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景点与电脑字体

2019-12-08傅德锋

中国篆刻 2019年8期
关键词:匾额牌匾题写

文︱傅德锋

近些年游览全国各地,参观很多旅游景点,便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全国有名的旅游景点,居然有很多匾额招牌和对联都是使用千篇一律、机械呆板的电脑字体刻制的。这在山灵水秀,古朴典雅的总体气氛中,无论如何都会有一种“大煞风景”的感觉。

旅游其实是一种文化,所谓文化旅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旅游景点的文化氛围更多的都是与书法密切相关。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古刹名楼,欣赏那些古朴雄浑,笔力遒劲的书法题字、牌匾和对联,无疑是旅游文化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名山、名水、名寺、名楼,再加上名人题写的书法,自然会给这些景观增色不少。而这些书法遒美的招牌匾额以及对联,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风雨,对应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历史故事,昭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悠久与博大精深,使游客在观山看水的同时,感受传统书画艺术之美,领略华夏独特文化之美。

电脑字体,是一种被工艺化了的美术字体。其优点是整齐划一,可以任意使用于书籍报刊和一些标语的制作,方便快捷。缺点是机械呆板,千篇一律,缺乏艺术情趣,更谈不上文化内涵。尽管说电脑字体中有“舒同体”“启功体”“炳森体”等等,这些老先生也都是非常著名的书法家,但一旦他们的字体被输入电脑,被规矩化,成为全民通用的电脑字体,也一样会被用滥用俗,成为与“宋体”“黑体”毫无二致的美术字体。这与他们特意为风景名胜或人文景观题写的招牌匾额或对联之艺术水平不可同日而语。

而在旅游景点使用这些电脑字体来制作招牌匾额,显然是一种缺乏文化审美眼光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说明当地的主事者不懂文化,更不懂得尊重书法和书法家。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当下很多地方领导的文化缺失和当地书家的那种有劲使不上的尴尬与无奈。

我曾经在参观一些景点的时候,发现用电脑字体制作的招牌匾额和对联之后,就此事与当地的知名书家进行讨论,他们都这样说:我们也都发现了这一问题,曾经也对地方主事者提出很多建议,人家主事者要么说,电脑字体有什么不好?像“舒同体”“启功体”和“炳森体”不也是大书法家的字体么?拿过来就用,既方便又省钱,还很美观统一。有的书法家写的字还没有这些电脑字体好看呢,与其花钱让他们来写,还不如使用电脑字体呢!

听了这样振振有词的解释,你还能说什么好呢?这样的解释貌似很有道理,实际上说白了就是没文化的表现。

我国的招牌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与汉字书法的使用是同步的。古人没有所谓“电脑字体”,自然是一律使用手写的书法字体。但恰恰就是因为这些手写的书法字体制作的招牌匾额加重了历史的文化砝码,将祖国的大好河山装点得古朴典雅、文气芊芊、庄重幽远、荡气回肠。登临长城关隘,从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到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绵延万里,接连无数关隘,无处不见名人所题书迹,使世界各地游客置身其中,流连忘返。这里面既有历代古人题写的,也有近现代和当代书家题写的,或端庄凝重,或古朴雄浑,或秀劲空灵,或遒媚典雅,或篆书、或隶书、或楷书、或行书、或草书,皆文辞优美,书艺高超,都能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从而留下深刻而难忘之印象。

试想,如果将这些名胜古迹上的书法作品统统换成电脑字体会是一种什么景象?!肯定是大煞风景,味同嚼蜡矣!

假如主事者心胸开阔一些,花不了大价钱去请京城里边的名人题写,也完全可以请自己地方上的写得好的书家来题写,即便象征性地给点润笔费或者不给,也一样会有人愿意题写的。因为这个不仅有贡献社会公益事业的因素,也有一个宣传当地书写者的重要因素。试想,一个景点一旦火起来,全国各地游客蜂拥而至,欣赏这些当地书家题写的书法牌匾,那对自身知名度的提升将会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当地书家据此成名,他们题写的牌匾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对当地而言,岂不是两全其美?!其实古代的一些招牌匾额的题写者,在当时也未必会有后来这么大的名气,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这些题写在山水名胜上的书法作品获得知名度的。我认为,只要书法水平高,完全可以不必拘泥于作者的身份地位和现有名气。这么做,既节约了题字成本,又成就了当地书家,何乐而不为呢?!

而有的名胜古迹,花了不菲的代价,却请了名头虽大而水平低劣的人来题写牌匾,不仅未能为景点增色,反而给游客留下许多笑柄,实在是得不偿失。

古刹名寺题写牌匾,当以端重庄严为尚,最忌油滑、轻佻;像关帝庙、岳王庙、武侯祠等这些供奉历史英雄人物的地方题写牌匾,当以厚重古朴为尚,体现正大气象,最忌脂粉气与江湖气,那种伸胳膊伸腿,歪头耸肩的丑怪尖刻字迹,则实在是难以与英雄形象互相匹配。

因此,对于名胜古迹这些旅游景点而言,其招牌匾额请什么人题写,其擅长什么书体,题写给什么地方,题写什么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马虎不得。因为这些东西是要经受历史风雨和时间考验的,很有可能是要传之后世的,必须要严肃认真对待,不可率尔操斛。

至于那些挂在名胜古迹上的使用电脑字体制作的招牌匾额和对联,我建议还是尽快用书家题写的换下来为好,事实上,很多游客火爆的旅游景点实际上也是不差请书家题写所需的这点润笔费的,所缺的只是对历史文化、对旅游文化的认知不够深刻而已。

猜你喜欢

匾额牌匾题写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郭老为《徐孝穆刻竹》题写的封面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匾额下的刺猬
呼和浩特“统一牌匾”行动现大量神翻译店名
初三
俄一高校挂斯大林牌匾引纠纷
银行荣誉牌匾岂能“终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