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分析探究
2019-08-13肖琴
肖琴
摘 要: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朗读环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此,重点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隨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朗读教学的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然而,就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朗读教学的重要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
就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来看,许多教师都对朗读教学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1]一方面,教师没有发挥出朗读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在教学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影响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在课程的安排上并没有给予朗读教学高度的重视,导致学生自主朗读的机会较少。
2.对于学生的朗读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额培养。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许多教师认为,朗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任何作用,也就不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致使无法为学生提高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突出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循序渐进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则之一,教师只有坚持此原则,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从而突出教学的层次性。朗读教学也不例外,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的学习情况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习设计不同程度的有效问题,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朗读内容的多少,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浅入深,从而达到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朗读:“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哪吗?融化、涨满、葱葱茏茏,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什么样子的呢?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带着疑问进行朗读,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强化朗读教学的针对性小学语文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文本类型,大概分为诗歌类、叙事类以及寓言类等,每一类的教学内容都具有差异性。[2]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文本类型,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明确文本类型,让学生了解每一类文本的特点。其次,教师要为学生传授多样性的朗读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校朗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讲授《赵州桥》时,教师要按照叙事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重点体会其中的写作手法,感受大自然的绮丽景色;在讲授《亡羊补牢》时,教师要按照寓言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着重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情感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感知作者的情感或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然后带着同样的情感进行朗读,最终获得对文章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授《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标题对文章进行猜测,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自己的母亲,最后,让学生带着对母亲的尊敬和爱戴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出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苏海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8).
[2]李辉.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5).
[3]刘雪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