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2019-08-14何艳嫦
何艳嫦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建立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和理解知识,小学生普遍对贴近生活的事物感兴趣,这样不但可以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让他们形成应用的意识,进而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能够最大化的突显出来。因此在课堂构建以及教学设计中融入现实环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且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提升个人思考的主动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应用
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我们的数学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思考生活,进而反过来利用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来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教授的数学知识。
1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内涵
所谓生活化教学策略即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组织与指导,研究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进而帮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来理解和掌握教师教授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正确应用,并且借助生活经验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体系。可以说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帮助学生探究数学奥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2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2.1创设合理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创设合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特点及生活状况加强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对数学知识更好地了解,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可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另外,在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也可适当融入生活背景,这对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及掌握知识十分有利。
2.2充分挖掘教材,注重与生活相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重视对数学的实际应用,忽视学生的认知意识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统计”一课中,学生只是了解统计简单的计算方法,并没有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且认为统计没有什么重要作用。因为知识目标确立的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脱节。新课标提出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让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打破学生封闭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教学素养。
2.3寻找合适知识点进行生活化切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切入也是生活化教学模式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部分知识内容缺乏可供融入的生活内容,而部分生硬的连接又会显得过于刻意,所以教师的中心工作应该集中在辨别和寻找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点进行切。
例如在教學《轴对称认识》时,可利用课堂准备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找到轴对称图形有何特点,学生在经历观察,对比,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了解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中有一条的特点。在课堂上尝试着让学生理解和初步的认知,随后通过实践操作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容易混淆,一旦通过实际的教具进行演示之后,直观的记忆就能够让学生快速将这一知识点牢固记忆在脑中,在后期学习中能够快速反应不同的对称形式,另外轴对称本身属于平面概念上的对称方式,拓展到三维立体的世界中,便可以和镜像对称进行对比,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深入的理论解析,但通过这一拓展能够炫目学生看到更为广阔的数学理论空间,同时使其对生活中的镜像认知更为透彻。
2.4利用简单的生活元素转换复杂的数学知识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对于现阶段的他们而言是难以快速了解和吸收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换成简单的生活元素,将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这些复杂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对生活中可以运用到教学中来的各种素材进行收集,且收集的这些素材应当是学生经常看见且较为熟悉的。
3 结语
数学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来更好地对生活中遇见的实际问题予以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采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方式,运用生活的经验与道理来引导学生更容易、更好地理解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提升其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吴求天.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