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红色笔记:百色行》审读报告
2019-08-13
评审专家点评
想起了《中国的一日》和出版先贤
1936年4月下旬,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发起并领导的《中国的一日》大型征文活动,成为发生在这一年并为后人一再提到的大事。那年年初,高尔基在苏联发起和主编《世界的一日》的消息传到国内,生活书店的总经理邹韬奋受到启发,想袭用这个思路编一本《中国的一日》。邹韬奋找到茅盾,提出这个想法,并请茅盾担任《中国的一日》的主编。随后,他们开始讨论编辑方案。他们确定“中国的一日”,选择在一个月以后的5月21日,“因为这一天是极平常的一天(如选在某个节日上,来稿内容就可能千篇一律),距今尚有一个月,估计再偏僻的城镇在5月21日前也能见到征文启事”。而5月21日这天看似平常,实则也值得纪念。1927年的这天,发生了骇人听闻的马日事变。
6月初起,应征稿件便源源而来,到7月初,初步统计来稿达3000多篇,约600万字。远远超过了邹韬奋和茅盾当初的预计。接下来,就是茅盾称之为“日以继夜”的紧张的选编过程,他甚至为此累得小病了一场。到7月中旬,他们从3000多篇来稿里选出800多篇,130万字,但仍超过了预定字数的一倍,显然还需要继续压缩、割爱。茅盾、邹韬奋又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做了一次从严选取,最后筛出490篇,80万字。生活书店编辑团队也认可了这个篇幅。
除了《中国的一日》的邹韬奋、茅盾、陶行知、章乃器、张仲实等十来个编委做了大量的征文修改工作,还有不少名家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黄炎培、陈独秀等提供了稿件,蔡元培应邀及时送来了序言,鲁迅也热心地帮助挑选木刻插画,并提了许多中肯的建议。茅盾为《中国的一日》写了一篇代替前言的总结式的文章——《关于编辑的经过》。
不久,中国就有了《中国的一日》这样一部具有很广泛影响力的大书。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一日”为母题的征文汇编出版的图书。回想起杰出作家、出版家邹韬奋和茅盾在百忙中为选编这部图书所耗费的精力,不由得令我们肃然起敬。
而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越来越成为成熟来稿转换成书的机构,过细编改书稿往往成为一种特殊安排。像《中国的一日》这样的大范围征文、选文、加工、修改的出版活动,简直是一种奢侈。接力出版社的编辑们却不辞辛劳,启动了“中国少年红色笔记丛书”的征文活动,在一系列红色纪念地组织中小学生撰写笔记,我们从其中《中国少年红色笔记:百色行》一书选稿、辅导、改稿的记录中得知,出版社编辑们付出了远比编改一部完整书稿大得多的工作量,从而成就了一部充满鲜活气息的原生态少儿图书。她让我们想起了80多年前的《中国的一日》和邹韬奋、茅盾等出版先贤。
初审意见
初审姓名:甘莉
职务/职称:编辑
日期:2016年9月1日
一、书稿的来源及作者介绍
本书书稿是我社开展主题活动“行走的课堂”征集而来的。在“行走的课堂”,邀请各界知名人士及专业教师,根据不同主题,设计和规划教学内容,并由专业团队组织青少年走出学校、走出课堂,是老师在实地教学、学生在实地受教的新型模式,突出在实地中学习实践、感受体验,并将所思所感付诸笔端。为了达到“体验+授课+写作”三方面的紧密结合,我们设计了一天一夜的体验活动和授课内容,邀请了一名党史研究专家和一名带队老师,分两次共组织了六十个七到九年级的学生参与活动。活动生动有趣、老师们敬业可敬、同学们认真热情,大家通过体验,将思考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老师修改后送交活动组。我们组织了两次稿件筛查,第一次是组织百色市中学的语文老师进行初选,整理出40篇;第二次是组织南宁市十四中等语文老师在初选基础上再做筛选,得到第一批可用稿件35篇。责任编辑在初审时发现大部分文章虽达到主題鲜明、观点正确、文字通畅,但有5篇存在大段引用网络资料(超过全篇30%文字量)及知识性差错多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故对这5篇文章直接做了删除处理。为了保证书稿的水平及数量,经与活动协办方沟通,我们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扩大了征稿范围,收集了第二批稿件20篇,并逐一筛选,最终整理出30篇文章进行编辑加工。
30篇文章来自百色地区中学的30名学生,他们年龄大多在十三四岁,从小生长在百色,无论是从老师父辈的教导,还是从自身体会方面,都对百色起义精神有直观而真切的感悟。虽然活动短暂,但他们思路开放;虽然笔触稚嫩,但他们流露真情。小作者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稿件反复修改打磨,提升了写作技能,这是本活动的意义之一,也是本书稿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
二、书稿的政治导向和意义
本书是通过组织青少年到红色圣地百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主题活动的结集,活动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体验+授课+写作”的学习内容。党史办专家和语文教学老师带领,小作者们通过观察体验,倾听讲解,进一步感受到先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领会到百色起义精神的时代价值,并将所学、所思、所感、所言等付诸笔端,形成了《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重走百色起义之路》《红军桥上的遐思》等文章。
初审通读稿件后认为,书稿政治导向正确,无导向问题。同学们在行走和交流、辩论中产生传承了革命理想的信念;在缅怀先烈、铭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时升起的感恩之情,使书稿被赋予重要意义。
