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书旧事

2019-08-14朱训展

中国篆刻 2019年8期
关键词:硬笔字帖练字

蒙童印记

说起书法,确实从小受家里长辈的影响,老叔公的字在村里数一数二,我老爸这个老教师也写得一手好字,那略带碑意的行楷开张宽博,潇洒飘逸,记得我的大学同学看到他给我写的信都赞不绝口。小屁孩时老爸给人家写的几个隶书更让我永远记得了“蚕头雁尾”。但是我好动,从小没练字。

小学阶段没有接受老师的建议,兴趣班放弃了书法而选择了乒乓球,使练字慢了好多年。初中阶段我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到初三已是全校第一,就是几个字写得不好,语文老师王绵生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下了“你的字还要下苦功夫才行”的评语,让我记忆犹新,也一直鞭策着我。这句话我剪下贴在欧体字帖后面,可惜后来这本字帖丢失了。

求学“散打”

真正开始练字是进入中师后。八十年代的中师汇聚了各地初中的优秀生。我就读的饶平师范学校地处县城黄岗郊外。中师的学习压力较小,大家学力不错,又甚少外出,因此,打球、写字、乐器成了课余三大事。每周的两节书法课和班里的每天一练小黑板为整个练字氛围推波助澜,宿舍里桌上的“超特”墨汁和几张报纸无片刻闲暇,练字成了生活一部分。那是一种自然的书写状态。同学们无忧无虑、互相交流、共同进步。老吕飘逸的行书、友辉古朴的小楷都历历在目。很怀念那段时光。

大哥给我买了本欧体《中学生字帖》,当时市面上基本是这套叶圣陶题字的字帖,很难看到其他的了。好多年我都沉浸在《九成宫》之中,《九成宫》笔画匀称,劲中含润。右抛钩借用隶书“雁尾”之法,更是别具神韵,甚是可爱,其结体斜正变换,平中寓险,尽显匠心。同学们大部分写柳体或颜体,只有我一人写欧体,不为啥,就是觉得欧体好看。不过硬笔字倒是写得有点颜味。春喜的颜体写得很棒,这应该是我经常到他宿舍的缘故。到了师三,不少人在写小楷,我又在钟繇的《宣示表》、王宠《游包山集》上花了不少功夫,很喜欢钟繇的古朴、自然,特别是那左低右高的长横,可爱至极。毕业前以一幅欧楷在学校书法比赛拿了个一等奖,这是人生第一个一等奖。

中师毕业后我被保送到肇庆教育学院体育系进修,半路出家练起了体育。我继续保持了在宿舍练字的习惯。这个时候开始接触草书,入门是中学生字帖后面的硬笔草书,落款好像是虚一。然后用这些字形写毛笔,大二时利用在操场训练休息的时间参加了学院的即席挥毫,竟意外又拿了个一等奖,小得意之余坚定了写草书的信心。同学们都说主要是评委基本看不懂我的那些字,现在看起来也确实是,没什么笔法,只是有点形状而已。那一年参加了“爱克发”华人硬笔书法艺术中国展得了个展示奖更是让我激动不已。

吴潜《鹊桥仙·扁舟昨泊》

专攻草书

参加工作五年后调入区实验学校,这里的书法氛围很好,我们几个人经常互评作品、交流心得。饶师的师兄弟是主力军。财兄的爨宝子、阿喜的米芾、贵歆的王铎写得都满有感觉,加上树人老师的楷书、自清的行书,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了。我主攻王铎草书,它大气洒脱、痛快淋漓,结体奇正莫测、变化多端。强烈的表现力让我着迷。同时我又结合张旭《古诗四帖》和怀素《大草千字文》,近几年又研习徐渭、傅山,力求把明清的奇崛和宋唐的恢宏率意结合起来。至美的覃曦是张羽翔老师的弟子,功底好、技术全面,前几年请来了张老师在澄海办了个短期班。张老师的理论让我们都受益匪浅,他从线方向、线长度、线距离等对每一个字进行分析,无论是临帖还是创作都能使自己有的放矢,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记得2011年和俊强兄参加北兰亭培训,回来后突然不知怎么练字了,因为在一周内听了十多位名家的讲座,一下子把自己搞蒙了。培奇兄曾建议我写写康有为,张老师也意外地对我一副康体对联临书赞赏有加,于是我接着在康体下了不少功夫,从它的纵横捭阖、大气磅礴上吸取养分,丰富内涵。

2016年我有幸被招入李小如老师举办的公益班,李老师功力深厚、知识渊博,一手小楷在国内占有一席之位。他和张羽翔老师都是中书协的楷书委员,可惜我这个弟子楷书用工太少,写得不好,只能尽量的把草书写好一点,不然报起师门,惭愧得很。李老师平易近人,毫无架子。他的书学注重传统、道法自然。对我们的作品更是不厌其烦地深入分析,细致点评,授业解惑,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十个学员定时相聚于老师的工作室,品茶评字,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大家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感动。虽说有一次晓阳兄和杨柳树在宾馆探讨笔法,理论不断发生碰撞之时,我竟昏昏入睡……公益班已结业,期待每一年的佛山相聚!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中钢情缘

和中钢的情分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当年的中钢引领着国内硬笔的主流,名家名作竞相亮相,对于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来说,每个月的中钢杂志都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忘不了杂志中页的名家书《岳阳楼记》,忘不了卢中南老师临写的《九成宫》。现在我还珍藏了好多年的杂志。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网媒慢慢地取代了平面媒体的主导地位,但是中钢杂志永远是硬笔界的一座丰碑。中钢大赛更是国内硬笔书法大赛一大品牌,骆恒光、顾仲安、钱沛云、任平……等众多名家都是从这里走进公众的视野的。参加中钢大赛是我习字的一个重要目标,从落选到优秀奖到连续两届二等奖,更是见证了我的进步。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跟很多硬笔人一样,我的硬笔一直伴随着毛笔同时进行。实际上软硬笔除了笔法不同,字法、章法都是相通的。在各类大赛中,“展厅效应”更是绕不开的,我一直轻视这个问题。省硬协刘胄人主席就曾对我的参赛态度、形式经营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2011年在昆山参加“亭林杯”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展,现场感受了人家的获奖作品。这两次经历使我反思了不少问题,寻找到自身不足,重新思考字体、形式、内容的配合,在接下来的每次大赛中我都精心准备,反复思考,成绩也逐步提高。

好久没写东西,乘中钢约稿之机写写学书一路走来的人和事,不算什么类型的文章,权当留住记忆,鞭策自己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硬笔字帖练字
周玥函
楊雅然
芭蕉上练字
练字真的好烦啊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爆笑四格
小字帖
小字帖
学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