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2019-08-14蓝周
蓝周
摘 要:探究是一种良好的素养,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是素质化教育的必然选择。构建探究型课堂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很多教师对于实施探究型学习活动缺乏一个明确的思路。基于此,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思维习惯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让他们有效地掌握知识,提升探究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展开论述。
关键词:导入;兴趣;探究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枯燥,但是要想提高成绩,数学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使小学数学的学习变得简单有趣,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合理的探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合理问题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多做游戏,在实践中探索数学学习、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方式来进行探究学习。如果教师知识一味的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授会使课堂变得毫无生气,让学生反感,与最初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一、 合理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数学探究性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新颖的方式去进行课前导入,导入的效果好,学生就会对内容感兴趣,自然会对教师的课堂产生兴趣。有效的课前导入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讲故事、提问题等方式来进行导入,在正式讲知识之前就先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授《倍的认识》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几张糖果的图片来对学生们进行提问:“同学们能告诉我这一排有多少颗糖果吗?”在学生回答完我的问题后,我会在下一张照片中给学生们带有两排糖果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回答有多少糖果,以此类推我会继续给出第三张带有三排糖果的图片。学生在经过前几张图片的学习肯定会对下面我继续给出的第四张图片做出判断,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我会问学生:“大家知道我下面的图片有几排糖果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觉得这几张图片间有规律可循吗?”此时学生带着一种找乐趣的心理去进行找规律,之后我再对学生进行“倍”这个概念的讲解,学生在经过自己思考后再对我给的知识以及规律的掌握更加牢固。由此可见,进行合理的导入能够充分地推动教学进程,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为进一步探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 实践操作,教师进行积极引导
在数学的学习中,多数学生会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但是只要教师能够进行积极的引导,可以发现数学的学习不但不抽象而且还非常有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练,而不是将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说说而已。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问题的思考解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对问题有属于自己的理解,再加上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
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时,我首先会用最简单长方形来入手,让学生身边的长方形图形进行计算,比如,学生最常见的作业本,这样学生可以对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图形的特征进行知识回顾。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长方形面积的算法是长乘宽,让学生动手去量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进行面积的计算。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测量作业本的长和宽,再根据我所給出的面积公式去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记忆和理解;之后我根据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去思考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在这期间我会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知识点“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让学生根据所学长方形的公式去思考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由此可见,构建探究型课堂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而这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在诉求,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 小组合作,进行共同探索
传统的“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对学生来讲有些乏味,但是仅凭学生一个人的学习又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将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在回答问题时能让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教师鼓励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课堂多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样还可以解决一些学生碍于“面子”原因不愿问老师问题,小组合作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向成绩好的请教,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可以以这种方式加深对知识点记忆。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这一知识时,我会先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然后给学生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感受一下小数的意义:小马虎开了一家杂货店,最近在搞促销活动,可他发愁的是没人买他的铅笔盒,他找来小明帮他找原因,小明一眼就看了出来问题的所在,即标签写错了,应该是10.0元,可标成了100元。给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两个标价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各抒己见,讨论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共同探索数学的奥秘。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点在生活中重要性,对小数点提起足够的认识,比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小数点很重要这种方式要有效的多。由此可见,组建小组引导学生共同探索,能够让学生们激发思维的火花,提升他们学习的效果。当然,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也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辅助学生们进行谈及。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合作探究的价值,引领数学课堂走向高效。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营造一种轻松娱乐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学生更多空间去实践操作,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善于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探索数学的乐趣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感兴趣。这些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也能使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生和教师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舟游.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场[J].贵州教育,2010(11).
[2]黄婉妮.培养抽象思维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新课程导学,2018(15).
[3]陈湘芬.在包装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J].新教师,2017(12).
作者简介:
蓝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羌圩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