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19-08-14郑在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到底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实现新教学目标呢?至今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也就是新课程改革还没有一套绝对成熟的模式。以往的课堂就是“你问我答、你讲我听”的单调的“挤牙膏”模式,课堂死气沉沉,全无一点生命力。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也要从学生出发,让学生既要学会回答提问,也要学会提问。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由于改革没有前人的经验用来借鉴,因此,我们只能摸索前行,总结经验。语文课堂提问如果简单,就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如果太多或者太难,又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如何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下面谈谈我的收获,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习者,小学语文教学也要围绕学生来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也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
(一) 全面性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提问,而不是针对个别或少数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授课班级酌班情和教学内容,提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来提出不同的问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提问的目的多是考察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但是教师在提问中应该把握所提问题的全面性及所提问题答案的多样化,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并提出关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机统一的富有多元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 主体性
教育的主体性包含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影响着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在小学的课堂上,由于小学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决定着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特点,而教师的主体性观念能够使学生时刻关注课堂教学内容,参与其中并享受课堂。
(三) 启发性
根据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提问要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的深入,不断地提出问题,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水平比较高的问题的好处在于既能让学生感到问题非常的难,但是他们确信自己能解决好它。问题的难度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能更好地调动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解决问题,超越已有的思维水平,达到独立解决问题的状态,促使学生智力由“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
(四) 时效性
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个性特征决定着小学课堂有效提问具有时效性。教师的提问要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知觉、记忆、思维发展特点来设计问题,并在最佳时机提出问题。有效提问的时效性还体现在提问评价的及时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该及时评价,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反馈,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期待教师对答案的肯定。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给予肯定或者答错了受到冷落,都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针对以上有效提问原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一)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教师是整个教学的领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提出一系列高质量的问题;其次,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引导提出问题的方向,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乐于学习;最后,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能更清晰的、准确的、简洁的表达,让学生能一下就能听懂,回答问题具有可能性。
(二) 发掘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小学生受到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经验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接受能力。这样的差异直接制约着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全面地、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做针对眭提问,特别是要考虑到提问的各个层次、各个水平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給予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究时间;对中间层面的学生,教师要重视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问要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加提问的机会,耐心引导;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乐于参与提问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不断成功中提升学习的自信和学习的兴趣。
(三) 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对课堂教学有着促进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被要求、被驯服成为成长中的普遍现象,纪律严苛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了惧怕心理,导致了越是高年级学生越不愿意主动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期待的是“标准答案”而非真实的理解和感受,久而久之,学生主体性严重缺失。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提供安静整洁的教学环境,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及自主互动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思考,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保障教师的有效提问。
总之,新课程理念的贯穿离不开课堂,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也是在践行改革目标。有效提问是相对于无效提问和低效提问而言,它应该能够引起学生适度的焦虑、紧张、困惑等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与飞跃。有效提问体现了师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使教学成为双边的全方位交流过程。课堂有效提问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郑在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鲹鱼河镇新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