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校要“新”,致力于“变”

2019-08-13郑权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日常管理

郑权

摘 要:“新教育、新学校、新质量”是十九大以来教育新常态摆在教师面前的新命题,这促使每个教育人特别是校长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新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变革。就重庆市铜梁区虎峰小学,在校本管理、日常管理、教师榜样三个方面教育新常态上所做出的一些努力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兄弟学校有所助益。

关键词:校本管理;日常管理;教师成长

犹记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生逢伟大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基层学校校长,应该创新管理,努力改变师生的学习、生活状态,让自己的团队和孩子们有情趣、有目标、有尊严地自信生长。

一、立足校本,管理入手

“领导就是一面旗帜,能够团结一帮,带动一方”[1]。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个有情杯、能凝聚、富朝气的管理团队,正是因为虎峰小学的优秀,它成为铜梁区干部教师成长的摇篮。当我接手虎峰小学的时候,副校长升迁,教导主任进城,骨干借调。我所面临的管理团队的组建刻不容缓!一支年轻、充满热情、踏实认真,但也缺少经验的管理团队初建成。如何在短时间里尽快凝聚,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呢?这是我首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无数次工作研讨碰撞,计划改进定制,依托团队合力执行,及时总结反思,让我与团队迅速融合,每项都有明确的方向和思路,让学校工作找到切入点和抓手,近两年的尝试、磨合,我忐忑的心略感慰籍!为顺利开展学校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笃行于微,改进日常

“新”字是十九大报告中十分靓丽的一个字眼,贯穿整个报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高频关键词。简而言之,这个“新”指的就是新时代、新思想。思想这个东西,说不清道不明,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其实质就是一种方法论,其核心就是一种价值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教师、家长、学生、联系部门的调研,感受到虎峰小学“和颜启智 激励创新”的教师文化初步形成,老师踏实、敬业、严谨、认真,但是安于现状,缺少更高的发展追求和动力。学校“人本和谐 激情共生”的管理文化得到彰显,但是管理制度缺乏更新,实效性需要提升。

为此,我们提出了“改进在日常”,把学校日常的作息、课堂、会议、集会等方面都当着我们日常改变的对象和作用空间,依托一些小而实的案例,做“微改进、微研究、微创新”,即“三微行动”[2]。为此,学校成立改进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分析教师结构、特长,教师自主申报,学校综合统筹合理设置教师岗位,教学研讨跟进,常规检查督促落實。一年的努力,这一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改进日常”实施过程中,我们团队在相互参与中学习,在自我反思中成长,学会在熟视无睹中发现问题,学会在交流碰撞中获取思路……我们相信,“量的积累必然带来质的飞跃”。

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如果说,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那么老师就是这些希望和未来的“缔造者”。“缔造”一词,神圣,沉重!当我们选择了这个称谓,就注定要肩负这份沉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者,以己之学识养人之学识,以己之德行养人之德行。以己养人,以己育人,是宗旨,更是责任。激发学校老师的内在动力,师德是关键。因此,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中提出:以传承、践行“和颜启智 激励创新”的教风为基础,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建设具有“爱与责任”的教师团队。

(一)主题沙龙,唤醒责任

每学年,学校开展师德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新教育、新理念”教育研讨,领悟怎样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开展教育故事撰写和主题讲演比赛,我的教育故事撰写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让“爱与责任”入脑入心,指导行为。

(二)党员示范,模范引领

在建设“爱与责任”教师团队过程中,学校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支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党员,党员示范引领,带动广大教师,凝聚教师;为达成“爱与责任”团队建设目标,学校支部确立了“关注成长,强化责任”教育主题,制定了《学校管理人员行为准则》,不断提升党员的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让党员示范者、带动者的角色形成自觉,支部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师徒结队活动,特别是对我校全国优秀教师万国红老师的事迹进行宣讲学习,用身边榜样激发全体教师创先争优。

(三)多元激励,持续活力

教师的积极性要不断地激发,学校才能良性地、可持续地发展。为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主动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我区实施月考核奖和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制定的节点,我们加大了奖励的力度,拓宽了奖励的项目,起到了导向引领的作用。“培训是最大的福利”,[3]更是激励教师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尽管学校教师紧缺,我们还是克服了各种困难,想方设法地为老师创造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学习回来,及时将所学所思在学校进行交流,起到了以点带面提升素质的作用,达到了激励发展的效果。

在今后职业生涯中,以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标准为目标方向,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贡献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晓峰.触摸教育最柔软的地方[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2.

[2]赵建.马云传.永不放弃[M].中国画报出版社,2008-11.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日常管理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