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四切忌”
2019-08-13范卫萍
范卫萍
摘 要:课文内容五花八门,课文体裁多种多样,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随着教材的不同而变化,要随着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改变,切忌千篇一律,死板硬套,或模式化、僵硬化。导入切忌离题万里;教学生字切忌叫学生死记硬背;讲读课文切忌没有目标;终结课文切忌总结中心思想。总而言之,影响课堂效率,阻碍学生兴趣和发展的教学方法要“切忌”出现在课堂上。
关键词:语文课堂;激趣;效率
老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做编剧、导演、主持人、演员。走进儿童心灵、进入儿童世界,是小学老师开启小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高效有趣,一定要做到课堂“四切忌”。
一、导入切忌离题万里
讲读课文,好的导入让学生提神、醒脑,学习兴趣高涨,如果导入不好,或没有导入,再好的课文也会上得索然无味,了无生趣。可是如果导入没有目的,一节课,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进行了导入,老师不停地启发引导,老是引不到正题上去,导入则适得其反。导入切忌离题八万里。所以备课首先要研究导入。如我上《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我想如果平铺直叙讲解,学生肯定昏昏欲睡。我研究后这样导入:首先我抓住“呼风唤雨”问:什么人才能呼风唤雨?学生回答:传说中的神仙、道士。我说:不!现在我们人人都可以呼风唤雨。现在我们所处的世纪,就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们人人都可以做神仙!呼风唤雨,上天入地!大家瞪大了眼睛,我说要风吗?打开电风扇。要雨吗?人工降雨啊。上天吗?坐飞机。下海吗?潜水艇啊。大家兴趣盎然,纷纷举手来展示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千里眼——望远镜、电视、视频、电脑……顺风耳——电话、电视、收音机……千里马——飞机、火车、轮船……学生精神亢奋,我及时把握课堂主旋律,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紀》。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学生兴趣盎然,理解内容水到渠成。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导入方法,不可千篇一律,诗歌、散文、童话、故事,情景铺垫很重要,借助插图、多媒体、音乐创设一个和课文相关的情景,便是最好的导入。题目含义深刻的课文,解题式导入是我们惯用的方法,但绝不可以雷同化,激发学习兴趣、淡化难点、强调重点是我们进行导入的主要目的。美丽的导入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绝对不可忽视。
二、教学生字切忌死记硬背
重复抄写死记硬背是我们惯用的识记生字方法,却不是学生喜爱的捷径,单调、死板、不易巩固,很使学生反感。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教学生少抄写、多理解记忆,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国的汉字不外乎“象形、会意、形声、指示”四种构字方法。仔细分析都有它的构字特点,遇到难以记忆的字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个字为何这样读?为何是这个偏旁?偏旁和字义有何关系?这一点起什么作用?这一横有何意义等。学生了解了构字特点,记忆如虎添翼,不然抄写千遍万遍对这个字仍然很陌生。如“褂”为何是衣字旁?为何读gua?发的是字里哪部分的音?(卦音)。如“裕”字,仔细分析,有衣服穿(衣字旁)有粮食吃(右边谷字)不就富裕了吗?再如比较法:“高和低”中的一点起了什么作用?析形索意:投、打、拆……为何是提手旁?跳、跑、趴……为何是足字旁?可以说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记忆生字的捷径。再如编顺口溜记忆易错字:如“游”字:“三点水,方中间,子字戴帽站右边”记住了顺口溜,再也不会写错了。还有编字谜、猜字谜等方法,不仅记得快且记得牢固。
三、讲读课文切忌没有目标
学习写作是我们讲读分析学文的最终目标。课文中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丰富的用词、引人入胜的故事、不朽的精神……均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让学生在析文过程中,去深深地体味,去“肆无忌惮”地品评,感悟文章的用词美、用句美、结构美,表现手法之美,在浓郁的氛围中,让学生去聆听文学艺术的“美妙音乐”,让学生爱上文章,用心去学习文章中的语言特点、文学色彩、表现手法,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之火。如冯骥才的《花脸》、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刘心武的《白桦林的低语》、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名篇佳作。文中恰如其分的用词,准确贴切的语言,独具特色的文章结构,似曾相识的故事,无不吸引学生眼球,打动学生心灵,教学这些课文切忌单纯无目标的分析,不是囫囵吞枣地阅读,也不是填鸭式地讲读,而是“赏析”精彩的词、句、段、篇,要带领学生去细细地品味,去深深地咀嚼,享受其美不胜收的文学艺术,目的在于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欣赏的同时仿效名篇佳作是我指导学生写作的一贯做法。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写人。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本文因果式的结构特点分析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指导写人叙事物的写作方法,事半功倍。我认为,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上,利用课文特点指导学生写作才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四、终结课文切忌总结中心思想
讲读终结,切忌用总结中心思想为结束语。有的老师认为这样达到了从“整体—部分—整体”讲读特点,其实死板教条难以开拓学生思维。且学生并未感悟到文章的深层含义,很难留下深刻印象。我一般都采用“拓展”以达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如《西门豹治邺》是一篇传统课文,课文旨在教育学生要有破除迷信的思想。课文结束,我问学生:你的身边有没有讲迷信的人或事?你学了课文准备怎样对待?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妈妈相信眼皮跳会有灾难;有的说奶奶相信有流星出现会有人要死;爷爷认为门上挂镜子可以驱鬼……学了课文我不再相信这些迷信的说法,会用科学知识来说服他们。课文主题得到了升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课文内容五花八门,课文体裁多种多样,我们的教学方法要随着课文的不同而变化,而且要随着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改变,切忌千篇一律,死板硬套,或模式化、僵硬化。诗歌散文应该重在朗读、感悟,切忌逐字讲解,让学生失去了想象的空间,使诗文失去了原有的美感;童话、故事切忌失去情景导入,让学生入境、动情、才容易达意;低年级学生切忌使用深奥的语言讲解,高年级学生切忌用中学生的方法提问……总而言之,影响课堂效率,阻碍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都“切忌”出现在课堂上。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