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研究
——基于四川某高校的调查
2019-08-14余文盛包志国
余文盛,包志国
(四川文理学院 党委宣传部,四川 达州 635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1]为科学研判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教学质量和成效,准确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情况,找准问题,精准发力,为全面落实思政课教学基本要求、推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模式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发挥好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课题组对四川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
1 调研基本情况
1.1 问卷设计
本问卷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与规律,及近三年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参考张社强等人的问卷量表,设计了基本信息、期望值与满意度测评、归因与拓展性问题3个模块,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设置为课程价值、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7个维度40个指标进行测评.
本调查研究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技术,用5个选项表示从很满意到很不满意的满意度(分别记为5、4、3、2、1)的不同水平和从很重要到很不重要的期望值(分别记为5、4、3、2、1),对测评因素指标和项目进行调查和统计.
1.2 问卷调查
本调查于2018年10月在四川某高校13个二级学院随机选取样本,覆盖该校所有专业和年级的本专科学生.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问卷2757份,有效问卷2731份,收回率91.9%,有效率达到99%.从样本分布看,女生64.4%,男生35.6%.
表1 样本特征分布
本科生占94.9%,专科生5.1%;人文社科类占66.2%,理工科类修业班学生98.6%,毕业班学生占1.4%;党员占6.4%,非党员占93.6%.总体符合该校在校生结构比例.
从7个维度、以不同背景下各因素指标的差异性为切入点,对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进行全面考察,并分析研究其成因.有效数据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4.0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统计结果分析
2.1 课程教学总体满意度
从表2数据统计显示,该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满意度平均值达到3.478,高于理论中值3.0,趋向于比较满意.因素指标“教学态度”的满意度水平超过3.5,有66.9%的学生评价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很不满意仅占5.1%(见表4).课程价值、教学方法两项相对偏低,分别为3.453和3.478,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间.由此可以看出,该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上是肯定的,得到了较高认可度,课程切实发挥了宣传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坚定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作用,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
表2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满意度
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获得的满意度与期望值间存在差距.在课程价值、教师素质等7个维度中,期望值均在3.5以上,总体平均值3.576,介于一般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但期望值尚未达到“比较重要”,值得深入关注.
表3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期望
2.2 课程教学满意度各维度比较
从表4统计结果看,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态度的很不满意度略高于其他6个因素指标;课程价值的很满意度略低于其他6个因素指标,比较满度意和一般满意度略高于其他6个因素指标.其余维度差异不明显.
表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各维度比较
各维度两两之间相关系数在0.5以上即表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表5分析,7个维度间相关系数均在0.89以上,存在极高的相关性,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教学内容与教学技能、任课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态度相关系数大于或等于0.95.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存在高度关联性,这几项指标的提升直接影响其他指标实现高满意度.
表5 满意度各因素相关性分析
2.3 课程教学满意度差异性比较
为了更深层次地反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的差异状况,课题组就不同背景下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进行了差异化比较和分析.
2.3.1 教师因素对课程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公路建设为线型工程,具有线路跨度大、地貌类型多样、扰动破坏地表面积大、土石方、弃土弃渣量大、临时用地面积大等特点。我国对公路建设项目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排水防洪工程、道路硬化等安全性指标要求较高,但对临时工程的(采土(石)场、废弃土堆放场和防护意识相对薄弱。的防护相对薄弱,易引发水土流失。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性别差异.从表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任课教师性别与学生满意度具有一定相关性,不同性别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存在不同.从总体平均值看,对男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均值3.643高于对女教师所表达的满意度均值3.185,样本中男教师被评价1748人次,女教师被评价983人次,样本具有一定的可比较性.从其他各因素指标看,男教师均高于女教师,T检验也显示极高的差异性,说明该校学生对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男教师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女教师,男教师更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表6 教师性别对课程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职称差异.表7以教师职称为研究背景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不同职称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差异显著,通过方差比率检验(F)和事后比较,教授、副教授教学满意度显著性高于讲师,在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方面的差异异常显著,F值超过8.6;助教除教学内容一项指标高于讲师外,其余指标与其他职称无显著差别.由此可知,教授的教学满意度最高,讲师最低,甚至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说服力方面不如助教.而该校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师占比达25%,可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提升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迫在眉睫.
