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中年段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2019-08-14李秀兰
李秀兰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来说,更要着重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孩子的阅读量得以积累和扩展,阅读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阅读习惯;这一切的关键是把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年段;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课内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相当明显,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辅助,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都不会收到明显的成效,甚至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对于小学中年段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既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 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农村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更要着重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才能使孩子的阅读量得以积累和扩展,阅读能力得以锻炼和进步,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阅读习惯。那么,农村小学中年段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1 改变对课外阅读的认知
对于农村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因为有了低年段的课外阅读经历,大部分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特别的兴趣,都是抱着应付一下的心理;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懂了,我已经把这课(本)书读过了,阅读就是这样一回事,没什么好读的了;还有小部分的学生怕阅读。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中年段的老师都显得有点束手无策了,只能要求学生按考试常出的一些问题进行阅读。
小学中年段学生正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他们对课外阅读正是“是懂非懂”的过渡时期。这时候,老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因此,每一老师都要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改变对课外阅读的认知,不要把课外阅读的方向只停留在考试上。我們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年段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候,我们要用心地引导孩子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每个人都应消除“应付”和“怕”的心态。
2 构建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
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要提高农村小学中年段的课外阅读能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是保障。目前,农村小学中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比较贫乏,很多学生手里的课外书只是一本优秀作文,再加一两本故事书。学校图书室的藏书不多,而且版本比较旧,学生不怎么喜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克服困难,去为农村小学中年段学生构建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尽可能地从学校图书室的藏书中挑选一些中年段的学生感兴趣的读物放在课室,建立“班级图书角”,供班里的学生轮流借阅。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一部分的阅读资源,又解决了学生借阅的难度。
(2)家校结合,为农村小学中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的同时,更应发挥家庭的作用,要求家长为自己的孩子买两本小学中年段《阅读推荐表》中的一些书籍进行阅读,以拓宽孩子的视野。
(3)与家长多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我们要多渠道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学生与父母一起到区图书馆借书进行阅读。
(4)在班中组建“阅读小组”,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好书带回学校,与其他的同学进行阅读分享,这些书籍可以在小组里面互相借阅或轮阅。。
这样,学生们爱看的一些童话故事、语言故事、神话故事,或者一些科普文都会有了,如:《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动物世界》、《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等书籍。班级里一个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就可以构建好了。
3 及时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部分农村小学中年段的学生阅读盲目随意,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这时,每位中年段的老师,都要及时地对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指导。
(1)在阅读内容的挑选上.我们先了解农村中年段的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鼓励学生以中年段《阅读推荐表》作为参照。
(2)在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上。我们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批注法。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地运用这些阅读方法,进行学法的迁移。我们小学三、四年级现在采用的是部编版的教科书,每一个单元都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单元中的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贯穿着方法学习与运用;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在学习精读课文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本单元的略读课文,从而引导学生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去阅读单元中的“快乐读书吧”和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读懂单元导语,明白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后在教学《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时,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接着,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以及快乐读书吧的“小故事,大道理”和一些课外读物。
4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要孩子喜欢阅读、自主阅读,有效阅读,阅读气氛的营造非常重要,良好的读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我们要根据农村小学中年段学生的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4.1营造学生表现的舞台
农村小学中年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表现自我。平时,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可以为他们创设多一些表现的舞台,让孩子们紧跟自己学校的阅读步伐,并在“成功”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例如:为了提高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一学年来,我们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外阅读比赛,主要有:经典诵读比赛、制作读书卡比赛、制作课外阅读的手抄报比赛、诗配画比赛。孩子们在参与这些比赛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的,他们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2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要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一切任务都放到课外是不合适的。由于小学中年段的孩子还是比较好动,所以,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一般是无法保证的。在语文课上,用几分钟的时间交流,说说自己最近几天又读了哪些书,让学生简单的说说自己读的书,了解课外书中的内容的情况下,激发学生坚持读课外书。中年段的老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阅读方法的交流。如:每节语文课开头5分钟可进行古诗的朗读;每周用一节早读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换、好书推介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不好的阅读习惯要及时提醒,严格要求学生改正。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扫清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对于学困生,可放低档次,少读,精读为目标。如:在阅读故事《皇帝的新装》时,只要他能说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以及故事的大概内容,我就对他进行表扬和奖励。说到底真正的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学生本人的勤奋阅读和领悟能力。
5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老师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學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每一位农村小学中年段的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培养学生们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的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具体的做法是:
(1)养成摘录的习惯。阅读时,如果对一些美丽的短语、出色的对话、感兴趣的、自己觉着喜欢的句子、古诗名句、名人名言等,可以摘抄下来,或用一些符号做标记。
(2)创造口头交流信息的机会,并形成习惯;老师进一步加强指导积累有益信息,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3)鼓励学生养成多读书、勤动笔的习惯。阅读时,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督促他们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4)养成在阅读中学会思考的习惯。课外阅读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也不只是一个数量的积累活动,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平时,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上的策略对提高农村小学中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培养起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红霞《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2009
[2]罗正《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载《新作文:教育学研究》[C]2011
[3]饶满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J]《小学教学参考》2008(1)
[4]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下册
[5]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三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