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借贷现状及法律规范分析研究*

2019-08-14张晓荣

法制博览 2019年22期
关键词:借款借贷问卷

张晓荣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一、导言

2017年8月,某高校大三学生范某因无力承受网络贷款平台的威逼,留下遗书后自杀身亡。这已经不是第一起因网络借贷而引发的人命,早在2016年3月,某高校大二学生郑某就因无力偿还巨额网络贷款选择跳楼自杀。近年来,“校园贷”、“培训贷”、“创业贷”、“求职贷”等名词频繁出现在高校校园,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便利,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及其家庭带来无尽痛苦。因此,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和法律维权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意义重大。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样本基本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以广东某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问卷对象涵盖不同专业和年级。共回收1411份有效问卷,其中,大一学生687名,大二学生439名,大三学生285名。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通过自主设计《大学生网络借贷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表格,并让二级学院辅导员将问卷转发学生班群,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完成问卷填写,从而得到客观真实有效的数据。

(三)样本基本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1道题目。其中,有8道题目专门针对有网络借贷经历的学生设置。调查内容分别为:第1-3题对调查对象进行认定和区分;第4-6题对调查对象的基本认知情况进行了解;第7-13题对有网络借贷经历的学生进行细节了解;第14-20题是了解学生对网络借贷的认知程度,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建议;第21题为开放性题目,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大学生陷入网络借贷的看法。

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回收1411份问卷,问卷有效率100%。其中,男生425名,占比30.1%,女生986名,占比69.9%。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一)网络借贷认知方面

问卷第4题、第5题主要了解学生对网络借贷的认知程度及网络借贷平台的识别率。通过问卷可知,27.4%的学生对网络借贷完全不了解,67.7%的学生对网络借贷了解一点。学生对京东白条、名校贷等网络借贷平台的识别率比较高,达到35%以上。其中,对京东白条的识别率最高,达到55.1%,而其他类型的网络借贷平台,如零零期、拍拍贷、花无缺等的识别率较低,另外有些学生对其他网络借贷平台有所了解。可见,目前学生对网贷平台的认知还是比较少。详见图1。

(二)学生进行网络借贷的具体情况

问卷第7-13题主要对有网络借贷经历的学生进行了细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4%的学生有过网络借贷经历,其中,49.7%的学生借过1-2次,10.9%的学生借过3-5次,39.5%的学生借过5次以上。在学生网络借贷中,京东白条及其他平台借贷人数占比较多,分别为49.7%和59.9%。从借贷的数额来看,89.8%的学生网络借贷数额不超5000元,但也有6.8%的学生借贷数额较大,超过1万元。而对于借钱的用途,数据统计显示,多用于购买生活、学习用品及娱乐消费。由此可见,网络借贷的学生不在少数,且借钱多用于消费。详见图2-5。

就学生被催债的情况来看,15%的学生有遇到催债,85%的学生没有遇到催债。数据还显示,学生还款一般通过分期还款和自己劳动所得来还款的。详见图6。

(三)学生对网络借贷的认知程度,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建议

问卷第14-16题对学生的网络借贷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9.4%的学生认为网络借贷是不靠谱的,10.6%的学生认为网络借贷可信,另外,69.2%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25.1%的学生表示确有急事才会在平台上借款。关于网络借贷安全教育,有11.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没必要接受网络借贷安全教育。由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同学对于网络借贷有清晰准确的定位,有部分同学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借贷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详见图7。

问卷第17-20题对学生获取网络借贷知识的途径及相关建议进行了调查。对于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有三个渠道,即学校课堂教育、专题教育,所在院系开展专题教育以及自主从网上了解,三种渠道分别占总人数的63.9%、44.6%和62.5%,另外还有12%的人认为周围没有获取知识的途径。而对二级学院开展网络借贷安全教育的调查显示,有47.7%的学生表示自己学院未曾开展过此类教育,可见二级学院并不太重视网络安全教育。详见图8。

征求学生对获取此类知识更感兴趣的途径发现,微信微博、讲座、视频、参与式校园宣传教育等手段,占比学生均达到50%以上,分别为59.2%、51.2%、58.9%和51.5%。与此相对应,学生建议开展参与式的网络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和组织观看典型案例宣传片的人数占比最多,分别占66.6%和62.2%。详见图9-10。

问卷第21题是开放性题目,主要了解学生对当前部分大学生深陷网络借贷的看法,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网络借贷的思考。大部分同学对于网络借贷有着自己的理性判断,认为深陷网络借贷的行为是缺乏安全意识和理性消费意识的,也有部分同学未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同学具备基本辨别和判断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强化对大学生网络借贷安全的教育工作。

