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019-08-14徐宁
摘 要:体育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良好体型的塑造,还是健康心理的培养,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把握新课改内在精神的指引下,立足当前现状,营造良好体育环境;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综合小学体育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首先来自教学地位的转变。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只是学生学习的好坏,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发展。小学阶段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客观事实,在无形中凸显了体育学科在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重要性。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着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体育的课堂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 立足当前现状,营造良好体育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造就了落后的教学观念,在相对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放到了文化课中。体育教学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教学时间被随意压缩,教学计划经常被动修改,使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沦为空谈。对体育学科的不重视,也让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的建設滞后,场地和器材的缺乏使得某些体育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体育教师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从教学态度、体育设施、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为体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例如,加大对小学校园常规体育设施、器材的补充和完善,及时扩充体育用地,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扩展充足的空间。做好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维护工作,保持体育场地的清洁卫生,不破坏、损毁校园体育设施,为体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学生进行平等而深入的沟通,将教学的范围扩展至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让学生认识到文具、玩具本身自带的特点,了解它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引导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 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具备了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在教学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代替传统、死板的教学形式,营造形象生动的体育环境和氛围。将游戏教学、提问教学、分组教学等教学形式引入到小学体育的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迎面接力跑”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加入角色设定,以学生扮演“警察”和“小偷”的形式,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男生和女生轮流做“警察”和“小偷”,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迎面接力传接棒的正确方法和跑跳接力的游戏方法;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以及下肢弹跳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角色的引入,为本课教学增添了趣味性,实现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
三、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效果是区分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将偏于理论教学的小学体育课堂转变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体育素养提升的课堂。全面了解和把握当前阶段学生的体育状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体条件,组织开展体育实践活动。尊重学生之间在个性、品质、能力、体质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使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适应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需求。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环境中,强化自身的体育意识,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目的。
例如,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不能盲目地遵循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分析和整理学生的兴趣及需求,并对其进行分类,按照类别再将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能够在“志趣相投”的小圈子里实现和完成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如有的学生喜欢球类,有的学生喜欢跳绳,有的学生喜欢跑步,有的学生喜欢做游戏等,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自发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进而实现对自身体育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在全面把握新课改内在精神的指引下,立足当前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实现对良好体育环境的创建。准确了解和把握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为体育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特点,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相对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延军.体育游戏与小学体育教学刍议[J].学周刊,2016(26):194-195.
[2]王瑛.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192.
作者简介:
徐宁,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墨河街道马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