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2019-08-14王树伟崔学慧
王树伟 崔学慧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一次探究活动,是利用身边的简易工具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实施的一种观察活动。
关键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动手实验是发展科学兴趣的主要途径。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深入探求,实现自求诠释,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发展能力。下面就近几年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设计方案,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征,小学生们对“动手做”的实验都很好奇,这种好奇心往往成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直接动力,甚至会从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激发他们潜在的勤奋和探究科学问题的毅力。因此,如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精心设计新颖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加以引导,就能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
例如,在教学《磁铁的力量》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实验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让学生收集的物体有钥匙、钉子、纸、大头针、石头、曲别针、塑料尺子、小弹簧、剪刀、螺钉、橡皮等。教师把磁铁发给学生。理由:同学们用磁铁去接触课桌上这些物体,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纷纷举手回答“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
师:那同学们用磁铁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对这种现象有了兴趣。
实验二:哪种情况吸得多?
师:让学生用磁铁吸引铁钉或曲别针,启发学生猜测如果把磁铁放得离铁钉越来越远,磁铁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当磁铁距离被吸物体近时,磁铁吸的物体就会多;当磁铁距离被吸物体远时,磁铁吸的物体就会少。
实验三: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
师:在磁铁上放一张塑料片,然后把铁沙均匀撒在塑料片上,同时轻轻敲击振动塑料片,最后会看到磁铁吸引力强弱的情况。
生:铁沙多而密集的地方说明磁力强。
这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在学生意识中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创造愿望,使学生沿着正确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二、 立足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思维产生于动作。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摩擦力》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小车、磁铁(代替重物)、圆棍、毛巾、测力计等材料。学生设计减小摩擦力的实验,发现用测力计拉动带有车轮的车厢,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时摩擦力最小。
在实践操作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当然,创新能力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增长。所以,突出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经历“搞科学”的过程,比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操作,从而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索科学的奥秘。
三、 创造条件,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机会
在教學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要比只教会知识更加有意义。在教改中,我不仅为学生自行设计简单实验创造机会,提供充足的实验仪器和材料,而且注重适时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和必要的点拨,渗透实验设计的思路和科学的思考方法。例如在教学《让灯亮起来》,让学生独立动手连接电路,自己得出要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这一科学道理。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使用简单器材做实验、验证假设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满足好奇心,又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更多的实验机会,在实验中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四、 扶放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
小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后,教师才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例如教学《土壤》一课,学生对土壤的特点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的主要成分,课后有一个“埋垃圾”活动,主要是理解腐殖质的概念及帮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生活垃圾中哪些物体在土壤里能腐烂,哪些不能腐烂,然后要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生活垃圾埋起来,怎样能加快垃圾腐烂的过程,多长时间将土挖开,观察实验结果,并与猜想对照,从而让学生体验用证据说明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会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科学知识,才会发展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懂得要关心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续。它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实验检验了理论,巩固了理论并深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因此,学习科学必须重视实验。我们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徐君玲.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2017(6):60-61.
[2]张洁云.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2).
作者简介:
王树伟,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南隆善小学;
崔学慧,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北龙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