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干预策略
2019-08-14刘艳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是社会中青少年群体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他们虽然在年龄上和普通高中生一样,但是其心理上的发展状况却和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异。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探讨改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一、 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中职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至19岁之间,他们大多都是未能考上高中而选择的职业院校,其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 中职学生学习缺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中职学生的基础成绩比较差,他们去中职学校的主要原因是成绩不好,这是在进入中职学校前就已经存在的问题,进入中职学校后,这种学习的态度还是没有得到转变,难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的信心;中职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迷惑,对学习有抵触的心理,思维不灵活,缺乏想象力等;对考试的考核方式非常排斥,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 中职学生情绪不稳定
中职学生情绪化倾向高,而且情绪自控能力较低。这和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从生理层面看,中职学生的年龄阶段是高级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活动占优势的时期。从心理层面看,进入中职学校后,角色的转变引起许多矛盾心理,而中职学生又未掌握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从而出现强烈的痛苦和不安。从社会层面看,社會的快速变革使中职学生对自己先前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表现出迷惘与消沉,遇事不能够沉着冷静,容易冲动,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引起情绪的起伏不定。
(三) 中职学生充满自负感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不佳的落榜生,面对考试成绩对心理造成的冲击,易带着心理落差与负面情绪到中职学校接受教育,他们大多认为自己资质较低,主动将自己划定为差生,他们在新阶段教学中对课程内容兴趣低,对学校组织的活动缺乏参与积极性,不懂得从生活中获得人生经验。面对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他们常常破罐子破摔,同时自身心理压力大,又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经常在充满自负感的情绪中与人交往。
二、 中职学校心理问题干预对策
(一) 注重预防,提升中职学校心理辅导水平
学习能力比较弱的职校学生往往心理有问题,不过这些问题主要都是发展性的问题,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组织心理动态分享活动,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筛选有效信息,为心理辅导提供线索,提高心理工作的主动性。通过心理测试,筛查有心理偏差的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心理健康问题“较重”和“严重”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机制,实行日常教育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二) 欣赏信任,培养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每个想法,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热切的期待。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发扬光大,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前进的动力。法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在生活中每一天难免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转变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三) 灵活渗透,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在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所以,将中职学生的非健康心理与德育工作有效整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突出共性、联系性,将二者进行有机整合,有利于促进学生体验情感、内化德行。当然,这种整合不是完全合一,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有效区分二者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以便于能够合理的统合和互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突出人的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也比较注重自我意识,注重人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见,二者在内容上突出共性、联系性,可以在内容上作一些整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施形式上强调全面渗透。
(四) 家校共育,整合各种有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学校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和社会、家庭紧密联系,要结合社会中的案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家校联系沟通机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营造和谐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定期要召开家长会,让家长熟悉职高生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出现涉及家庭的心理问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只有全方位渗透,多管齐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才会真正富有实效。
三、 结语
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在中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多法并施,把握好原则,时刻关心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及时对出现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钟平.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6(3).
[2]赵贵飞.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J].新课程,2016(6).
[3]张娜娜.浅谈中职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J].读与写,2015(10).
[4]卫萍,许成武,刘燕,郭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2).
作者简介:
刘艳,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作者简介:
胡可白,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市永嘉县桥下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