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开卷到闭卷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2019-08-14张金阳

读天下 2019年22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智慧课堂

摘 要:“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帮助教师深入把握学情,实现“以学定教”,分层落实训练,实现“分类发展”,打破常规课堂,构建“智慧课堂”。所以今天我也来谈谈作为有点边缘化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案导学教学。

关键词: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分类发展;智慧课堂

一次偶然的机会阅读了一篇叫《构建智慧課堂的四原则五方向》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指出:“智慧课堂的其中一条原则是‘基于生存与发展的教法学法的实用性——从而实现先教后学到边教边学到先学后教”,今天我提出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基于这条原则而展开研究的。“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了最大课堂教学效益。上一学年,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经过一学年的尝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 深入把握学情,体现“以学定教”

备课是上课的关键,而传统的备课中,教师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确定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上课时一旦发现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的时候,只能临时调整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极高的教学机智和敏锐的课堂教学信息捕捉与分析能力,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要有效,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情。而学案的前置学习,则从根本上解决备学情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依据教材、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相应的学案。学案在上新课时提前一天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依学案进行自学。教师当天收回学案,通过对学案中的预习性作业进行批阅,真实地收集到来自学生预习信息: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学懂得的?哪些是学生比较模糊的,但通过老师点拨就可以明白的?哪些是不会的,需要老师多加指导的?从而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决定讲授内容的详略取舍,更好地选用和确定教学方法,进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课堂上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学案中“预习性作业”的设置、批改,使教师的备课更深入、更全面,真正地实现“以学定教”,课堂不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的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 注重整合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并有的放矢。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一) 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 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学案导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三) 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四) 扣标整合,形成网络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五) 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三、 打破常规教学,构建“智慧课堂”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流程、教学主体、学习方法等方面,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力得到提高,得以彰显。

(一) 教学流程的“翻转”

以往的课堂教学,先教后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然后再进行练习,学生的学习相对是比较被动的。而学案导学课堂则是倡导“先学后教”,让学生先进行预习或自学,产生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课堂,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二) 教学主体的“翻转”

导学课堂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动态生成学习目标、动态生成学习任务。课堂中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其间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不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老师跟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推进、引导,从而实现“少教多学”。

(三) 学习方式的“翻转”

学案导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互助学习方式。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对话交流,讨论倾听、评价激励、体验互动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成果的分享,从而建构学习共同体,再加上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的介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舞台。

总之,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构建了“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的智慧课堂,这样的课堂高效,充满智慧,并焕发无限生命活力,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体验,在新的考试评价体制下教研一直在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

张金阳,一级教师,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净峰中学。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智慧课堂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学案导学”之我见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