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分析与思考
2019-08-14黄彦
摘 要: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人的一生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岗位的对接,增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四川省教育厅联合高职院校、行业组织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教育技能大赛能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又通过切磋和比较,提高和凸显参赛者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此类比赛除了校赛、省赛,同时也有国赛,但与全国各地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相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还存在一些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本文结合笔者参加本次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的经验,阐述了影响选手在大赛中表现的因素,总结大赛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完善之处,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作用,增强学前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参赛选手;教育技能大赛;学前教育;学校;教师
一、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作为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生产教育融合,促进学校、企业、幼儿园合作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大赛为该专业的师生提供了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对职业院校的发展也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2018年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根据去年国赛的标准将大赛内容分为了幼儿园教师综合技能测评、幼儿园保教活动分析与幼儿教师教育素养测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三大项目。竞赛方式为团体赛,A、B选手为一小组,分别进行各自赛项任务,两位选手的累计得分为最终评定成绩,团队成绩按100分制计分,每个学校最多只能有两组选手参赛。评委由高校教师和幼儿园园长共同组成。
二、 对本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分析
2018年四川省举办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总体来说比赛规则规范、评分标准科学、竞赛环境公平、评委队伍专业、设备仪器先进,参赛选手表现优秀,最终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学前教育职业技能大赛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股新势力,大赛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大赛出现“为赛而赛”的趋势
有的学校和学生过度追求比賽结果,出现了“为赛而赛”的现象。为了对参赛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学校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选手的身上,把职业竞赛异化为“应赛教育”,有些院校甚至为参赛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专设通行证,通过大赛的分数评判学生的专业课成绩。有时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训练,给参赛学生停课,进行高密度的集中训练,而训练往往只涉及与大赛有关的内容。学生长时间的培训虽然能使某方面的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同时也失去学习其他专业课的机会,这种方式违背了素质教育思想,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 大赛的文件和参考资料极度缺乏
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那么应当有相关的材料和指定文件进行参考,但是能够查阅到的关于大赛的资料和相关文件微乎其微,参赛选手不能借鉴和总结以往选手的经验,指导教师没办法根据大赛以往的情况明确培训计划,只能凭借自身教学经验为学生进行指导,导致指导缺乏目标性和针对性,影响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整个培训工作的难度加大,同时也使得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减弱。
(三) 各院校的交流合作不够,缺乏开放性
技能大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引领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建设和教学改革,增进各院校的交流、学习和合作,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的提高。但从比赛状况来看,各参赛选手之间缺少交流,在比赛结果公布后,主办院校对于参赛者的作品没有进行公开展示,赛后没有选派评委代表对表现突出的选手和优秀的作品给出意见和评价。参赛选手的作品,只供评委评分时看,这样导致许多参赛选手不清楚自己在比赛中存在哪些问题,没有评价制度。
(四) 缺少企业支持,资金不足
大赛每年都会举办,这就意味着学校每年都要投入一部分精力和资金去培养参赛选手。而承办大赛的单位则需要用大量的经费来筹备工作,如信息技术费、设备仪器费、材料费、专家教师食宿、劳务费、宣传费、场地布置费和获奖队伍奖金等费用,虽然有企业赞助大赛,但是数量太少,很难为提升大赛整体的质量和水平提供资金保障。
(五) 指导教师结构不合理
参加大赛的指导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广博的学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高低。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的选拔上,急功近利,偏爱资历较深的专业教师。学校直接指派教师参赛,没有形成科学的选拔考核制度,不能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指导教师。直接指派这种方式也会使部分想参加大赛的教师失去机会,而不想参加的教师又没办法推辞,难免使培训教师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三、 如何改变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的现状
(一) 教育部门和院校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成员参与性
大赛对参赛队伍和数量有着明确的规定,每个院校最多只能有两组成员参赛,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参赛的机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是机会往往很少,而准备的人却很多,有些有实力的选手与机会失之交臂。如果允许参赛院校带领部分学生和教师到大赛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她们观摩比赛后,跟同学同事分享观后感想和经验,能帮助提高大赛的影响力。通过观摩,教师总结经验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也能反思自己和参赛选手的差距,以优秀的选手作为榜样激励自己。同时也要发挥出网络、媒体、书刊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赛的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
(二) 发挥赞助经费的作用,对参与大赛的学校进行财政支持
为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学校需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一方面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学生积极参赛,另一方面减轻高职院校的资金周转压力,使培训工作更加顺畅的开展。调动企业和中介机构参与大赛的积极性,发挥赞助经费的作用,为大赛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相关部门对学校、指导教师给予财政支持,为高职院校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三) 制定缜密的大赛规章制度
