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体现在三个层面

2019-08-14陈坚,李东方,刘志新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党中央党员干部党组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任务和使命依然极为繁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是敲敲打打就可以实现的,越是往后越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就需要全党同志,尤其是党员干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对党绝对忠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当然,对党忠诚绝不是口号和表态,而是要体现在信念、思想和行动中。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这里不仅深刻揭示了党员对党忠诚的基本政治要求,而且更加明确了党员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层面,对党的信念的忠诚。党员干部要对党绝对忠诚,首先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之所以把“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作为对党忠诚的第一位要求,就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在我们党的队伍中,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榜样人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批示全党学习他们的优秀政治品格。

相反,如果党员干部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那么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这个基石和根本,忘记了自己作为党员干部的使命职责,罔顾党纪国法的“高压线”、公与私的“警戒线”,不敬畏权力,不敬畏组织,不敬畏群众,在迷失方向的罪恶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从党的十八大以后查处的大案要案来看,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孙政才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令人震惊。这些原本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从理想信念、纪律规矩、党性原则等方面,抛弃了为官从政的基本底线,背叛了对党忠诚的承诺,放松了“严”与“实”的内心规约,由此逐渐滑入腐败的深渊。这些反面案例教训特别深刻,他们的共性是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搞帮派、搞小圈子,把对党忠诚变成了对个人、对团伙忠诚,甚至把别人行贿送钱看成是“忠诚”。显然,他们不但把“忠诚”二字玷污了,而且严重扭曲了。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也有体现,非常值得警惕。

从上述正反两方面可以看出,共产党人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或者说,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因为理想信念动摇了,那是不可能心中有党的,那就不可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第二个层面,对党组织的忠诚。党员干部要对党绝对忠诚,就必须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党组织。之所以强调党员干部要对党的组织忠诚,是因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组织起来的政党,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领导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推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靠的就是严密而强大的党组织。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党忠诚,就是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首先,思想上认同组织,这是党员干部的底色,是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最基本条件。认同什么呢?主要是认同党的根本宗旨,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其次,政治上依靠组织,这是党员成长成才成事的不二路径。党员要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始终牢记自己是组织的普通一员,党员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成长与发展,组织的培养是干部成长的外在因素和客观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有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被提拔了,不是认为自己能耐大,就是觉得自己“上面有人”。实际上,对领导干部来说,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没有了组织,纵有天大本事也毫无用武之地;背离了组织,再多的荣耀也会化为乌有。第三,工作上服从组织,这既是党的组织纪律,又是党员最基本的品质。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个人服从组织,位居“四个服从”之首。对党员干部来说,必须把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摆在更高位置,这是组织原则;重大事项必须向组织请示报告,这是党性要求;组织交给的任务、作出的决定,不容打折落实,这是组织纪律。习近平指出:“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第四,感情上信赖组织,也就是党员对组织有很强的依靠感和归属感,忠诚于党组织。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党员要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充分相信组织、信任党中央,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决不搞表态性服从、选择性服从、应付性服从那一套,决不能在党面前做“两面人”、耍两面派。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党员必须不断强化组织观念,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情感上做到对党组织忠诚,那么党组织才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无往而不胜。相反,如果党员干部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搞收买人心、拉选票,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那么必然败坏党的政治生态、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削弱党的力量。

党的组织是党员的“家”,是党员的“根”。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每个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党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始终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自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忠于党、忠于人民作为毕生坚守的信仰

第三个层面,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除了对党的信仰和党组织忠诚外,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也是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的重要标准之一。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党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宝贵成果,是指导党的一切活动的行动指南,是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是党的生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定不移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始终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拥护者、忠诚执行者、忠诚捍卫者。

推进伟大事业,需要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不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就要自觉拥护和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充分相信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党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应对“四大考验”、战胜“四种危险”,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党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来说,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一方面必须在思想政治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在行动实践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真正成为政治坚定的明白人、对党忠诚的老实人、政治过硬的带头人。另一方面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上,主动自觉、毫不松懈地抓作风建设,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地抓工作落实。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如果党员干部忠诚地做到了这两个方面,那么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就有了保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能够如期实现。

“上下同欲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上下同心、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和历史性变革的发生,归根结底就在于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党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在于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各级党员干部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忠诚执行。

党的思想理论是全党步调一致的行动指南,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不渝地忠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贯穿于日常学习、思想和工作中,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奋斗终生。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每个共产党员在加入党组织时都无一例外地把“对党忠诚”作为誓言。与一般人的忠诚不同,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对党的信仰的忠诚,对党组织的忠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这就表明,党员干部对党的绝对忠诚要胜过其他各种忠诚,是一种更为无私、更为可贵的忠诚,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知识链接: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兰辉

兰辉生前是四川省北川县副县长。2013年5月23日,兰辉同志在检查乡镇道路和安全生产工作时不幸坠崖,因公殉职,年仅48岁。他始终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中,顾不上寻找遇难的3位亲人,一次又一次组织抢通“生命线”;灾后重建,他勇担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等最繁重、最艰难的工作任务,实现北川3年无重大安全事故。他奉行“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尽管自己家境不宽裕,却先后帮助了近200名生活困难群众。他对工作充满激情,担任副县长3年多,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平均每天行程200多公里。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从不违背原则打招呼,从不给亲人办一件私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说: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知识链接:“百姓信赖的老大哥”廖俊波

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他入党25年来,始终信念坚定、不忘初心,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时刻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带头深入贫困村蹲点调研,分类推进精准扶贫,坚持“赚钱的事让群众干,不赚钱的事让党委政府干”,政和县3年多时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万多人,连续3年进入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他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抓工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以“背石头上山”的劲头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常年奔忙在项目建设、园区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一线。他严守廉洁底线,做人光明磊落,从不利用权力、地位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说: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猜你喜欢

党中央党员干部党组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时局图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从“看齐”说开去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关于党的领导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