表7 教师职称对课程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年龄差异.从表8可以看出,教师年龄与各因素指标的满意度具有相关性,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差异显著.学生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总体满意度高.
表8 教师年龄对课程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2.3.2 学生因素对课程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性别差异.表9是学生性别与教学满意度差异性统计.通过比较看出,女生总体满意度均值3.676高于男生满意度均值3.121,女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满意度高于男生,各因素指标亦显著高于男生.从标准差分析,男生的离散度更高,T检验也显示男女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差异显著.
表9 学生性别与满意度差异比较
年级差异.通过学生年级的差异比较,从表10发现高年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较高,依次排序为二年级、一年级、四年级和三年级,三年级学生的满意度最低.F检验各年级满意度差异显著,特别是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差异存在极强显著性.
表10 学生年级与满意度差异比较
教学技能教学效果3 2.7 4 9 3 0.0 6 0 3 3 1 0.9 1 6 1 0.0 2 0 6.2 6 0 6.2 3 6.0 0 0.0 0 0二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本专科差异.统计分析发现,专科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略高于本科生的满意度水平,满意度的离散程度无显著差异.但对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两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专科生对此有较满意的评价,均值接近4,离散程度低(见表11),普遍满意度高.
表11 学生层次与满意度差异比较
专业类别差异.从表11可知,不同专业类别学生的满意度水平存在差异,总体满意度艺术体育类>文科类>理科>其它>工科;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5个因素指标上差异显著,P≤0.001,工科类与其它专业类别学生的7个因素指标均值差都呈负值,满意度水平最低.从相关性分析,专业类别与学生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关联,艺体类、文科类学生的满意度较高,与他们较关注时政、希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更多信息有关.
表12 学生专业类别与满意度差异比较
2.3.3 课堂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课题组从课堂上课人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3个因素指标进行了测评.从表13看出,课堂人数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存在特别显著差异,总体满意度从高到低的人数为:50人以内>101-150人>50-100人>151-200人>200人以上,学生更倾向上小课,其满意度高;101-150人的大课也受青睐,满意度高于51-100人的中班教学.
表13 课堂人数与教学满意度差异比较
各因素指标教学满意度并没有完全因班额的增大而减小,从均值差来看,任课教师的素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等指标与课堂人数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并非班额小满意度就高,班额大的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就低,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的大班额,学生已经习惯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
教师是否全程或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式是传统讲授式还是专题式教学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各因素指标无明显差异.
2.3.4 五门思政课程教学满意度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的总体满意度高,依次排序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出现这种结果可能与课程同时政的结合度、课程素材的丰富性、变化性以及教师的素养有关联.
表14 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课程教学满意度差异比较
从各因素指标看,各门课程的满意度均超过中位值3,而“概论课”的满意度均值最高,全部超过了3.7的水平,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的素质、教学技能也在3.7以上,两门课程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其余3门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两项高达3.812和3.836,是本问卷调查统计中均值最高的.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学生对思政课存高期望值,而总体满意度差异显著
图1 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原因比较
从统计分析结果看出,有84.2%的学生认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指导、成长成才和“三观”引领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仅有11.3%的学生是受学校课堂纪律的约束和为了获得课程学分被动上课.结合学生对思政课价值的期望值进行考察,说明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认识充分,把思政课视为必修课和能获得思想观念帮助及素质提升的课程.而满意度不仅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多维度的差异,翘课现象较为严重.原因在于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部分学生认为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师理论功底和教学方法欠佳,多因素叠加形成期望值与满意度的落差.