四、网络借贷法律规范分析

网络借贷是由投资人、借款人及第三方平台三方主体构成的,大学生作为网络借贷的主体,一般充当借款人的角色。网络借贷本质属于合同法中的借款关系,大学生是借款关系中的借款人,投资人是借款关系中的出借人。但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出现滞后,许多第三方平台为了自身利益,通过虚假宣传和降低门槛来吸引大学生进行高利息借贷,最后又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威逼利诱,给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困扰。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借贷涉及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借贷的民事法律规范

1.网络借贷合同利率超过法定标准,涉嫌“高利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年利率在24%以内受法律保护,超过36%的,超过部分无效,同时,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而第三方平台在网络借贷的时候,往往会预先扣除利息部分,然后以高于基准贷款3倍甚至4倍的利率计算利息。这种高利息借贷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不受法律保护。

2.第三方平台“双方代理”的行为有违法律基本原则。双方代理是一种滥用代理权的行为。法律规定,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所代理的其他人签订的合同无效。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借贷中,大学生是借款人,投资方是出借人,而第三方平台既是大学生的代理人,又是投资方的代理人,这种双方代理所实施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被代理人利益受损,有违合同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基本原则。

(二)网络借贷的刑事法律规范

1.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刑事法律规范

大学生是网络借贷的主体,可以作为借款人及出借人。

(1)大学生作为出借人,可能面临被诈骗的风险。许多未能取得合法资质的第三方平台打着虚假旗帜进行欺骗的行为,大学生由于无法分辨真伪,容易上当受骗。

(2)大学生作为借款人,可能涉嫌诈骗罪。新生代大学生是“个性张扬”、“观念超前”的群体,他们往往主张超前消费,以此来满足自身需求。网络平台借贷门槛低、手续简单,一般只需个人身份信息即可办理,因此成为大学生借款的首选。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有限,容易产生还不上借款的后果,此时,大学生为了偿还借款,可能骗取同学身份证继续网络借贷,以贷还贷。如2016年,某高校一名学生为了满足自身消费需求,用各种欺骗手段从15名同学处骗取身份证并在网贷平台上借款,拆东墙补西墙,最终欠下18万元巨款。这种具有主观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就涉嫌诈骗罪。

2.第三方平台的刑事法律规范

第三方平台作为中间媒介,容易触犯下列刑事法律规范:

(1)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国家金融管理法律对于向社会大众筹款的行为有明确规定。第三方平台作为中间媒介,以投资理财的名义向投资人吸收资金借给借款人,然后向双方收取利息,但实际上并不一定真正存在理财事实,这种聚财敛资、欺骗投资者的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涉嫌非法经营罪。一些第三方平台为了获取利益,采用虚假资质骗取投资人的信任,将借贷行为通过投资理财产品形式进行融资,涉嫌非法经营犯罪活动。

(3)涉嫌集资诈骗罪。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发布虚假高利率的借贷标准筹集资金,利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投资,在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后用于自我经营,甚至卷款跑路,给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

(三)网络借贷的其他法律规范

1.大学生在网络借贷平台上借贷,需要填写身份证、联系电话等信息,有些还包括家长、老师的相关信息,一方面容易造成信息泄露、隐私侵犯,另一方面,一旦大学生无法按期偿还欠款,容易被无良第三方平台骚扰、恐吓等,给自己及家人带来困扰。还有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够偿还欠款,不惜犯偷盗、抢劫、诈骗等无可挽回的错误,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和损失。

2.“裸条贷”侵犯个人隐私,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一些大学生为了在网贷平台上借款,不惜给对方提供自己的裸照,一旦还不上钱,对方就以将裸照传上网相威胁,甚至逼迫大学生卖淫还债,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

3.对于正规网络平台来说,如果将钱借贷给大学生后对方无力偿还,也会给网络平台造成损失。

五、小结

“新生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提高他们的网络借贷安全防范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有赖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形成合力,共同在大学生心中筑起一道安全防线,本次调研正是出于此目的开展的。学校网络借贷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实践的指导,而实践需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本次调研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将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网络借贷安全教育工作,预防和减少学生网络借贷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借款借贷问卷
借款捆绑婚姻关系致诉讼
不一样的借款保证人
中东铁路与三喇嘛借款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问卷网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P2P 网络借贷监管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