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丹牡丹光合特性年变化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2019-08-13李娟潘婷张志浩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凤丹动态变化光合特性

李娟 潘婷 张志浩

摘要:为揭示凤丹牡丹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自然条件下凤丹牡丹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动态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在7月达到峰值;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对各生理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和蒸腾速率呈正相关;此外,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叶片温度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郑州地区引种的凤丹适宜在适当遮阴的环境中生长。

关键词:凤丹;光合特性;动态变化;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S685.11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2-0135-03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属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植物,为我国传统的木本花卉[1]。牡丹是世界上园艺化最早、原产于中国的世界名花。在众多花卉之中,牡丹色、香、姿、韵俱佳,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2]。我国栽培观赏牡丹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有史书记载,当时就已从野外被移入庭院内种植。在北宋时期,牡丹的观赏达到历史高峰,并逐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的栽培种植[3]。牡丹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也有美容养颜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牡丹还具有降低血糖、抗菌消炎、保护肝脏、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用价值[4-6]。除此之外,牡丹籽油以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橄榄油而备受世人瞩目。国家卫生部监督局于2011年3月公开批准牡丹籽油等为新资源食品[7]。

随着油用牡丹应用价值的逐渐发掘,许多学者对油用牡丹进行了研究,大多集中于油用牡丹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籽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等方面,而对其光合特性研究的报道甚少。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植物生长发育历程及其适应特点。本试验以郑州地区引种的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为材料,对其光合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其与各种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油用牡丹的栽培及产业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师范学院黄河滩实训基地进行。试验地土壤属于潮土。供试材料为3年生凤丹白(Paeonia ostii ‘Feng Dan Bai)品种。选择生长健壮,形态和生理基本一致,正常开花结果,无病虫害,水肥、生长条件一致的植株,定期除草、浇水。

1.2 测定方法

分别于2016年4—8月的连续晴朗、无风天气测量。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测定时间为09:00—11:00。每次测定9株,每株选取完整且相互之间无遮挡的第2或第3张叶。仪器自动记录大气温度(temperature of air,Ta)、叶片温度(temperature of air thermocouple,Tleaf)、空气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和大气CO2浓度(ambient CO2,Ca)、光合有效辐射(in-chamber PAR,PARi)、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气孔导度(conductance to H2O,Gs)、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等指标。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取平均值后,运用Origin Pro 8.0和SPSS 20.0软件进行作图及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理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

生态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绿色植物会对各种不同的生境作出不同的形态、生理和生长响应。Ta、Ca和RH等生态因子的变化都会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图1表示的是4—8月大气温度和叶片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叶片温度与大气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单峰曲线。在4—6月,Tleaf和Ta逐渐升高,Tleaf比Ta约高4%;到了7月,Tleaf与Ta均达到最大值,为36 ℃左右。

从图2可以看出,在4—6月,空气相对湿度RH先下降后上升,其變化趋势同Ca相反。由于5—7月,气温逐渐升高,自然界蒸腾作用加快,RH也不断升高,在7月RH达到最大值,为62.24%。进入春季,绿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使空气中CO2含量下降,6月的Ca为399.27 μmol/mol,到了7月,Ta较高,植物气孔关闭,因此Ca有小幅度的升高,8月Ca趋于稳定。

2.2 凤丹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规律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规律与自然环境、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和生长规律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可以反映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通过对植物一系列光合作用特征参数的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凤丹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变化。

2.2.1 凤丹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动态变化 图3表示的是凤丹Pn和PARi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北美冬青Pn与PARi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为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7月。从4月开始,随着PARi的增大,Pn也逐渐增大,5月达到12.47 μmol/(m2·s),6月之后,RH、Ca等环境因子的含量升高,导致Pn不断上升,7月Pn达到最大值,为15.34 μmol/(m2·s)。8月,凤丹进入果荚成熟期,叶片逐渐衰老,因此Pn下降。

2.2.2 凤丹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动态变化 气孔导度是绿色植物叶片气孔开闭程度的量化指标,可以反映叶片气孔传递二氧化碳和水的能力[8]。从图4可以看出,Gs在4—6月不断上升。在7月,由于Ta较高,PARi在此时也达到最大值,为防止高温造成损伤,植物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从而导致Gs有所下降。到8月,Ta、PARi均有所降低,使气孔张开,Gs增大。

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植物叶片Ci通常与Ca、Pn和Gs密切相关[9]。图5显示,Ci的变化同Gs大致相同。在7月,高温、强光导致Gs减小,而此时Pn最大,植物叶片需要固定较多的CO2,使Ci降低。而后,随着光合速率的降低而升高,在8月达到335.78 μmol/mol。