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建立竞赛技术指标、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提供资金保障,使大赛各项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保证大赛各项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提高大赛的运行效率。制定教育技能大赛规划,进一步完善大赛规章制度建设,保证赛事顺利开展,有序进行,学校明确每一学期进行的比赛项目,把技能大赛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四) 学校课程紧密结合大赛项目内容
从大赛的比赛内容和要求来看,学生需掌握舞蹈、钢琴、声乐、绘画等多种技能以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在设置相关课程时一定要注意突出教育性,合理、科学、有效地设置教学课程,将比赛思想和模式纳入教育教学中,使技能大赛常态化、普及化,让学生在竞争中发现不足,意识到自身在哪些方面比较欠缺,以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弥补。学校开展有关大赛项目的比赛,对在比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培养,构建起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既能学得广,又能学得扎实,培养全面型人才。
(五) 完善教师培养制度,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多渠道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如请优秀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开展讲座和论坛等,多组织本校教师到兄弟院校、幼儿园实地考察学习,教师之间多进行交流和合作,让教师全面了解大赛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技能竞赛指导能力。
(六) 建立大赛资源共享平台
承办单位赛后要及时反馈大赛信息,公布参赛题目的正确答案,对于主观性较强的项目评分由各参赛队与评定成绩的评委进行交流,使参赛队员知道自己失分在何处,保证大赛的时效性,激发参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参赛选手的视频、作品、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并统一发放到指定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能够有效获取该资源,让学生和教师在培训中有参考标准,帮助参赛的教师确立培训目标和方向,帮助学生学习借鉴优秀选手的长处,以便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赛后反思和总结,实现大赛的价值作用。
(七) 选择第三方场地承办大赛
大赛的最终结果关乎到各个参赛学校的荣誉,因此各参赛院校存在激烈的竞争,而大赛每年都会由高职院校承办,那么承办学校就存在双重角色,既是承办者,也是参与者,相对于其他学校,主办学校存在着一定的比赛优势。为了使大赛更加公平、公正,选择第三方场地来承办大赛较适宜。
(八) 各个院校加强交流和合作
从各个学院准备大赛期间,选手和教师之间很少相互商讨和沟通。比赛结束后大多数的学院、教师、选手之间缺少对比赛的总结和经验的交流、分享,未能将比赛中有益于课程教学、专业建设的部分转换成实际的成效,背离了技能大赛的目的和意义。各个院校应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在切磋交流中碰撞火花,打开思维,激发灵感。
四、 影响参赛选手表现的因素
(一) 选手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
参赛选手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各种技能,对专业理论知识也要知根知底。就拿说课这一项目来说,该项目要求选手要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等文献,了解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设计出的活动要具有丰富性、科学性、操作性、趣味性、创新性、可实施性等特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设计并將整个活动完整讲述出来。这一项目全方位的考验了选手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时间的把控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等,大赛打破以往比赛中仅考核单项技能的范式,对选手进行全面的考核,更加注重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参赛选手自身的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关键。
(二) 选手的心态和心理素质
在竞技比赛中第一名可能不是实力最强的,但一定是发挥最好的。选手在大赛中的发挥往往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素质,这就是在平时训练中实力差不多的选手在比赛时表现会差强人意的原因。选手在参加大赛的时候往往都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有来自对比赛优异成绩的渴望,有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有为学校荣誉而战的决心。参赛者们在比赛过程中难免都会有些紧张,适度的紧张会有利于比赛,但过度的紧张则会产生消极作用。选手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比赛中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掌握一些心理技巧,能保证在比赛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加强选手的心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做到主动和学生沟通,帮助她们学会释放压力,减轻心中的担忧,保持良好的比赛心态,让心理素质训练和比赛项目训练有机结合。
(三) 教师的指导能力、育人水平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极大影响,教师在技能培训中起到指引和导向作用,教师作用于学生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通过指令性、选择性、协作性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意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反思。
(四) 环境因素
大赛的设备仪器、场地的大小、声学、光学条件、提供的参赛工具、监考人员的数量等都有可能对选手的表现造成影响。
五、 总结
我们要高度重视大赛存在的问题,科学谋划大赛的规划,优化大赛的设计,更要利用好大赛的积极效应,多学习世界级的技能大赛的办赛规则,只有认真总结大赛的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才能发挥技能大赛培养、选拔人才这一平台的作用,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作用,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子实现“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4.
[2]葛新旗,周虹.教育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以会计技能竞赛为例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14(10):105-109.
[3]李文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研究[J].吉林教育·教研,2016(1):138.
[4]孟志咸.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若干问题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4(4):3-10.
[5]肖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测量赛项的分析[J].广西教育,2013(1):29-30.
[6]应介聪.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心理素质训练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38):26.
作者简介:
黄彦,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