3.2 学生对教学内容需求多元,而课程内容有效供给不充分
图2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期望
学生对思政课并非完全不感兴趣,从调查统计的信息显示,学生期望思政课能增加时政热点分析、多元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比较分析,深入讲授一些思想理论以及有助个人发展等内容,其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性和发展性等特点.而部分教师知识更新慢,讲授内容缺乏广度与深度,照本宣科较为普遍,课堂传递的信息量和创新性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上表现得较为显著.一方面缘于思政课程的特点,有的课程如“马原理”和“纲要课”内容相对稳定,变化不大,而“概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变化性极强,两者对教师知识的更新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稍有懈怠就会出现观念与信息的陈旧与落伍.另一方面,学校部分思政课教师讲授课程长期固化,加之教学工作负荷大,知识更新和外出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受到挤压,两者长时间交互作用也易滋生职业倦怠,造成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缺乏吸引力.
3.3 课堂感染力不强,对教师专业素质评价欠佳
图3 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从图3分析,学生上课逃课主要基于对内容不感兴趣、被其他更重要的活动所吸引,这些因素大多指向思政课堂吸引力不够,教师授课缺乏感染力.究其原因,教学方式陈旧单一排在首位,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是教师语言表达欠生动,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鼓动性和感染力;最后,教师理论功底不强,没有广博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作支撑,难以把一些问题说深说透,更无力引领学生推陈出新,只能照本宣科.从表16看,学生更期望思政课教师博学多才、能说真话、有社会责任感和洞察力、有亲和力和幽默感,以此提升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
表15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备怎样的素质更吸引学生听课
责任感和洞察力 能说真话 博学多才 语言幽默 有亲和力 年轻有活力 课堂互动多大一大二大三大四578 441 371 10 719 500 493 21 702 566 471 18 799 536 488 17 677 509 446 15 321 232 242 3 333 262 184 7
3.4 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课堂互动少参与度低
调查统计发现,要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和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改进教学等问题,希望课堂多互动交流,增加参与度.学生渴盼解决这些问题,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一些课堂教学脱离实际,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欠佳,学生认可度不高.在学生喜欢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多项选择中,社会公益排在首位,随后依次是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和创新创业;最喜欢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依次排序是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专题教学和专题演讲.
表16 学生喜欢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占比)
该校形势与政策课虽在探索专题式教学,但有不少教师仍多沿用传统的讲授,课堂互动少,案例教学、主题演讲等方式运用不广泛、不系统.实践教学虽实施“2+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但缺乏系统的主题设计和目标要求,有的停留在随意和即兴的层面,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表17 学生喜欢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占比)
3.5 教学投入不遗余力,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
该校近年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认真,课前准备充分,不遗余力地更新教学方法,尝试各种教学手段,但思政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有限,逃课、玩手机、睡大觉等现象仍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转型、思想文化多元、价值信仰重建的多重叠加时期,成长在此期间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注重追求自我价值,崇尚个性与独立,乐于接受快餐式、娱乐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对具有思想深度和思辨性的理论兴趣不高.二是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削弱了老师的权威性.三是在上课动机上更趋向实用主义,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功利化色彩,所学内容与个人需求错位,没有实际用途时,多选择对抗和逃避.这些现象都严重背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目标.
4 对策与建议
4.1 树立“大思政”工作理念,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2]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与其他环节衔接配套,同向发力,有效互动,相互支撑,构建协同育人体系.高校要在“大思政”工作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总体思路,破除彼此独立、各自为阵的体制障碍,构建“三条主线、两翼阵地、两轮驱动”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即发挥党员干部、课程教师和学生干部骨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育人作用,发掘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发现所有环节的育人价值.努力构建校内外育人阵地和协同创新与运行考评机制创新,努力把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效地衔接起来,激活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内外合力,彼此协同,体现协同育人的工作导向,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最大化,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形成合力育人大格局.