三、书稿的主要价值和特点
书稿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两个效益及指导性。近两年,出版界掀起了主题出版热潮,相继推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重点出版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出版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出版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出版物等。在今后几年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出版界将推出相关图书,持续主题出版热潮,该书稿的选题定位契合时机,能较大程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书稿涵盖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艰苦奋斗作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对促进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精神风貌的提升;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该书的出版将对我社举办的“青少年理想教育”巡讲活动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该书具有较大的出版价值。
书稿具有以下特点:
(1)从组稿形式上,本书稿件来源采用活动定向征集,并通过评选收集到稿件。
(2)从内容上,书稿由30篇文章构成,每篇文章有共同的主题,有相似的关键词“红色”“感恩”“信念”等,且语言风格、体验角度等各具特色。
(3)从语言特色上,由于作者为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在構思立意、写作技巧、遣词造句等方面虽显不足,但感受真切、下笔生情,有质朴无华之感。
(4)从作者队伍上,全书30篇文章均来自百色地区中学,其所见所闻直观真切,其所思所感更易与读者对象达成共鸣。
四、书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责编处理情况
经过初选后的文章有以下优势:基本达到文从字顺、语言结构完整;依游览顺序写作,有条理,结构完整;懂得在写景中表达所思所感;观念正确,思想积极向上。但书稿还是存在问题,其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如下:
1.因是同题创作,大多数稿件极为相似,这给选稿工作造成难度
如《重走百色起义之路》《红色游记》《不朽的起义精神》等,在立意、结构及表述上均存在较大雷同之处。针对该问题,责编认为学生集体活动集体创作,立意、表述上存在雷同在所难免,小作者是七到九年级的学生,在表达和立意上确实存在“不够成熟”现象,所以,只要在言辞达意、结构合理、感受感悟方面有一定水准的文章,则考虑其价值,故未做过多处理。只是尽可能地在各篇文章中保留作者原有语言特色,并在段落结构上作了调整。另外,对于一些相似度较高的文章名也做了更换,如将原来的文章名“起义精神永垂不朽”改为“学习的榜样”、将原来的“不朽的起义精神”改为“不朽的精神之境” ,避免“精神”“起义”“不朽”等词语的高重复率。
2.部分稿件存在抄袭现象,甚至是直接大段复制
如《粤东会馆》《惊天动地甘孟魂》和《革命之行》有一半以上内容为网上资料复制。针对该问题,责编对大段网上资料复制的文章采取直接删除,并积极经与活动协办方沟通,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了征稿范围,收集了第二批稿件20篇,并逐一进行文字处理,最终整理出30篇文章进行编辑加工。
3.部分稿件存在知识性差错或提法不当
如《光辉伟业扭乾坤,千秋精神照征程》中“……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共产党人来到广西,成立了中共右江特委……”李明瑞为广西人,桂西军阀,文中所及时期还非共产党员。因此此处说李明瑞为共产党人显然不正确。《起义精神》中,有部分内容将百色起义与百色解放战争混为一谈,犯了知识性差错。另外,文中“有力打击了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嚣张气焰”中“国民党桂系军阀”也不准确,改为“国民党桂系军阀反动派”更合适。针对该问题,责编通过查阅资料、与主编沟通及请教专家等途径,对书稿中比较明显的知识性差错、提法不当等问题进行了逐一处理。如《解放街里的英雄》中“……为了在左右江地区建设武装力量,经过两个月的准备工作,红军与韦拔群、黄治峰等人领导的农民运动相结合,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由乡村到城市,联合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这与百色起义实际不符,经过请教百色研究专家,改为“……为了在左右江地区建设武装力量,经过两个月的准备工作,红军与韦拔群、黄治峰等人领导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将队伍拉到相对比较偏远的百色地区,联合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4.常见的语言文字问题
如错别字、搭配不当、断句不当、句式杂糅等。针对该问题,责编遵照尊重原作的原则进行。修改后基本错误都已更正,文章通顺,无明显语言毛病。如《青山埋忠骨 史册载功勋》,p.1“一座翠绿宁静的甘孟山,沾染了多少英雄烈士的一腔热血”中“沾染”改为“饱含”、“一腔”改为“满腔”;“呼吸着不掺杂炮火和血腥味的清鲜空气”中“清鲜”改为“清新”。
初审加工记录(节选)
五、提请复审注意的问题
1.责编关于同题创作、稿件雷同情况的处理意见是否妥当?
