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向华演奏理论 决定演奏者气象的几个方面(二)

2019-08-14马向华

乐器 2019年8期
关键词:仪容天分演奏者

文/马向华

(接上期)

演奏者之容

立如乔松,坐如山岳,在上位之君子;立容如斋,坐容如尸,在下位之君子。

演奏者的场相是步履稳重,手势恭敬,目光端正,头颈端直,气色肃穆,态度端庄。站立要像乔松一样,端坐要如山岳一般,进要像太阳一样朗朗正正,意气垂豫,不疾不徐;退要如流水一般,步履轻盈、态度安详,既不颠狂,也不背逆,这样的演奏者是高居上位之相。

一般来说,“容”与“仪”都是合并使用,先天美好的仪容相貌登场,无疑会令人赏心悦目,感觉愉快,但后天的修为会使“仪容”更具内涵。仪容的修饰,它是指依照规范与个人条件,对仪容施行必要的修饰,扬其长,避其短,设计、塑造出美好的个人舞台形象,在人际交往中尽量令自己显得有备而来,自尊自爱。仪容的内在,它是指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准,培养出自己高雅的气质与美好的心灵,使自己秀外慧中,表里如一。

真正意义上的仪容,应当是上述三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仪容失之于偏颇。在这三者之间,仪容的内在美是最高的境界,仪容的自然美是人们的心愿,而仪容的修饰美则是仪容礼仪关注的重点。

所以,角色即人格,大格局的演奏者必有底蕴,有底蕴必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演奏者之言

言,指演奏者之肢体语言,认为音乐能从道德上感化人,可以达到修身养心、陶冶性情、培养品格的效果,所以具有教育的作用,通过肢体表达出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音乐为学习的最终完结,视音乐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音乐能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不同的音乐给人以不同的影响,“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因此能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状态,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是情感知识与道德教育的桥梁。通过音乐的演奏,将道德、知识等“内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促进人的平和心境,养成对个性的尊重,激发自己的创造欲望和超越精神,最终使之成为综合素质相对完善的人。这些都应从演奏者的肢体语言中天然纯粹的传播出来,肢体语言的传播里没有造作、没有散漫、没有侵略。

演奏者之窄门信念

“窄门”,路小,挤进的人少;“宽门”,路大,进去的人多。“进窄门”,“走小路”,实际上就是要做多数人中的少数,鼓励演奏者为了获得内在素质(神、精、筋、骨、气)和外在素质(色、仪、容、言),要在后天修为与练习的道路上不要畏惧困难,要坚定信念。其实,演奏生涯就像一场谁都能参加的马拉松比赛,开始参加的人很多,随着路途的漫长与艰辛,多数人放弃了继续前进,最终到达终点的只有寥寥数人,而这些人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挤进“窄门”的信念,他们知道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一旦放弃,也就永远远离了成功。别人都已放弃,自己还在坚持;别人都已退却,自己依然向前;只要拥有这种坚定的信念,哪怕前途依然坎坷不见光明,哪怕自承受孤独不知尽头,只要坚韧地奋斗着,你总是会有达到成功的机会。但人有时总会产生一种惰性,会退让,会逃避,会放弃,而挤进“窄门”的这种信念就是防止人产生这种惰性的良方。“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胜过一百个只有兴趣的人。”既然对演奏者的内在素质(神、精、筋、骨、气)和外在素质(色、仪、容、言)已剖析清楚,剩下的就是你如何“刻意练习”和“修为获取”这些素质了。历经磨难,方才大家;不畏艰难困苦,方有美好的未来;不走寻常道路,觅得成功窄门;忍受孤独寂寞,享受艺术胜境。作为一个演奏者既然你已选择了乐器人生,你就该将孤独、寂寞的刻意练习成为人生常态。要本着“如果不能取得与众不同的艺术人生,最好就不要拿起乐器”坚韧不拔的意志,要么全力以赴,要么彻底放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获得成就的基础是需要坚韧不拔、永不屈服、百折不回的精神,铁一般的决心是取得他人信任的保证,他人的信任成就了你的荣誉及影响力,因为当你走上与众不同的艺术人生,你已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然而,艺术道路充满了未知的风险,难测的挫折,不是像西楚霸王面对四面楚歌而绝望自尽,而应披荆斩棘,直至“登台绝顶我为焦”;不是像吴王夫差沉迷声色抑郁灭亡,而应如勾践一样卧薪尝胆,方能“三千越甲可吞吴”。信念的可怕在越国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甚至被看成是灵魂的复活。成就是没有偶然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在艺术的道路上,这是一个由勤奋与坚毅来统治成就的世界,你没有坚韧不拔的付出,在专业上你就不可能有成就。所以,无论是内在素质(神、精、筋、骨、气)和外在素质(色、仪、容、言)的修为,还是专业的 “刻意练习”,信念与坚毅一定是征服卓越的必须,是最可贵的人性力量,是走过“窄门”的门票。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天动地,造福由我。”卓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区别并不是天分,而是练琴时间的长短。迈阿密大学的艾瑞森Anders Ericsson教授想了解最好的音乐家有什么共同点?为此,他曾做了个实验。1993年,他来到柏林音乐学院,将那里的学生分成三组:普通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卓越的学生。结果他发现,普通的学生练习弹琴的时间总计在4000小时左右;优秀的学生大约为8000小时左右;卓越的学生没有一个人低于10000小时!艾瑞森Ericsson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结论是:一,根本没有“命定的天才”,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就能达到比别人高的成就,这是不可能的;二,根本没有“劳苦命”,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比别人高却无法比别人更优秀,这也是不可能的。在演奏命宫里,唯一能使你出人头地的方法就是刻苦练习,成功的要素在这个阶段就变得简单明了。还有一点,那些顶级演奏家们,他们练琴比其他人练琴不只是更加努力,甚至不只是更加十倍努力,而是更加百倍努力。