2.2.3 凤丹蒸腾速率的动态变化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运输营养物质,调节叶面温度,同时为光合作用提供所需要的水分等,它与植物净光合速率密切相关[10]。从图6可以看出,从4—6月,随着Ta、PARi的升高,Tr也随之上升,在6月达到这5个月的最大值,为4.83 mmol/(m2·s)。到7月,植物叶片关闭气孔来减小水分散失,Gs降低,气孔阻力增大,Tr随之下降。在8月,叶片关闭的气孔重新打开,其Tr回升。

2.3 油用牡丹凤丹各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由表1可知,Pn与Ci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033),与Tr、RH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689、0.625,此外,与PARi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830),与Tleaf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771), 这表明光照并不能显著影响凤丹的生长。凤丹蒸腾速率Tr与RH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PARi呈一定的正相关。Gs与Tr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09),Tleaf与PARi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72)。在夏季强光照射时,叶片温度升高,为防止水分过度散失和保护光合器官,叶片部分气孔关闭,这是植物叶片对高温的一种适应机制[11]。另外,Ta与PARi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91),与Tleaf呈显著的正相关(r=0.943)。

3 讨论与结论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进行物质积累和生长生理代谢的一个基本过程,也是绿色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可以用净光合速率最直接地表现出来。通过对自然条件下凤丹光合生理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春夏季,Pn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7月,PARi与Pn变化一致。Gs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7月出现低谷。Ci的变化与Gs相同。Tr的变化轨迹近似单峰曲线,在6月达到峰值。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光合特性与自身及环境因子关系密切[12]。在生产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而调节某个生理或生态因子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子的变化对净光合速率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因这些因子变化而导致其他相关因子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0]。本试验通过对凤丹光合生理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Gs与Ta呈不顯著的正相关(r=0.871)。Ta与PARi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91),与Tleaf呈显著的正相关(r=0.943)。Pn与PARi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830),这表明处于适当遮阴的林缘生境中的凤丹,能够避免持续强光产生的光抑制和高温带来的的不良影响。张曙光等认为对河南洛阳地区生长的牡丹进行30%的遮阴处理,净光合积累量最高[13]。张忠华等认为林地环境给牡丹生长提供了适当的遮阴和相对的高湿,所以林地环境能够延长牡丹生长周期和抵御适度干旱环境[14]。李云霞等认为在生产中,为避免或减弱“午休”现象,可采用减少水分蒸发(遮阴等)、增加空气和土壤湿度(喷灌等)的方法[15]。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将凤丹与其他树形高大的经济树种进行间作套种,提高凤丹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周 琳,王 雁. 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 世界林业研究,2014,27(1):68-71.

[2]杨玉珍,刘瑞霞,王国霞. 油用牡丹与香椿立体栽培推广应用[J]. 中国农业信息,2015,9:106-109.

[3]王莲英. 中国牡丹品种图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77.

[4]Ghayur M N,Gilani A H,Rasheed H,et al. Cardiovascular and air way activities of peony root extract[J]. 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2008,86(11):793-803.

[5]Kim I D,Ha B J.The effects of paeoniflorin on LPS-induced liver inflammatory reactions[J].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2010,33(6):22-23.

[6]Hu S,Shen G,Zhao W,et al.Paeonol,the main active principles of Paeonia moutan,ameliorates 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mice[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0,128(1):100-106.

[7]王瑞元. 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产需情况与学习贯彻《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协议[J]. 农业机械,2012(4):17-20.

[8]毕玉伟,秦 俊,王奎玲,等. 不同季节‘凤丹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1):18-21.

[9]林保花,刘金祥,肖生鸿,等. 粤西乡土香根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日动态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2041-2045.

[10]陈铁柱,蒋舜媛,孙 辉,等. 羌活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J]. 西北植物学报,2010,30(3):557-563.

[11]白晓敏,贾 昕,冯 薇,等. 沙柳光合速率动态变化及其主要环境因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31(1):20-26.

[12]周盛茂,段净亚,李 明,等. 华北高寒区芍药光合特性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148-150.

[13]张曙光,孔祥生,张妙霞,等. 遮光对牡丹光合及其他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10,46(2):56-60.

[14]张忠华,唐中华,杨逢建,等. 两种主要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影响因子分析[J]. 植物研究,2014,34(6):770-775.

[15]李云霞,刘砚璞,王占营,等. 6个牡丹品种盛花期光合特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6,45(7):101-104.

猜你喜欢

凤丹动态变化光合特性
凤丹形态及其生理特性的季节动态研究
不同间作模式对田间小气候特征及凤丹光合特性和种实性状的影响
凤丹籽油对小鼠H22肿瘤的抑制作用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5个引种美国红枫品种的光合特性比较
4种砧木对甜樱桃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不同水分条件下硫肥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