2.由于该书稿涉及百色地区党史研究,拟特约百色市党史办或自治区党史办专家审稿,以规避知识性差错和提法不当等情况。可否?
书稿经过初审—退改—补充征稿—文字处理—专家统稿等工作,已达齐、清、定发稿要求,拟发稿。请复审、终审老师审定。
复审意见(节选)
复审姓名:陈玉萍
职务/职称:编审
日期:2016年9月19日
本书书稿出自小作者之手,文章大多表达了小作者的真情实感,一些文章的标题概括到位且有文采,如“青山埋忠骨 史册载功勋”“缅怀先烈 报效祖国”“光辉伟业扭乾坤,千秋精神照征程”;有的文章文笔不错,有的文章充满豪情壮志,但也有一些文章仍需加强。
责编认真细致地审阅了初稿,并对稿件进行了加工处理,使稿件质量得到了提高。从责编归纳整理的“书稿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情况”来看,亦可看出责编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肯定。
在复审过程中,仍发现错别字或遣词造句不当等少量问题,对于所发现的问题皆进行了处理。
书稿经责任编辑深入打磨,已达到出版水平,拟发稿。
终审意见
终审姓名:覃文静
职务/职称:编审
日期:2016年9月26日
2017年1月,稿件第一次送审时,除了极少数选文立意切题,行文夯实,结构紧凑,语言通顺以外,其余选文无论是从篇章结构,还是从语言文字及情怀、情感来看,大多都不尽如人意—— 结构欠逻辑性;为“概念”作文,无真情实感,牵强、附会题意,干涩喊口号;另外还有不少历史常识错误。
这次送审的稿件,显然,选文无论是在篇章结构上,还是在立意、行文上,都有了一定的出版基础。也显然看得出,责任编辑作了大量的编作交流沟通工作,才使稿件的删改、增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使稿件质量达到出版要求。而这样的工作,也是责编意识、质量意识的充分体现,很好。
复审也很有担当,在本环节的工作中作了大量细致的审稿工作,把关意识充分彰显。初审提请终审注意的两个关于稿件的处理意见,终审认同。尤其是提请党史办专家审稿,借助专家的专业力量帮助我们把关的意见很好。
修改后可发稿。
编者感言:关于如何摆脱既定主题的文章风格受限的思考
作为一本征集书稿,尤其是既定主题的征集书稿,存在立意雷同、格调一致、结构相似、参考文献重叠等客观现状。如何最大程度上规避文章以上的通病,同时又准确表达出小作者的真实体验和其现实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与其说是思考的话题,不如说是我在审稿过程中一直的困惑,值此机会摆出来期望能得到答疑解惑的指导。正如书稿背景提到,按理说这应是一本有着一定特色的文集,但现状却是文章相似度极高。我想其原因无外乎:①主题限制。“红色笔记”“百色”关键词犹如命题作文,很大程度上将主题约定在一个极小的范围,而七到九年级的初中生很难在深度上有所探索。如几乎每篇原稿都有复述百色起义的经过,而关于百色起义的精神对自身的实际影响却寥寥无几。②活动路线一致。同学们走的路线和所到场景一致,听到的见到的一致,所思所感很容易固化和受环境约束。如看到粤东会馆革命先烈的遗迹,都一致地联想到领导人艰苦朴素的作风;到纪念公园看到邓小平雕塑,都一致地对雕塑进行外观描述。③写作技巧指导不够。作为活动的最后一环,写作应该书写的凝练和思想的升华。毫无争议,写作求的是真情、需的是技巧,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将极大增强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然而我们在写作技巧指导方面确实欠缺,这是我们活动设计方面的缺陷。这次“重体验轻写作”的教训成为该场活动的遗憾。
然而,在充分尊重原稿意图的前提下,编辑从来有完善原稿的权利和义务。经过多次打磨和加工,稿件终于达到出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