记得过去有一部日本电影,内容描述孙悟空修行的过程。影片里唐三藏对孙悟空说:“你若要随我学道,必须每天站在同一个地方一百天;站过之后,跪在那里一百天;跪过以后,举起双手一百天;然后浸到水里一百天,身边烤火一百天……要经过许许多多的考验,我才教你佛法。”孙悟空听了,就依照唐三藏的话,一百天站着不动,一百天跪地不起,一百天高举双手,一百天浸在水里……经过了一个一百天、两个一百天、十个一百天……终于,孙悟空熬过了所有的一百天,这时,他发现自己也已经成道了。

所以,当你从事了器乐演奏,你的“天生的”优势很快就被用完,剩下的就是你要接受一生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你会越来越感觉到那些所谓的难以企及的成功要素在这里变得如此简单,你要想达到很深的修为和伟大的演奏水准,前提是你比其他所有人要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更加坚毅、更加付出。好学若饥,谦卑若愚,要正确认识艾瑞森的“10000小时原则”。

心理学家花了几乎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争论一个大概很多普通人认为早已解决过的问题:到底存不存在生而固有的天分。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自然随性”的优秀表演是有天分的因素,但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心理学家对天分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生而固有天分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预备的作用其实很大。在学习的过程的,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存在一个练习最小“临界量”。这个神奇的“临界量”就是10000小时。那么,对一个演奏者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的修为就不是“临界量”的问题了,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的精进应当是毕生的刻意。

综上所述的“演奏十质”(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念)是演奏者敲开“窄门”的关键,表达器乐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演奏所尽,具备“演奏十质”的演奏者方可“中和”表达音乐,何为“中和”?喜怒哀乐存在于心不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 但分寸适度叫做“和”,中正平和方可稳重沉雄,演奏时才能运化自如,音意交融。中和是万物的至理,天下的大道,在物为水,在味为平淡,演奏者身临其境,在思为空空,只有音符、旋律与情境,旁若空空,在德为博大纯厚。白水平淡无味,因而能调和包含百味。头脑清醒如空空无物,方能将情感完全融入曲目,音色表达的才会纯洁而活灵活现、淋漓尽致。有演奏王者风范而无霸气。具备这样品质的就是集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为一体的演奏大家之风范。

猜你喜欢

仪容天分演奏者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诚意
诚 意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Different handsets,different personalities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浅谈大学生求职面试礼仪
魏晋士族为什么爱拼“颜值”
浅谈大学生仪容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