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路径探索
2019-08-14王强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变快,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心理问题表现的更加突出,然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认识存在误区以及资金投入不到位等情况使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
一、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按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并不乐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目标也达不到实现的要求和标准。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观念存在误区
在最基本的态度问题上,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就不够,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归纳到人才培养的指标中去,也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培训咨询。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或者是困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的,因为学生面临的压力很大,不仅是学习的压力还包括毕业后找工作的压力,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然而大多数学校只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而疏忽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重要问题,因此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防患于未然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 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重要性这一方面的意识都很薄弱,更不用说再配备基础性的硬件设施或聘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了。由于编制限制,除了少数心理健康课教师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很多心理健康课程都是由兼职教师担任,而这些兼职教师还要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心理健康课程这一块儿就明显精力不足。其次,由于教师专业知识不足,心理课程往往变成了单纯的聊天,或者单纯的传授知识,因此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也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失去了课程本身存在的意义。最后,由于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再遇到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教师往往难以对症下药,无法进行恰当的疏导,反而会使學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化。
(三)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
虽然有一部分学校是真的在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但是毕竟发展只是存在前景,这是一个缓慢前进的过程,并不能立刻就在教育的舞台上发光发彩,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也是得过且过。种种的现象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致使多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 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提出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最早是由“辅导之父”帕森斯在1908年提出的,当时帕森斯提出了职业辅导模式,主要针对青年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模式也随着发生改变。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从职业心理辅导扩展到学习、生活的心理辅导领域;辅导的重点从治疗性向发展性和预防性转变;辅导的对象从偏重于“问题儿童”转向全体学生;辅导的人员从专业辅导员参与发展到全体教师参与。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曾提出全校参与辅导的方式:“着重全校的参与,在校长的带领和辅导组教师统筹和策划下,配合其他教师和员工,以全人教育作为前提,在学校中开创一个积极取向、温暖而具支持与关爱的环境。”
三、 心理健康立体化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的目标是指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层次目标和阶段目标。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具体有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及时矫治学生的心理疾患,排除心理障碍,尽快完成心理康复;第二层次,在学生未出现心理问题之前,有计划的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之掌握有关心理保健的方法,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或者避免心理疾患的产生;第三层次,着重于优化学生内在心理机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 构建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立体化模式的方法
(一) 运用网络平台,增加教学资源
首先,要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网络资源结合起来,让课堂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其次,利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最后,学校要开发校本课程等教学资源,对本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心理教师要对学生在不同期间的角色进行分析研究,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定位,这将会对他们的在校学习、校外实习及未来的工作有极大地帮助。
(二) 优化心理健康教师的配置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资源数量不足、专业技能不扎实、教学效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加强对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势在必行。教师需要通过定期参加学习,了解到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论及技能,只有提高心理专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增强教学效果、服务学生。因此,学校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优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组成结构,对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三)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家庭永远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很多心理有困难的学生,家庭的原因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父母始终是依靠,当心里患得患失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于心理不管是不是有困难的学生,都应该加强跟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可以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只有在一个乐观、美好的环境下,一个人的生活才会更加积极、更加进取。学校可以通过跟家长之间的互动,纠正孩子或者家长不正确的理念,共同努力给学生一个阳光的未来。
对于高职院校在校生来说,结合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去开展一些活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果的,也是畅通打开心理教育健康的路径。学校应该大力弘扬,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马学果.高职校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4(5).
[2]陈国梁,唐慧敏.职业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8(4).
[3]吴丽玫.浅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作者简介:
王强,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