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在线上买菜的赛道上狂奔
2019-08-13杨松
杨松
在卖菜这件事上,上海成为诸多互联网公司的“试验田”。
“在我们小区附近有很多叮咚买菜的地推人员,把宣传册塞到你手里。”李春天表示,在大规模营销推广及优惠券的刺激下,她与同事都在“叮咚买菜”这个平台上购买过蔬菜等生鲜产品。
2017年5月,“叮咚小区”APP调整为“叮咚买菜”,把前置仓开进居民小区,用户在线上下单,快递员在短时间内将食材送到用户家中。
线上买菜并不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在上一轮O2O创业浪潮中,曾诞生过数家创业公司。与上一轮生鲜电商热潮不同,过去持观望态度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下场了。
2019年1月,美团对外宣布“美团买菜”开通业务测试,第一个线下服务站位于上海市虹口区。3个月后,盒马鲜生APP在上海地区悄然上线了“平价菜场”新频道。苏宁小店也宣布,将于4月下旬在小店APP平台上线“苏宁菜场”模块。
2019年的春天,生鲜电商等来了“第二春”。巨头们开展线上买菜业务;资本下注创业公司,等待新电商巨头的崛起;用户们则不停地在各个APP间切换,寻找最新优惠券。
争夺线上菜篮子
“在做叮咚小区的过程中,团队一直在认真思考和调研。通过不断跑社区,最后发现,买菜难是许多家庭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叮咚买菜负责人表示,调研结果让公司决定,将业务重点转向生鲜电商。
叮咚买菜APP的创始人梁昌霖曾创办过丫丫网、妈妈帮。叮咚买菜的雏形在2014年7月诞生,彼时首个叮咚线下服务站建在用户家门口,是国内最早的社区前置仓。
梁昌霖几乎把创业者碰到的“坑”都踩了一遍——O2O项目大而全,盲目扩张,快速烧完了巨额融资。2017年4月,梁昌霖砍掉其他项目仅做线上买菜,仅一年时间再次获得资本信任,获得高榕资本领投的pre-A轮融资。到2018年下半年,4个月内叮咚买菜拿到了4轮融资。
叮咚买菜平台上有1700 多个SKU(库存量单位),包括蔬菜水果、水产活鲜、粮油米面等各种食材,主要满足一日三餐所需。叮咚买菜的主阵地目前在上海,开设有200多个前置仓,一个前置仓大概辐射周边1.5公里到3公里的范围,每日订单量超过23万单。
叮咚买菜也在向其他城市扩张。2018年底,叮咚买菜进入杭州,“业绩和新用户增长都非常快,销售额以每月近400%的速度增长。”叮咚买菜一位负责人称,长三角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消费水平与上海相近,公司业务发展很快。
过去一年,资本对生鲜电商保持了极大热情。2019年3月,另一个生鲜电商创业公司——谊品生鲜对外宣布,完成20亿元B轮融资,由腾讯领投,今日资本、美团龙珠资本、钟鼎资本跟投,其中今日资本也是叮咚买菜的B+轮投资方。谊品生鲜提供送货到家业务,其门店扮演着前置仓的角色。
互联网巨头们也不愿错过这一赛道。2019年3月,美团买菜启动北京市场的测试,目前,美团买菜在京沪两地的服务站已达10个。阿里则是多头下注。盒马推出“盒马小站”新业务,承担着前置仓功能。在上海已开设两家盒马小站,每日大约有1000多单销量。不同于盒马小站的自营模式,口碑饿了么选择建立生鲜开放平台,与叮咚买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饿了么称,2018 年买菜业务增长超过10倍,在全国100个重点城市铺开。
“类盒马”探索受挫
线上买菜成为巨头们发力的重点,其中一个原因,是线下“类盒马模式”的发展并不如意。
4月中旬,美团宣布,小象生鲜进行试点期内的调整,无锡及常州门店因经营不佳将关闭,北京两家门店继续保留。
这种“前置仓(门店)+手机APP”模式,已得到一定验证。美团方面透露,本次调整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集中力量,探索更具增长潜力的“社区生鲜零售”方向。
作为集生鲜食品、餐饮、电商和即时配送于一体的开创者,盒马鲜生成立两年后,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4月初,盒马鲜生旗下的“盒小马”全国首店停止营业。
侯毅将2019年称为“填坑之战”,谈及盒马鲜生曾掀起的线下零售风暴,他于今年3月的公开演讲中表示,很多互联网企业、创业公司上演各种“类盒马模式”,基本上都已退出市场。
被动“上网买菜”