4.2 强化教学管理规范,落实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部教社科〔2018〕1号和2号文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作了非常细化而具体的要求,学校要切实从领导体制、工作责任、学分学时设置、教研室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质量评价、保障支持等方面贯彻落实要求,确保学分学时、集中备课、听课全覆盖、专项经费、专职教师配备“五个落实”,做到教学管理、质量考评、教研室建设、教学方法创新、激励机制“五个到位”,努力实现学生到课率提高、抬头率提高、亲和力提高、满意度提高和教师成就感提高,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满意度提供保障.
4.3 加强教师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建设,打造具有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创新团队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思政课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3]他们不仅要有高校教师的特性,还应有反映职业属性的素养,如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切合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的教育素养以及适应环境新变化新要求的发展性素养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自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让真正懂马列、信马列、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来教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通过严的纪律和制度,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建设,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教师加强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尊重关爱学生,把教书育人作为事业而不是一个职业.只有教师作风正、有操守、富爱心,用心灵浇灌润泽心灵,所讲授的内容才会有说服力,才真正受学生喜爱和欢迎.三要提高思政课教师学科专业素质.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保持孜孜不倦的勤奋好学精神,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有渊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广博的学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青睐.四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学能力培训和教学竞赛活动,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计划,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建立完善“综合评价、注重实绩”的考核体系,把对教学改革的投入度、学术研究成果对教学的贡献度作为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经费支持的重要考量指标,带动教师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
4.4 优化课程内容,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问题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重构.[4]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学术性、历史性和社会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性和政治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局限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既定教学任务和预设教学目标的完成上,而应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着眼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设计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要提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意识形态灌输,而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对重大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课程内容设计要紧跟时代,体现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要读懂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成才规律,关注和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认识上的实际问题,做好课前调研,贴近学生现实需求,将问题有机融入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专题设计.二要精准把握吃透教材.要把握教材内容体系,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各自性质和内在联系,洞悉教材的关键点和疑难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符合教学需要和学生接受特点的专题内容,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授.三要加强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和准备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释放群体智慧和能力,做足课前准备,通过案例评课和经验交流等形式强化课后交流和巩固提升,群力群策丰富和优化课程内容.四要注重发掘课程内容的情感性和审美性.冷冰冰的照本宣科或假大空的抽象讲解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程内容或案例要善于选用能够引起共鸣的材料,善于挖掘理论本身所蕴含的兴趣点,谈古论今,有理有据,引人入胜.教师要有教学热情,通过恰当的隐喻、生动的语言、艺术化的课堂安排,唤起学生内心中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了解理论、思考理论从而认同理论.
4.5 丰富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一个整体既包括教师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5]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目标,关键在于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因此,规范和丰富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设计.要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为契机,启动研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对赋有实践教学学分的课程做出更为细致和明确的规定,细化要求,建立标准,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二要切实落实实践学分.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大胆尝试和构建具有思政课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课程统筹规划,避免只有实践没有教学、或实践与教学分离,协调解决好实践教学经费与覆盖面的矛盾.三要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发挥好不同实践教学形式,譬如基地教育、社会实践、案例教学、阅读交流、校园文化、研究实践、情感体验、情景再现等不同教育功能,体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四要创新教学方法.因时因事因材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突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代感,引导学生关注焦点、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五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质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将抽象理论变为生动的视觉形象,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和感染力.要善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传递信息和组织教学,用学生喜欢的方法、常用的平台、易于接受话语体系,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满意度.
4.6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强化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是难以用考试来进行有效度量的,或者说学生考试所获得的分数不能有效判断其思想和价值取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应多元.一要改革考试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运用能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优秀的学生,优先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以此给予肯定和激励.二要建立全过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课内课外相衔接的考核方式,把讨论发言、主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基础理论测试等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起来,把思想认知、价值认同与实际表现结合起来,推进考核常态化、过程化,推动学生由重“听”到重“学”重“思”.三要健全多元评价机制.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师职务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分配中体现和运用评价结果,引导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