨的紧迫、重要课题。下面我就这一课题谈谈几点粗浅体会:
1 加强自身学习,注重言传身教
一名优秀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二是要有良好的言行举止和道德修养。“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传”,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外,还要在课外活动和交往中以自身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只有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赤诚爱国情怀的教师,才有资格和能力培养学生端正品行、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在言论上,教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举止上,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1]。
2 善于开展教学活动,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注意寻找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点,努力使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我们祖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河山壮丽、历史文化悠久等有关课程内容时,可采取图片、实物、录音和录像等教学手段,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山大川、一草一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灿烂科技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心,引导学生把爱国心转化为报国大志,树立起振兴中华、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抱负。
3 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新颖、奇特、精妙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一般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结合实际、推陈出新。如对当前的“经商热”、“出国热”和“超前消费”等现象,在教学中要采用生动的具体实例,善于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吸引力。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活动和实践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自我教育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形式要求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而且易于接受、表现。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围绕学生的思路转,当好“导演”,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主题班会、课堂辩论、小品表演、演讲比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变被动受教为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2]。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形式,“请进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专业人士来学校做专题讲座;“走出去”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疑点、难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比如结合初三《社会发展常识和中国国情、国策》的教学,可供学生调研的内容就很广泛,如,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口和环境等等。通過社会调研,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社会实际知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了在课堂上不易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了思想觉悟。
5 进行合作教育,教会学生掌握生存与发展能力
合作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以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技能、合作道德为内容的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人,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抓教学工作,而要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素质,转变教学观念,重新构建各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教学机制,形成切合实际、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合作开放的教育教学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陈艳华.《从人性的善恶谈当今之合作教育》[J].教育探索,2000,12
[2].唐如云.《外国德育的一些趋势》[N].湖南教育报,199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