互联网企业再度看好“线上卖菜”行业,与大城市的管理政策调整有关。
2017年,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制定了一份指南,从统一结算、电子标签、追溯完备、基地对接、价格稳定等10个方面,提出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的要求。上海市政府网站公布的《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名单目录》显示,986家菜市场中,非标准的有96家,关闭了7家。这意味着,上海约有10%的菜市场需要升级改造。
叮咚买菜、美团买菜在向外界推介业务时,强调支持城市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京东到家、饿了么也看到这种变化,它们的APP入驻了很多社区零售生鲜超市,超市提供生鲜产品,平台方负责配送。
政策助力,“类盒马”商超遍地開花,用户放下曾经的菜篮子,点开手机APP下单一日三餐所需食材。
相比习惯于逛菜场的上一辈消费者,靠“外卖养活”的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这一新事物。据叮咚买菜方面提供的数据,其用户的主要年龄层在25岁到45岁之间。而每日优鲜的线上买菜用户群,已从80后、90后逐渐蔓延至60后、70后群体。
在产品功能设计上,叮咚买菜APP和美团买菜,都上线了“吃什么”板块,内嵌各式菜单,一键下单所需食材后,可按照菜单所列步骤做出美味佳肴。叮咚买菜负责人表示:“我们就像买菜界的今日头条一样,会根据用户的饮食习惯、季节、仓储情况等,运用大数据算法,对用户进行千人千面的菜谱和菜品推荐。”
自营或平台化
自营与平台,到底哪一种模式更适应市场发展?
许多互联网巨头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并举。阿里的打法是,口碑饿了么建立生鲜开放平台,盒马鲜生推出买菜业务。而京东除了推出7FRESH、京东生鲜,还有O2O业务京东到家。美团在其主APP上,同样有超市/生鲜板块,为用户提供快递水果蔬菜服务。
生鲜是非标品,要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生鲜电商仅搭建一个平台远远不够,从上游供应商到冷链运输,再将蔬菜从前置仓快递到用户家中,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从业者亲自去摸索和打通。
这也是各家企业对外宣传的核心竞争力。叮咚买菜负责人透露,公司发明了一款专门运送水产活鲜的氧气箱,保障配送员在将鱼、虾、螃蟹等送到客户手中时,还是活蹦乱跳的。
为了更好地掌控上游供应链市场,京东、阿里亲自下场,利用科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深度介入上游生产端。
对于重度参与的商家来说,以往那种“搭平台”模式在生鲜电商行业中难以奏效。以叮咚买菜为例,其负责人表示,订单主要来自自有品牌,在第三方平台饿了么的销量,在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0%。
呈现在生鲜电商面前的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2017年生鲜市场的交易规模达17897亿元,生鲜电商的交易规模为1418亿元,线上市场渗透率仅7.9%。未来三年生鲜电商市场复合增长率达49%,线上市场渗透率到2020年将达21.7%。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生鲜电商仍面临困境,前期投入过高,仓储、高损耗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到2018年,有15家初创生鲜电商破产关闭。数据显示,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仅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7%是巨额亏损。
从业者在试探多种模式之后,目前“线上APP+前置仓”成为业界押注的新模式。据叮咚买菜提供的数据,平台目前的客单价超过50元,前期开设的前置仓已基本实现盈利。每日优鲜负责人称,“未来,生鲜电商将成为一个有万亿规模公司出现的赛道”。
(文中李春天为化名)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