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勇士的海洋梦
2019-08-14薛今
文/薛今
十年驭 “蛟龙”
叶聪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七〇二所副所长、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
2001年,叶聪这个从小爱看《舰船知识》 《兵器知识》等杂志的“理工男、装备迷”如愿进入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从事潜水器设计。刚参加工作,正值7000米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接近立项,从此便开启了他与“蛟龙号”共同成长的十余年历程。
2003年,24岁的叶聪被委以重任,负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总布置设计。他成为中国载人潜水器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
在“蛟龙号”之前,中国潜水器下潜纪录仅有600多米。到2005年,“蛟龙号”研制已开展3年,团队中仅有两人见过真的潜水器。研制只能依靠国外的科普读物和观看影视作品。没有现成的设计标准、规范和参考资料可借鉴,叶聪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开创性地进行了“载人潜水器的功能模块化和结构分块化的总体布置及性能优化技术”等两个课题研究,总结提炼了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设计方法。潜水器最重要的设计文件和图纸——每个设计阶段的任务使命分析报告、均衡计算书、深潜操作流程以及潜水器总图均出自他手。
在科研项目中,研制人员参加舰船的试航试潜是一项传统。在“蛟龙号”开始总装联调的时候,叶聪便报名驾驶潜水器。他说:“设计人员对潜水器的空间布局、作业流程、应急处理等有总体把握,我亲自操作,对潜水器的运行有直接感受,可以用到将来系列化深海装备研发中。”
2009年起,叶聪参与“蛟龙号”深潜试验和作业共计50次。“蛟龙号”第一次突破5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深度,都是在他的驾驶下完成的。
面对未知而多变的大海,再充分的准备都难以避免突如其来的紧急状况,危险与不适屡屡突破他与同事的想象。海面波涛汹涌,很多队员晕船呕吐,最极端的时候,船员养的宠物猫因受不了而跳海了。
2009年,在“蛟龙号”1000米级海试期间,通信设备多次出现故障。最长的一次,叶聪与两名同事和母船失联两个小时,反复呼叫,无人应答。
3000米级海试期间,潜水器在2000米深度数次出现电气绝缘故障,这意味着可能发生壳体漏水或短路,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可以选择立即上浮,但一旦放弃,故障就消失了,连故障数据都拿不到,解决不了问题。”他们在压力之下沉着冷静,最终排除了这个故障,并为后续试验积累了大量故障数据。
在5000米深海中,机械臂突然断裂而泄漏的油污让潜水器成了“睁眼瞎”;在7000米的海底,大量沉积物覆盖住采样篮而让“蛟龙号”难以作业……
靠着过硬的技能和冷静的心理素质,叶聪成功排除一次次险情,也为中国潜航事业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20米深度。十年攻关,一朝梦圆。自此,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当叶聪代表潜航员在7000米海底向距离地球343公里的航天员问好祝福之后,航天员们也在太空中向刚刚刷新纪录的“蛟龙号”致以问候。相隔几百公里的海天互动,成了中国人最为难忘的一幕。
现在,“蛟龙号”已经累计完成158次下潜,足迹遍及太平洋、印度洋。
造 “深海勇士”
伴随着“蛟龙号”成长,叶聪也逐渐成长为项目副总师、总设计师,担子越来越重。面对新的挑战,他将压力化作前行的动力,“蛟龙号”十年研制锤炼而成的载人深潜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极致的彰显。
在科研过程中,叶聪和他的科研团队不断审视自己的不足,完善前进的规划。2009年,团队意识到,向深海进军只有一个“蛟龙号”不行,要全面掌握核心技术,让谱系化的潜水器在国内得到技术、部件、运维等方方面面的支撑。
在这一阶段,4500米级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立项研制。叶聪担任该项目的副总设计师,全面负责总体设计工作。
“深海勇士号”以我国2010年左右的工业水平为基础,国产化率一举达到95%。“对试验过程中遇到的每个问题,他都会与大伙一道仔细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往往令我们茅塞顿开。”身边的同事常常被叶聪强大的专业知识面和工作能力折服。对所有已解决的故障和问题,他会细致检查确认,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隐患。2018年,“深海勇士号”在我国南海正式投入试验性应用科考,成功用于深海资源勘查、环境调查、科学探索和深海考古。
叶聪还担任了世界最大、国内首型自主研发的9座全通透观光潜水器的总设计师任务。他大胆创新采用全通透设计方案,带领团队克服全通透有机玻璃带来的密封、连接形式、变形协调等设计安装难题。面对“首吃螃蟹”带来的设计检验规范及营运管理法规的空白,他顶住压力组织团队对现行规范法规进行研究,协助中国海事局和中国船级社开展载客潜水器审图和检验原则的编订以及国内首批商用载客潜水器驾驶员理论与实操培训。
如今,两艘“孪生姐妹”全通透观光潜水器已投入商业试运营,促进了载人深潜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开启国人看海观海的新维度。
梦想:到深海一万米
很多人问,为什么要越潜越深?关于深海的意义,叶聪已经讲了10多年: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71%,海水占地球水资源总量97%,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矿物和能源储量都超过陆地。因此,探索海洋、保护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都与深潜密切相关,需要“蛟龙号”这样的高技术深潜装备来绘制深海“藏宝图”。
“蛟龙号”7000米级下潜深度已经覆盖全球海洋面积的99.8%,剩下的0.2%被称为深渊。深渊研究和开发有极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由于缺乏探测和作业装备,全世界对深渊的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
2016年7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正式立项,37岁的叶聪正式挂帅总设计师。
叶聪在设计全海深潜水器时,因为在经验、方法上已有很多积累,可以很好地平衡和优化机动性和作业性能。“协调地完成潜水器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是设计的第一层次,经过优化,精准极致地完成是第二层次。”叶聪说,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是能够在方式、方法和模式上取得创新。
叶聪的下一个目标是驾驶中国的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深潜器到达海洋最深处,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利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