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怎样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2019-08-13魏兴福罗世发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新课标高效课堂

魏兴福 罗世发

摘 要: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个人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给自己的现代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也应该认识到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开发思维的课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每一位老师要时刻记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主人翁精神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及科学的自然观,进而把科学课程的价值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科学教学课堂是每位老师开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而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将科学知识、学生与老师有效联系起来的纽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活动变得活起来,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结合新课标的理念,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生自己想去研究科学的浓厚兴趣,创建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

一、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这是新课标中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实践探索能力,还可以很大程度地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更能够增加生生间的互动。将小组合作方式有效地运用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力。因此,教师要将全班学生按照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合作学习。

例如《昼夜交替现象》这节课,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猜测,直观形象地模拟地球与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他们认识的地球、太阳运动情况,讨论他们对黑夜和白天交替现象的认识。五年级孩子已经初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已经意识到了太阳东升西落,黑夜和白天交替的现象。那么他们是否思考过这一自然现象的科学依据呢?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学生会展开大胆的猜测,进而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用手电筒和乒乓球展开的模拟实验活动中感受科学的奥妙。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集声音、视频、文字、图片于一体,其能够直观呈现教学内容,能够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情境。将课件演示的直观性有效地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强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还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例如《机械摆钟》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知道摆钟计时的原理,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探索摆摆动的规律。生活在现代的很多小学生,有些就没有见过先前的钟表,有些更是不了解钟表的发展史。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钟表的发展史,如沙漏和水钟的运用,如摆钟的摆动规律,等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不同造型的钟表图片以及视频,让学生展开更好的观察和探索。

又如《极昼和极夜的解释》,这节课中涉及较多的知识点,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概念解释,有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北极的极昼和南极的极夜图片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点。如果可以的话,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示范实验,让学生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形成原因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让学生充分参与科学实验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很多科學现象以及其中体现的科学规律,都可以在学生亲自进行科学实验的操作中得到形象的呈现,也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从看到的现象中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所以科学实验操作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潜意识。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要给每个学生充分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随时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得出实验的科学结论,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

首先,是科学课堂中的示范实验。由于课堂时间以及实验器材的限制,教师会展开示范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与记录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比如在教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节课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控制变化量的方法,探究不同大小轻重的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准备好水槽、4个同体积不同重的小球、4个可伸缩圆柱体以及若干种不同的实验材料,等等。然后教师分别将不同的实验材料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展开实验,按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展开实验,让学生在自己关于不同物体的沉浮实验的记录中,得出影响物体沉浮的一些具体原因,在头脑中形成科学的知识。

其次,是学生的自主实验。例如在教学《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节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之前已经观察或者经历过很多实验探究,学生已经有能力展开不同液体中马铃薯的沉浮实验了,那么老师就可以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活动的过程中下功夫,学生用自己的设计来参与实验操作,并从中总结更多的经验。

总而言之,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运用小组合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实验探究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动性,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能力的同时,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彩霞.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

[2]曾理.小学科学教师如何管理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7).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新课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