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课题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习惯的策略

2019-08-13冉蕾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验操作科学实验综合实践活动

冉蕾

摘 要: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了解决小学生不带科学实验材料,实验操作不规范的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科学实验;实验操作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其目的是通过探究式学习,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执行者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倡导探究式学习”,其基本理念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谋而合。小學科学课探究式学习中,以科学实验为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有良好的习惯是保证科学实验有序、高效开展的基础。而我校学生科学实验习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常常不带实验材料,导致科学实验无法正常开展,例如: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教学中,基本上每一课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食盐、面粉、沙子、小苏打等,由于教学时间长,教学班级多,科学老师通常都是安排学生自己带材料,但学生常常忘了带材料,导致科学教学不能正常进行,虽然老师每次反复地提醒,现状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第二,学生的科学实验习惯差,学生没有获得实验技能。比如科学课堂中,虽然老师再三强调,为了安全起见,科学实验室中通常不能用尝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养成对于不知名的物质不能去尝的安全意识。可有不少学生在科学课堂上会吃食盐,甚至还会去尝高锰酸钾溶液,这都是有安全隐患的科学实验习惯,这种隐患甚至会延伸至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

二、小课题研究解决科学实验习惯问题

(一)团队的组建

西永一小科学组3名科学专职教师分别从4~6年级学生中每班选两名学生,共16名学生组成了研究团队。18名学生按照以大带小的原则分成了3个小组,一组负责调查,一组负责制定研究计划,另一组负责整理研究成果。而研究的过程由3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

(二)开展调查活动

调查组学生针对两个问题分别设计调查问题,制作调查问卷,在4~6年级学生中随机发放150份问卷,回收并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学生不带材料原因调查

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不带科学实验材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学生记不清楚哪几天有科学课,不知道哪天该带科学材料,所以没有带。(2)家长对学生要带科学实验材料的事实不确认,担心学生带材料到学校玩。(3)家长不重视科学课,不支持学生带一些要特意去购买的材料。(4)组内学生没有自我奉献的意识,老是想着其他同学会带材料。

2.学生科学实验习惯不好的调查

调查发现,学生科学实验习惯不好主要有以下原因:(1)课堂上没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要求,自己乱做。(2)由于学生带的材料都是生活中的材料,很多是可食用的,学生确认是安全的,科学课堂上就忍不住去尝。

(三)制订研究计划

1.解决学生不带科学实验材料的研究计划

(1)整理出每册需要学生带的实验材料,列出一个材料清单,做成宣传海报,张贴在实验室中;(2)发放告家长书,告知家长科学课的重要性和本学期需要家长配合、监督学生带的材料,让家长心中有数,及时准备;(3)组长合理安排组内学生,合作带材料,减轻每位学生带很多材料的负担。

2.解决学生科学实验习惯差的研究计划

(1)将危险系数高的实验操作录制成微视频,将微视频放到学乐网上,学生可以在家里和家长一起巩固学习。(2)通过有危险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习惯的训练。

(四)实施研究

18名学生根据制订的计划开展了研究实践,首先对学生不带材料的情况进行了实践研究。按照计划,学生花了六周的时间整理出了4~6年级科学每册需要学生带的实验材料,由科学老师审核后,让广告公司做成宣传海报,张贴在三个科学实验中,开学初,学生对本学期要带哪些科学实验材料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将本册需要带的材料以及科学课的时间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知家长,由于告家长书是由学校出面通知的正式形式,由班主任发放,会让家长引起重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本学期需要带的材料有了大体的认识,会提前替孩子准备好,并监督学生带材料。通过这种方式,家长比以前更重视科学了,也更支持自己的孩子带科学材料。再加上组织合理地安排每位组员合作带材料,一次科学课一位学生通常只需要带一种材料,科学课学生不带材料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偶尔一个组的一位学生忘了带材料,向其他组借用一点材料,可以保证科学实验正常进行。

小课题组学生为了解决科学实验习惯差的问题,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将几个操作复杂的实验仪器录制成了微视频,有酒精灯的使用、天平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温度计的使用,由于这四种仪器操作复杂,还需要老师的演示,往往课堂上老师一次的演示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正确地掌握它的规范操作,通过录制视频的方法,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对操作方法进行巩固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规范操作。

对于学生随便尝自己带来的生活材料问题,小课题组学生通过采访科学老师,知道了科学中常见的具有危险性的化学药品,如: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一旦直接接触人的皮肤,皮肤会而腐蚀而变黄,甚至变黑。学生一听就觉得很吓人,更不要说用它做实验了,所以,每位学生在实验前都会认真倾听实验要求,并戴好塑料手套和口罩,认真地完成实验。在叶脉标本的制作中,每位参与的学生都做到了安全使用氢氧化钠,顺利地制作成了叶脉标本。通过这一次的实验,学生深深地意识到,科学实验中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可不能自作主张地乱做,一不小心就伤害了自己。

通过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自己找到了不良科学实验习惯的原因,并制定出了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实施,改善了科学课堂中学生存在的实验习惯问题,提高了科学课的教学效率。鉴于小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小课题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综合实践课程本身,而应该深入到每个学科中,让学生把研究变成一种生活习惯,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种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缪坚强.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04(2):55-57.

[2]胡国伟,沈坤华.结合本地资源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2):46-48.

[3]江伟东.让小课题研究成为科学教学的生长点[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9):59-60.

[4]任英丽.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的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88-89.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实验操作科学实验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