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天空最近的纯真童年

2019-08-13祝蓉

青海湖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森多吉尼玛

那天,唐明见到我喝昆仑山雪山矿泉水,她那香瓜般脆甜的童音欢喜地叫了起来:“啊!这是我们那里的水。”当即热情洋溢地邀请我去她们格尔木喝水。我一时不能把面前这个娇巧迷你的女作家和高耸入云的巍巍昆仑山对接起来,低头阅读瓶子,细密的红字果真写着瓶中水出自“青海省格尔木市”。我出生于皖南山区,少女儿童时代上山砍柴、采茶,总是喝林涧山泉。将黄山脚下置换成昆仑山脚下,我脑海里马上对应地弹出小唐明和伙伴们伏身在那片离天空最近的辽阔大地上滋滋饮泉的情景。唐明并且把见到新同学喝她家乡水的消息欣欣然发至亲友微信群。“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令人不由得想,喝着心爱的昆仑山雪泉长大的儿童文学作家唐明,一定会用她那副美妙清音,吟唱出一首首深情的文学佳曲敬献给那片神奇的土地。

又一次小聚,唐明谈起她正在创作的短篇小说《尼玛文森的画》。我被这故事吸引,欣喜道:这篇写好了也许会成为你的代表作呢!

《尼玛文森的画》完成后刊发于《十月少年文学》杂志2017年12期头条。小说短短一万来字,杂志动用了十个页面的篇幅,对作者做了专访,请何卫青老师写了评论,还配发了唐明手扶额头、黑眼睛透过镜片闪烁出迷人智慧光芒的靓影,以及她和来自故事中的噶陀寺、身着绛红色袈裟的小阿卡(童僧)们一起看图画书的照片——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受到太阳分外亲抚的帅气小男孩们身上反射出耀目的光,照亮了画面。

《尼玛文森的画》作为开篇收入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德吉的种子》一书。书中收入唐明青藏高原少儿生活题材的一系列短篇小说:《你这个小傻瓜》《梦里的书》《我只有一块石头》《德吉的种子》《涉水而来》《洁白的砗磲》等。

在这一系列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小说《带着我的小马回草原》《我的爸爸在云端哨卡》中,唐明通过创作题材上的拓展,在国内原有的儿童文学版图上嵌进了一片新的天地——她脚下这片昆仑山大地。谈及最初的创作,她说:“青海是儿童文学的盲区。多年以来,几乎没有人从事专业的儿童文学创作。”她感到了“排山倒海式的自卑”,从此一头投入当地少数民族题材儿童文学创作,终于喜获硕果。随着创作的深入,更高远的追求也像春融的雪水朝着她奔流而来:“很多人跟我说过,青海是儿童文学的一片撂荒之地,给点阳光雨露和种子就可以收获绿意,我赞同这样的话。但,我们这片辽阔而高远的土地,仅仅需要一点绿意就够了吗?我们是不是还需要些花朵,是不是还需要一些灌木,是不是还需要一些大树?”

唐明的现实题材小说塑造出了全新的儿童群像。这些独特的文学形象为她那支勤奋的笔所贡献。《尼玛文森的画》中的尼玛文森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寺院里来写生的画家教小喇嘛们画画,这个“慢得像只打盹的蜗牛”的孩子为了和才仁图登打一个赌(一个天真可爱的赌),也拿起了画笔。小说中写道:

“尼玛,你需要我教你用铅笔吗?”多吉问尼玛文森。

尼玛文森望着多吉,然后说:“你教我,这幅画就不是我一个人画的了吧?”

“当然是你自己完成的,我只是教你怎么用笔,并没有帮你画画。”多吉认真地说。

“那你就教我吧。”尼玛文森把手里的铅笔递给多吉。

尼玛文森总也学不会多吉教他的握笔方法,“但他用自己的办法握住了画笔,就像拿起一根树枝,又像握着一截赶牛的鞭子”。如今许多大城市里,孩子的耳朵还长在娘胎里,家长就开始训练他听莫扎特了,像尼玛文森这样的孩子,大概会被社会、被学校归于“智障儿童”了吧?可是在这里没人会这么想。他是一个画画超执着的可爱孩子:“用了一条起伏的粗线,尼玛文森画出了山的轮廓,那正是他黄昏时见到的远山的样子。这让他心潮难平。多吉在一旁也说:‘尼玛,佛祖在保佑你呢!”这孩子用纯真的童心握着笨拙的笔,终于画出了一座美丽的雪山和迷人的村庄。

