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概念意象 理解概念本质
2019-08-14黄改艳
黄改艳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会感到学生数学概念学得不好。有的学生即使能把概念背的很熟,但是,当运用概念去解决数学问题时,也显得不是得心应手。深挖这种现象的成因,当与学生概念理解的程度有关。数学教学学生概念的理解应建立在恰当的心理表征上,应充分重视概念意象的完善,以促进学生去理解概念的本质。现结合分数概念教学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分数概念;本质
1在深度追问与重建中促使概念意象清晰
一位学者说过:数学概念是构成抽象数学知识的“细胞”。这个说法主要是基于数学概念与逻辑之间密切的联系。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不可能一下子对概念就会产生比较清晰认识,这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开始接触数学概念,对概念意象往往比较模糊。要想让学生将模糊的概念意象变成比较清晰的概念意象,需要在教学中去深度追问完善概念意象,在理解概念本质的基础上实现理想的重建效果。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个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能够联系相关的生活,感知到每人可以分到两个后,再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时可能有学生会脱口而出,每人也分到一块蛋糕。这时,我们可以去追问: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到一块?这时学生便陷入沉思,是分到一块吗?本身就是一块,怎么还能分到一块?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结合自己的亲历感到只能分到半块吧!这个时候引导学生产生这样的感受,分数就是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如果比较简单地去告诉,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是极为模糊的,可以说就是某种程度上的一知半解。而这样的步步追问,那分数的概念意象则逐步清晰起来。
2在深度追问与重建中促使概念意象精致
小学阶段的概念学习还处于起始阶段。小学生所获得的往往是条文式的概念,从具体的教学情形看,丰富、鲜活的概念意象的获取,同样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浅表层面看,稍不注意思考和深度追问,那学生所获取的概念意象就不是那么精致,显得比较素朴。概念意象获取的实践证明,概念意象的不精致,对概念的理解也显得极不充实,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也就可能去顺水推舟。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对分数概念意象理解得趋向精致,根据数学概念多种表征方式的具体特征,注意运用相关的表征方式,建立学生精致概念意象。如让学生去折纸,把一个长方形的纸先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行着相互之间的交流。这样的概念意象的趋于精致的做法,不仅仅就是利用的实物表征,还利用着言语表征,更为主要的利用着实物与言语表征的完满结合,充实起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使得学生脑中的分数概念意象显得更加精致起来。同样去折纸,我们让学生去对折,是将一张纸平均分成二份,教学时,继续让学生在对折的基础上再去对折,再去用言语进行交流,那学生对分数概念意象的理解就趋向更为精致。分数教学的实践证明,建立学生精致分数概念意象的表征方式也是多维的,分数教学时,我们也还需要甚至就是可以去灵活运用的。
3在深度追问与重建中促使概念意象深刻
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意象,就是学生对自己感知的数学素材的本质属性的内化,这内化就是一种意义上的发展。从概念意象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当是由浅显向深刻意义上发展的。分数概念教学如果关注着学生概念意象的深刻理解,学生运用分数去加减乘除,学生去解决相关带有分数的数学问题时,就显得比较便捷。怎样才能在深度追问与重建中促使学生分数概念的意象深刻?多维度联结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策略。多维度联结就是将相关的概念、概念意象进行重组和加工,将各个独立的概念、性质联系起来。教学实践让我们知道,实现这样的维度联结,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紧紧抓住纵向发展的可能性,需要紧紧抓住横向发展的可能性。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首先让学生从自身所涉猎到的形形式式的生活入手,將几个苹果平均分,将一个大西瓜去平均分等。大家便看到,物质平均分的结果是有 1/2,1/3,1/4,1/8不等,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然后再让学生回到所学的教材,认真、仔细地观察游乐园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学生便比较认真地看着教材中的图,围绕图去说出含有所学几分之一的具体内容。虽然有学生所说的不是怎样的清楚,但当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时,所说的含有几分之一的具体内容就显得比较清楚明了了。这样的实现教材重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善良 关于数学概念意象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3).
[2] 喻平 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