在《十月少年文学》访谈中,唐明谈道:“噶陀寺位于我们这个高原小城的南郊,坐落在两个藏族生态移民村旁边,我多次到寺院及村子里写生采风,和活佛以及村民成为了好朋友。尤其是那些从草原来到城市的孩子,不论是在寺院里成为了小喇嘛,还是成为了政府建起的现代化学校里的小学生,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他们的真诚像天空之蓝,他们的淳朴如潮水之碧,每次去,孩子们会远远就举着双手扑到我的怀里。”

唐明是汉族人。她居住的城市不足30万人口,却是一个有着二三十个少数民族同胞的聚居地。對于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隔阂和行为误解,她深有体会。在《你这个小傻瓜》里,民族小学教汉语的向秀老师给孩子们听写词语,结果连平时成绩最好的桑周罗布也错了9个。向秀老师说:“……这个‘抓住的‘抓,右边明明是个‘爪子的‘爪,你非要写成‘傻瓜的‘瓜!我看啊,你就是个小傻瓜啊!”

后果很严重啊!孩子回家哭了一晚上,要闹退学。黑牦牛般粗犷彪悍的阿爸找到学校理论了:“我的儿子,老师您为什么要骂他?他并不是傻瓜!您让他伤心透了啊!”

向秀老师委屈得眼泪簌簌直落。“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一个汉语拼音或者一个生词,她要重复几百上千遍……可是,因为自己无心的一句话,孩子要退学,家长来问罪!”

老师哭了。“这让身边那头‘牦牛有点手足无措,是自己欺负了老师吗?他说:‘老师,老师!别哭,别哭啊!坏心肠,我没有。”

“小傻瓜”桑周罗布呢,他准备回草原放羊,“没有羊群,流浪也好”。他去噶陀寺里给佛祖磕头,还要和好朋友才周道别。两个小朋友见面就下起了藏棋。才周输了,桑周罗布说他“撒若”。“撒若”?不就是汉语里的“傻瓜”吗!于是,这孩子通过汉藏两种语言的对比学习、深入领会,终于弄明白向秀老师的意思,带着一肚子聪明返回了课堂。

在《我只有一块石头》里,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小不点儿(又叫小卷毛、小可怜、小家伙、小尾巴)曲吉多吉在想:“我能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才配得上阿姨对我的心呢?”阿姨,就是“那么善良,那么可爱”的作家乔帆。怎么着?他在戈壁滩上捡到了一块洁白光滑的小石头。“是的,我要让这块石头装满我的祝福再送给阿姨!我要为阿姨念十万遍六字真言。”

我读到这里,实在担心,不知道这孩子一年能不能念完十万遍“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结果怎么样?小不点儿一个月就念好了,真叫人不敢想象,喜出望外!

唐明这些小说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片儿童文学的新领域、新体验,并且成功塑造出小喇嘛等新群像。且不论其他,仅此两点,便可收获足够含金量的赞誉。

蓝天之下,昆仑巍峨。纯朴的人民,坚韧的孩子,自由的牛羊。雪山洁白,草原碧绿。经幡杆高高矗立,“明亮的太阳照耀着那些写满了经文、层层叠叠整齐排列的”“菩提树上彩色的叶子似的”经幡。这里有盛夏“汹涌的雪”,高寒缺氧的荒凉戈壁,暖暖和和的氆氇毯子,亲亲热热的黑帐篷。这里的人们一小片一小片慢慢嚼着风干的牦牛肉,用“世界上最纯净的燃料”干牛粪烧煮出香醇的酥油茶……

《涉水而来》故事快结尾时,唐明写道:“太阳明丽地照在这片原野上,积雪在山巅和原野上闪着洁白的光芒,照得人睁不开眼睛,但,人们是多么喜欢这明亮啊!”

唐明也有一种人们喜欢的明亮。这明亮来自她故事里那些山巅原野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并且通过她的文字抵达读者心里。

作者简介:祝蓉,《中华读书报》副总编辑。

本栏目责任编辑 范红梅

猜你喜欢

文森多吉尼玛
贫困青年刻苦自学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多吉的赛马
四架战斗机掠过“卡尔·文森”号航母
命运
“死亡之船”—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
步兵班前进第二季
回家的路
情人
藏獒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